Benjamin
Benjamin

新人工程師,偶爾分享工作心得(預計?

面試期間注意到的事

用國文來形容,學校的專案就像是寫作文,也許有限制方向和主題但是具體作法自行決定,從零開始寫到結束,且篇幅不會太長;業界的專案除非從零開始,否則絕大多數的開發是有現行程式可以參考的,就像照樣造句一樣,雖正常答題卻可能對於整體的原理和結構不甚了解,卻當成自己持有的技能,等到脫離原有的專案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由於前一份工作學會並實用的JAVA,得到不少公司的主動聯絡,工作內容全是關於JAVA開發的,這裡再次感謝前公司的栽培。

面試時不免俗地會被問到幾種常見問題,像是為什麼離開前公司、介紹一下做過的專案,期望薪資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技術類的問題,這邊才是重點。

除了介紹以前使用過的技術之外,面試的工程主管也會針對該公司對求職者程度的期望提出技術問題,可能是情境題(ex: ...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怎麼設計?成本的考量是如何?是否有閒置資源?),或者是對程式語言底層知識的了解(ex: 你現在宣告一個global或local變數,他會存在memory還是register?這問題被問的當下傻眼沒辦法回答)

上面那個關於程式語言的問題不會也不用特別緊張,面試之後仔細想想前公司非本科出身的主管和同事,不知道這種東西也能在業界活得下去沒有問題,就像該面試官自己說的「這種事不會也不用道歉什麼的,這是每個人著眼點的不同,我只是想知道面試的對象對自己使用的工具了解到什麼程度而已。面試就是這樣的過程。」

另外再特別感謝一下這段期間第一間面試公司的人資,給了不少關於面試表達自己的建議,這裡也分享一下:「建議自我介紹可以更充實一點,不要太簡單地帶過。像是你說服務是架在雲端的,那麼開發過程中有做過哪些功能使用了哪些服務,有什麼心得......把這些都講出來可以讓人更印象深刻。因為你可能面試經驗不多所以不知道怎麼講也是難免,我剛好有看到就跟你提一下。」


我的面試行程大概持續了兩周,因為大多數面試的公司都採用線上的形式,因此可以排得比較密集,甚至有過一個下午面談三次的紀錄。在這樣不斷的介紹,提問,被提問的循環之中,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對知識的掌握不如自己原本想像的踏實。

我的開發過程每次都是接一個完整的需求,資料庫新增資料類型、企劃書寫的相關商務邏輯檢查、對外開放的api接口結構設計,以及其他單一執行的程式。不小心會覺得自己做過這樣的東西,能解釋其原理和實作的過程就代表學會了,但是在沒看到的部分其實有不少前人留下的,將瑣碎重複的部分先行處理好,讓團隊開發更順利的共用部分,當某天試著自己嘗試把功能重現出來就可能碰壁。

學校的專案和業界的專案,除了規模大小和需要考慮實際使用情境到多細部的程度之外,我認為最大的差別是通常不會從零開始參與,因此降低了團隊的開發難度,但也可能少學了不少東西。

有人說「不要自己造輪子」,這是因為別人做的輪子更好,除非你的本行就是要設計輪子,否則省下了輪子的研發成本又能做出好的產品,何樂而不為?

那麼學校為何要教輪子怎麼做呢?不是不用自己做嗎?
不用自己做輪子和不會自己做輪子是兩回事,後者可去不了其他領域,沒有人先造輪子就只能避而遠之了嗎?前者有更多的選擇。

我的情況可能有點像這樣,不過面試期間也來不及再準備了。

因此在發現問題之後,預期面試官可能問什麼問題該怎麼回答,將自己的程度真實表現出來。不會的部分就直說不會,由面試公司判斷是否適合。

同時也關閉了公開在網路上的履歷,面試對象暫且現在這些公司就好,如果都不理想就花一個月的時間把自己缺少的技術補足再重新出發。

我在2021.9.22前後做出這個決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