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看世界

有想法、有见地、有深度的财经、政治周刊。

中国股票史(1904年-2019年)

1904年-2019年,从清王朝的一场股灾开始,拉开了中国股市的序幕,这115年间,几经风雨,多少荣华富贵如梦。

一、大清王朝的股灾

1903年,英国人麦边,像成千上万的淘金客一样,漂洋过海来到上海,设立了一家名叫蓝格志拓植公司,蓝格志是一个橡胶产地的名字。

一年后,1904年上海西商众业公所成立,是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但是,上海西商众业公所是由英、美商人创办和控制的证券交易所,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西商众业公所停业为止,整整存在了50年。

上海西商众业公所成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最早、历时最久、涉及范围最广的证券交易所。

而此时的麦边跟上海西商众业公所尚未扯上什么关系,但几年后,确是他发迹的平台。

麦边号称他的蓝格志公司经营橡胶种植园,开挖石油、煤炭,采伐木材,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一家皮包公司。

瞎折腾了好些年,这个洋漂也没挣下什么钱。

此时,伦敦传来了消息,让他为之一振:

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涨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达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伦敦的橡胶股票水涨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英镑的股票,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这让麦边意识到,他发财的机会来了。

他花钱连篇累牍地请人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大肆吹嘘“橡胶时代”的到来,像极了100年后的今天,这个套路屡试不爽。

广告极具煽动性,向人们灌输,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橡胶一定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

蓝格志公司的广告长时间地占据了很多有影响的中外大报的头版。

他的宣传攻势就像过节不收礼一样,反复洗脑,收到了奇效,蓝格志公司的名气打出去了。

为了进一步吸引上海的有钱人购买蓝格志股票,麦边人为地操纵股票的价格。

蓝格志橡胶股票

麦边坐庄,抢购股票,等价格上涨之后,大笔抛出,再次以更高价格抢购,几个来回下来,蓝格志股票被越炒越高,一票难求,这是不是很熟悉。

另外,麦边像模像样地每周召开一次董事会,装模做样地拿出“从产地拍来的电报”,向董事们报告近期的橡胶产量。

他深谙人性,每季度给购买蓝格志股票的“股东们”发一次红利,每股可拿到12两5钱银子。

这一幕,像不像互金P2P,麦边要的是你的本金!

面值约60两银子的股票很快就在西商众业公所的交易中突破1000两一股的大关,麦边迅速聚敛了大笔钱财。

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都是不能允许其他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成立证券交易所的,否则,下场便是任人宰割。

此时,西商众业公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

这些公司有的刚刚买地,有的也不过才把橡胶树苗种了下去,甚至还有很多是皮包公司,它们纷纷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当时有一家名叫“地傍橡胶树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西商众业公所开盘价为每股25两白银,不过一个多月后就涨到了白银50两,整整翻了一倍。

汇通洋行嘉道理照搬麦边的套路,每个季度给股东发放红利,一股7两5钱银子。

他们忽悠的本领更胜一筹,声称自己经营的薛纳王公司出产的橡胶质量比蓝格志公司更好,吹到最后,竟然后来者居上,股价超过了蓝格志。

白克尔父子开设的祥茂洋行在股票发行前夕,先购买报纸版面,大肆吹嘘股票价廉利厚,开市当天,收买大批流氓到汇丰银行门口冒充顾客,抢购股票。

祥茂洋行宣称,认股者意外踊跃,只能酌情减少,认购不足百股者,可保留20%的股票,认购1100至500股者,可保留10%的股票,余款退还。这样一来,他们的股票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是不是又看到了饥饿营销的情景呢。

1910年3、4月,上海橡胶股票的最高股价不断被刷新,不过现银交易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是空盘交易。

抢购狂潮让很多人一夜暴富,这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投机欲望,以至于股票的实际价格超过票面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

另外,上海的钱庄还向投机者提供贷款,除了信用贷款之外,他们还接受实物贷款,实际上是让投机者用已经购得的橡胶股票作抵押,获得新的贷款去购买新股票,只要橡胶股票价格不下滑,钱庄是不会亏本的,而且抵押的股票还在不断的升值。

像不像今天的加杠杆炒股票,没错,一模一样,从清朝就开始了。

各个公司随心所欲地哄抬股价,最高时,蓝格志公司的股价竟然超过票面二十七八倍,高达1500余两。

历史数据显示,在当年的橡胶股灾爆发前,华人大约抢购了80%的股票,剩余20%则为在沪外国人买走。

仅1910年6月一个月内,西商所就安排了30只橡胶股票上市,其中英国公司占了三分之一,一举卷走白银1350万两。

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结果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1910年6月,伦敦股市暴跌,上海橡胶股票随之狂跌。7月,麦边眼看着击鼓传花玩不下去了,当月,卷起全部款项跑路了,带着巨额的财富,便人间蒸发了。

随后,上海钱庄自救失败,上海金融业崩溃,全国性恐慌随之发生,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宁波等六大经济重镇倒闭了18家著名钱庄和票号,全国主要的民族资本金融机构全被冲垮。

自1903年以来,中国连续六年的经济增长被这场全国性的橡胶股灾所摧毁,步入大萧条。

粗略统计,华商在此次股灾中损失约45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的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不过1亿两左右。

这场股灾加剧了财政危机,外国资本趁火打劫,也为清政府统治的终结埋下了伏笔。

股灾次年,1911年,清政府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以路权为抵押向列强借款,由此引发“保路运动”,并进一步导致辛亥革命的最终爆发。

清朝亡!

二、台湾股票市场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典礼,在延安东路四川路口的德士古大楼,这是上海第一家华人开设的证券交易所,9年后,黯然落幕。

1921年1月,上海历史上第二家由华人开办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简称华商所)正式开业。

华商所成为上海证券交易的统一市场,为远东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规模盛极一时。

1937年,“八•一三”抗战后,上海沦陷,华商所处于停顿状态。

1943年12月,在汪伪政府的干预支持下,伪华商所重新复业开盘。

1945年初,股市逆势飞扬,进入近乎疯狂状态,股价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天天涨停板。

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汪伪政权垮台,伪华商所寿终正寝。

此时,杜月笙登上了舞台,没错,就是民国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

当时,证券市场黑市猖獗,国民政府为取缔黑市买卖,决定设立上海证券市场,聘杜月笙、王志莘、徐寄庼等人为筹备委员会。

1946年9月,资本金为十亿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证所)宣告成立,推选杜月笙为理事长,王志莘为代总经理。

194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

上证所的成立,标志着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已形成统一组织的格局,成为上海当时唯一的证券交易市场, 拥有个人经纪人169名,法人经纪人如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51家。

但此时的经济已经逐步走向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证券交易自然十分清淡,市场一蹶不振。

而场外交易猖獗,不少投机商除股票外,还拼命投机买卖黄金、银元、美元,企图大捞一把。

1949年5月,上海迎来解放,面对各种投机买卖、严重扰乱市场的现状,上海市军管会责成中国人民银行按规定比价收兑伪金圆券、黄金、银元和美钞。

同年,6月10日,下令封闭上证所大楼,对从事非法活动人员进行审查处理。上证所正式解体,旧上海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

1949年,蒋介石溃败,将国民党及政府机构迁移台湾,同时,股票市场也随着蒋先生来到了台湾。

1962年2月9日,台湾交易所正式开业。

设立初期,上市公司仅 18 家,总市值仅约 68 亿新台币,且流动性严重不足,全年换手率甚至不到百分之十。

股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潭死水。

到1969 年底,上市公司也仅 42 家,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台湾股市大股东操控盛行,常常出现记者伙同大股东发布虚假利好、提前布局老鼠仓的股市黑幕。

股价波动剧烈,常被戏谑为“蛮荒时代”。

尽管台湾同胞没有发明“韭菜”这个词,但在当时,炒股跟赌博差不多。

鉴于股市的不规范,台湾当局于 1968 年 4 月颁布《证券交易法》,有效制约了股市操控行为,为市场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时,恰逢西方发达经济体开始全球性产业链配置,台湾经济迅速融入,凭借外部需求和加工贸易的繁荣,60-70 年代中国台湾步入工业起飞阶段。

由于实体经济的向好,1972 年初,台湾股市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后开始拉升,并且连续两年量价齐升,1973 年底台湾股指一举站上 514。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外部需求转弱,叠加全球经济萧条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台湾股市呈长期震荡调整走势。

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重化工业,包括电力、交通、钢铁、船舶、石化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建设计划”,包括中山高速公路、核能发电厂、高雄造船及石油化工等重化工建设。

基础建设投资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发展。

1955-1984 年 30 年间,台湾 GDP 年均增速中枢基本保持在 15%左右,这也为股市繁荣埋下了伏笔。

1984年,台湾交易所从美国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电脑交易系统,台交所的证券处理能力一步跨越到世界领先水平。

1985年,商业集团国泰发生挤兑,引发了信用危机,台湾加权指数暴跌至636点。

1986 年,美日签署“广场协议”。受此影响,国际热钱涌入岛内,1986年上半年,股市悄然反弹,台湾加权指数第一次站上了1000点大关。

1987年7月,当局正式宣布取消外汇管制,这一试图与香港、东京争夺亚太金融中心的政策,国际热钱更是汹涌而至。

1987年10月,指数创新高4673点,此时距离1985年636点的最低位,只过去26个月。

两年七倍的行情,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赚钱效应。

暴风骤雨式的上涨太刺激了心,新开户数量激增,台湾股市进入了大散户时代。

这一幕像极了我大A股。

两岸的同胞拥有许多共同的美德,比如勤劳、善良、以及对于股市莫名的迷恋和自信。

1988年6月的第一个周,市场突破前期最高点4673。在短短八个月内,整个市场历经了腰斩和再创新高。

1988年6月,整个台湾地区活跃的证券账户才不到70万,而到了年底,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160万。

经核准开业的证券商由原先的 20 家激增到 373 家,为流动性引来巨大的增量成长。

券商经纪人成了香饽饽,吴宗宪走红前,就在证券公司做销售。甚至一个在台北券商看过几年大门的保安,几经包装,成功地混进一家台中券商担任总裁。

为了抢夺大户资源,有经纪人在夜总会为大客户叫100个小姐的钟、开100瓶XO,通过这种手段为自己打广告,招揽客户。

面对这场泼天富贵,清洁工、服务员、大学生……整个社会都被裹挟其中,整个社会陷入一种纸醉金迷之中,早上买股票,晚上三温暖。

抱着一夜暴富心态走进股市的赌徒们缺乏最基本的投资常识,他们对公司财务和经济概念毫不关心。

拜佛求票成为常态,也不管菩萨是否懂得如何炒股。股票代码里含8就容易上涨,因为吉利。

1988年6月9日,指数突破5000点,7月突破6000点,8月站上了8000点。

投资者们一厢情愿的相信,股市永远涨,这是一场不会停止的舞会,谁敢拦我,谁就是在挡我的财路。

1988年9月,刚刚上任三个月财政部长郭婉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恢复对散户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出售股票市值超过300万元就需要缴税。

一石激起千重浪,处于8800点高位的股票市场本就十分脆弱,投机者每天都在见顶和新高之间犹疑,交易所得税成为压在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9月24日到10月21日,指数连续十八个交易日无量跌停,日成交额从700亿台币骤减到10亿。

贸然推出政策,进而导致股灾,这一幕是与半夜鸡叫印花税是多么的相似。

虽然通过救市,一个月内指数大涨20%,且成交量创出新高。但不少人觉得大势已去,在市场强力反弹的高位抽身离去。

反弹力竭而衰,11月指数再度掉头向下,最终股市创出新低跌破5000点。这与2015年A股的暴跌如出一辙。

台湾行政院长俞国华觉得经过大调整之后,跌破5000点的股市不会再有大的危险了。

这位经历过西安事变的大人物,万万没有想到,博傻式赌博般的台湾股市会迎来最后的疯狂。

指数在短短半年内,就从4873的低点实现翻倍,市场迅速站上了10000点的大关,股民们纷纷在交易大厅开香槟庆祝。

台湾股民庆祝指数突破10000点,1989,中国台湾

巨大的赚钱效应,吸引着更多普通老百姓跑步入场。台湾人口2000万,到1989年四季度时,活跃账户数已高达400万,全民炒股的时代。

各阶层都无心工作,沉迷其中,公务员要等休市才工作,教师要开着收音机上课,家庭妇女挎着菜篮走进券商营业部。

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赚钱,交易空前活跃,1989 年第四季度,台湾指数的成交额达到 3060 亿美元,相当于1988 年全年成交规模,日均交易量更是超过东京和纽交所之和。

即使如此高的成交额和换手率,跟日后的A股相比较,也仅是刚刚打个平手。

股民们一边在坟场走夜路,一边给自己壮胆。闭着眼睛边走边说,没事儿、没事儿。

整个市场都在拼命的博傻,赚差价,没人关心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

台湾中国国际商业银行,总市值一度超过美国五大行的总和,尽管利润只是它们的零头。

1988 年 4 月,新奇毛纺(1417.TW)刚刚突破 67 元,毫无基本面,仅有重组的壳价值,随后股价开始在半年内突破 225 元。

更为夸张的是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小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2705.TW)。

在 1989 年 1 月 25 日的收盘价仅为 51 元,然而在接下来的 25个交易日,一路上涨,在 3 月 3 日一口气涨到了 148.50 元。

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 8.3 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 

类似的一幕日后在A股市场还会重复上演。

这与2015年中国中车市值超过空客和波音总和的情形,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记得当年我大A股48元每股的中国石油吗?中国神油,当时有人叫嚣着这股票买了就留着,可以当做传家宝呢。

80 年代末,台湾市场凭借不足 200 家的上市公司,贡献了超过东京和纽交所之和的成交规模。

真的,两岸同胞在炒股方面的胆魄和勇气,充分证明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盛极而衰,吹起来的泡沫总有炸裂的那一天,更何况是这么巨大的一个泡泡。

1990 年初,日本股市崩盘。

1990年2月,台湾加权指数创下12682的历史最高点后,转头向下,一泄如注。

同年8 月,海湾战争爆发。

从1990年2月至9月期间,股指以创纪录的速度大跌一万余点,到 1990 年 10 月 1 日,跌至 2485 点的谷底。

几乎垂直暴跌,1500亿美元的财富灰飞烟灭,股民们损失惨重。

在股指跌到最低点2485后的10个月,隔海而望的沪深交易所正式成立了。

三、中国A股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李祥瑞授权总经理尉文渊在交易大厅敲响正式开市的第一锤。

尉文渊后因327事件辞职。这是后话,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另外一篇文章《327国债事件》

当日收市后,全天共成交93笔,成交金额为1016万元。其中股票交易的笔数为17笔,交易金额为49万元。其余成交的都是企业债、金融债和国债。

这与日后单日成交量1万亿相比,1000余万元的日成交量显得如此单薄。

但正是这这一小步,迈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步。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由于交易系统仍落后,当天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的手工方式。

1991年6月29日,上证所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证交所股价指数编制方案》,决定以1990年12月19日为100点,从1991年7月15日起向社会正式公布。

1991年7月15日,上证指数公布当日,以133.14点报收。

1991年8月1日,第一只可转换企业债券琼能源发行。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中国股市才真正火起来,还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

1992年5月21日,沪市全面放开股价管制,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猛涨104.27%。

上证综指当天从616点蹿升至1265点,首度跨越千点。股价随后一飞冲天,仅隔3天,又登顶1420点。

随着股市的大涨,人的贪欲也随之放大,乱象频出。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深原野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上市公司,也是新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第一起上市公司欺诈案。

(注:1993年12月29日,深原野重组为世纪星源(000005),实施1配1并3送1的送配股方案,1994年1月3日复牌交易。)

当时的股票价格严重脱离股票价值,市盈率奇高,市盈率是股票市价与每股税后收益之比。

1992年“延中实业”股票市盈率高达620倍,“大飞乐”则曾达到1350倍。

打新股更是疯狂,有着强大的魔力,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国人对新股的疯狂抢购。

老一辈人应该记得,许多人都是倾家出动,带着板凳、床、席子、自行车、纸箱、报纸、砖头等排在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之中。像极了大学里期末考试前卫生纸占座的情形。

当时,买抽签表需要身份证,有的人便瞄准了租借身份证赚钱,据估计大约有320万张居民身份证飞到了深圳。

1992年8月10日,深圳更是爆发了因为股民排队数日没买到认股抽签表而震惊全国的“8.10”事件。

当晚,数万人围在市政府周围,并阻塞了深南中路,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第二天增发5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兑换券,每券9月份以后可兑换抽签表10张,中奖率不变。

当晚10时左右出动数台广播车播发了这一决定,事态很快得到平息,11日凌晨,深圳市印刷厂开始赶印新股认购表兑换券,下午2时起开始陆续发售。

8.10事件后第三天,沪指猛跌22.2%,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8.10事件后,国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停止了新股发行工作。

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来,国家意识到了必须加强监管力度,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3年2月开始,股指受到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宏观紧缩政策和股票市场大规模扩容(两年内规模增加了4.49倍)的影响,中国股市开始进入第一次大熊市。

这一期间,也是一系列政策细化,不断完善的开始。

1993年5月3日 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首日公布,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5大类。

1993年6月1日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青岛啤酒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 国务院证券委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8月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的投资基金淄博基金发行。

1993年9月30日 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1993年10月25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成为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成为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1994年6月 陆家嘴成为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上市公司。

这一期间,沪指也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高点连续下跌,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更是引发“7.29股灾”,沪指跌至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

1994年7月30日,监管部门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上证综指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发生“327国债”事件,事后引发震动,同年5月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1995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将证券市场正式引入政府工作报告。

1995年4月3日,深交所公布成份股名单。

由于3.27国债事件,导致上海万国证券破产,1996年4月25日 ,万国与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为申银万国,同时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道琼斯中国指数系列包括:道琼斯中国88指数、道琼斯中国指数、道琼斯上海指数和道琼斯深圳指数。

1996年7月1日,上交所推出上证30指数。

从1996年年初,新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的年报披露行情中慢慢的发起了。

沪指从1996年1月19日最低点512.83点启动,至1997年5月12日最高涨至1510.17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了三倍。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国际局势紧张,叠加市场担忧情绪,上证指数一路下跌,5月17日跌至1047.83点的低点。

面对市场低迷,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也称为《六点意见》。

由此引发了著名的“5·19”行情,沪指当日即大涨4.64%,截至当年6月30日,沪指最高升至1756.18点,相比5月17日1047.83点的低点,上涨708.35点,涨幅高达67.60%。

2001年,沪指涨到2245点,市场一片沸腾,整体市盈率已经超过60倍,但是监管层开始担忧了,出台挤压泡沫政策。

随后4年,一轮大熊市。

2005年6月6日出现的998.23点历史大底,A股走出一波强悍牛市,并于2007年10月创造出6124点的神话。

在这波大牛市中,整年涨幅为负的股票为零,闭着眼睛买挣钱,几乎到了全民炒股的境界,公司开会都会安排在三点闭市之后。

像不像之前台湾股市的翻版,只是规模更大,参与的人更多。

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开户数为55112户,截止年底,户总数超过1亿户,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1.38亿户。

2008年次贷危机,A股亦无法独善其身,沪指连破5000点、4000点、3000点三大整数关口,在2000点短期反复后,创下1664点新低。

2008年11月9日,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推出,水漫金山,资金推动了股市的行情。

中国股民的记忆只有7秒,随着赚钱效应的显现,储蓄开始搬家,钱都进了股市。

上证综指从1664点上涨到3478点,2009年,中国A股成为全球反弹最强劲的股市。

随后,开始调整,出现了周期股的熊市,消费股的牛市,许多人发誓从此洗心革面,再不玩股票了,这狠话听起来像笑话。

从2011年开启的单边下跌,到2012年11月,市场几乎单边下跌了19个月,A股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奇迹,因为还没有哪一个市场单边下跌这么久过。

2013年新股停发整整一年,无济于事。

2013年8月16日,A股市场出现了极为诡异的一幕,光大乌龙指。

当日11点04分开始,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总共71只股票瞬间触及涨停,上证指数瞬间飙升逾100点,最高冲至2198.85点。

后经查明,由于光大证券衍生品部门做量化投资的一个ETF套利产品下单失误造成的,以234亿元的巨量资金申购,实际成交72.7亿元。

最终,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辞职。

时间平静的走到了2014年11月,降息吹响了冲锋号,券商股开启外挂模式,一路带领大盘站上了3200,我们也知道了有一种牛市叫“资金牛市”。

2015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牛市,当时只要沾了“互联网+”,无论市值大小、无问西东,股价便一飞冲天。

有公司直接把名字改成了XXX互联网金融,直接连续5个涨停,有公司干脆直接公告未来3个月将会有重大资产重组,乐视也达到了年内最高点。

台湾股票六福发展的一幕又上演了,多么不可思议,又是多么的似曾相识。

今日再回头看看,互金P2P们一个接一个的雷炸得灰飞烟灭,贾老板的乐视创造了记录了,现在还趴在跌停板上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杠杆一旦加上,根本停不下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诱惑太大了。

2015年首个交易日1月5日沪指以3258点开盘,全年股市经历了大起大落,开场经历了五个半月的大牛市,6月初时沪指一度攀上5178点的峰值。

大多数股民就像瞎子一样,只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了所有的风险。

盛宴结束了,雪崩来了,一个也逃不掉。

上半年歌舞升平,下半年哀鸿遍野,下跌—跌破平仓线—平仓—继续下跌—继续平仓... ...

2015年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胖爷有几个非常好的朋友在这一轮的杠杆中丢了大半身家,有的输红了眼,甚至一点退路都没留。

2015年A股股灾后,金融监管层出台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定于2016年起开始运行。

本以为百年难遇的“熔断”,谁知道在A股什么稀奇事都能发生。

2016年首四个交易日(1月4日至1月7日)内A股即四度向下熔断,上证综指四天内跌幅达11.7%。

熔断机制,享年四天,2016年1月7日晚,卒!三大交易所同时宣布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的相关规定,熔断机制亦遭“熔断”。

2016年2月20日上午,新华社发布信息,农行原董事长刘士余出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卸任。

至2017年2月20日,刘士余就任证监会主席之职整整一年,从注册制的放缓到快速放行IPO,从叫停中概股回归到打击炒壳、再融资,同时强化稽查执法力度,指数基本稳定。

2017 年以来,港资成为 A 股市场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截至 12 月 13 日,沪股通资金累计流入 584.78亿元,深股通资金累计流入 1343.85 亿元,超过 2016 年以前沪深股通的流入总量。除此之外,证金公司、保险资金也是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

行至2018年,三大指数均创多年来最差表现。

从全年整体表现来看,沪指2018年累计跌幅达到24.59%,深成指全年跌超34%,均为2008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创业板全年跌近29%,仅次于2011年35.88%的跌幅。

2019年初以来,上市公司爆雷之声连绵不断,从“雷暴”到“雷阵”

仅1月29日晚间就有超过60家上市公司预告业绩亏损,而这些预告亏损的公司中,商誉减值成为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从康美药业到视觉中国到东阿阿胶再到康得新,上市公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爆雷”,让股民损失惨重。

然而,2019年,反差最大的两个瞬间,是“股王”茅台突破千元与退市海润跌至0.18元的时刻。

这也打破此前中弘退0.22元/股的最低记录,成为A股史上股价最低的个股,也是A股历史上的首只“一毛股”,这在香港市场叫做“仙股”。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鸣锣开市,首批25只股票上市交易,5个交易日科创板总成交额突破1400亿元。以最新收盘股价计算,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约120倍。

还有一个月,2019年就走完了,纵观1904年到2019年,一部中国股票历史跃然纸上。

有荒唐、有疯狂、有豪情万丈,也有悲欢离合,有人得、有人失,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千金散尽,有人鲜衣怒马,也有人黯然神伤。

2001年年初,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称,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甚至还不如赌场。

13年后,吴敬琏“纠正”了这一说法。2014年吴敬琏称,中国股市不仅很像一个赌场,而且还是一个没有规矩的赌场,一个有人可以看别人底牌的赌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股市亦然。

—— 全文完 ——

公众号:智库百晓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