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我的书柜有点儿寒酸

以我当年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再操心搬家的时候,要卖个大大的书柜,其码要排满一面墙,装满满一柜子书,无事不出门,就喝酒、啃书。

后来真买了房子,发现年轻时的理想还是过于远大了点,和能力并不匹配。把主卧拿给父母住,我的卧室兼书房就不到十平米大,即便书柜真的排满一面墙,也没有我臆想中的那般气势磅礴。

所以,现实中,我用来放书的柜子就这巴掌点儿大,并且从来也没放满过。

我的寒酸书柜


几个月前,我搬出来住,书房兼卧室让给了照顾父亲的护工。为了写这一篇,昨天去看父母的时候专门进去给书柜拍照,发现,大半个柜子,已经变成了他的储物柜。我进去拍照,他跟进来,很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弄得有点儿乱。我说没关系,我就拍个书。

其实从前藏书不止这些,下面塞得几乎漫出来,上面也摆了大半。只是后来断舍离,加上阅读习惯转向kindle,把一部分书处理给了二手书商。

处理掉的一大半,是东野圭吾的书。两三年前,或者三四年前,一度痴迷东野,就像小时候痴迷金庸一样,几乎整整一年,读得全是他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读到解谜的部分,热泪盈眶,汗毛都竖起来。《白夜行》读了两遍,从中学会从影子里看人。但最喜欢的, 是一部比较小众的《新参者》,东野作品里少有的不加掩饰的脉脉温情。因为这本书,又迷上加贺恭一郎,后来把他的加贺探案集也全看了。

也是因为东野的书,和现实的日本产生了某种联结。知道了那么多日本的地名,就想去看看。2018年底,借着奈良马拉松的机会,得偿所愿。

书柜里有两本日语书,就是在日本其间买的。也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本来计划回来后一边学日语,一边把这两本看起来也没多难的书拿下。但是回来后既没学日语,这两本书当然也就不可能拿得下。

还有一本“Ancient Angkor”,是在吴哥窟买的,回来看了一半,后悔买晚了,如果提前买,做为travel guide的话,可能会好很多。远离吴哥后,那种由沧桑感催生的了解历史的渴望也渐渐远去,英文书又难啃,最终束之高阁。

在国外买书的习惯,源于尼泊尔。那是多年以前,和两个小伙伴骑行川藏线到拉萨以后,顺便去的尼泊尔。也是我第一次出国。在加都的书店里看到一本封面印着达赖大头照的书,<Art of Happiness>,很好奇,翻了翻,觉得不难,就买了下来。在那之前的我的人生阅历里,达赖是个类似于汪精卫、蒋介石的坏分子,就告诉你坏得很,但你想多做了解,却也没有渠道。

我在辗转加德满都、巴德岗和博卡拉的十多天里,读完了那本书。谁能想到,我还喜欢得不得了。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多少有些鸡汤味太浓,而过去了这么多年,除了书名,关于内容几乎也忘得一字不剩了,但仍然记得当时那种心潮澎湃。很想带回来给朋友看,但听说入关要检查物品,这种敏感书籍被收走倒不打紧,要因此再惹上其它麻烦,就划不来了。所以,临走前,我把它送给了在博卡拉认识的一个新西兰人。

说起这个人,也是我人生头回遇到极端案例。他长头发,胡子垂到胸前,痴迷meditation,没有手机,长年在尼泊尔印度间游走,参加各种冥想活动。最开始认识他,是在蓝毗尼的寺院,好几天看见他,但没有交流。没想到从蓝毗尼去博卡拉的车上,坐了邻座,聊起来,到博卡拉就拼了房。他每天都要冥想,我睡前他在冥想,经常我醒来,看他还在冥想。偶然说起,他说他喜欢达赖,我问他有没有读过那本书,他说没有,对他来讲,那本书有点儿贵。我说那我读完了送你。可他第二天要离开博卡拉,而我两天后要回加都。最后说好,我把书留在加都我住的宾馆前台,他回去后自己去取。我回国后收到他的邮件,说拿到书了,很快读完,很喜欢。此后还有过一两次邮件往来,再往后,gmail被墙,就失去了联系。

最近一本越洋带回来的书,名字是<PRINCESS:MORE TEARS TO CRY>,由美国人Jean Sasson执笔,沙特公主Sultana Al Sa'ud口述的讲沙特女性艰难生存现状的书。出版于十多年前,那时候,沙特的女性还不被允许开车,很多女孩过着非人的生活,童婚、被虐待,甚至被亲生父亲强奸、杀害,而法律并不惩罚这种骇人听闻的罪行。我有时候一边读,一边在想,十几年过去了,那里的境况一定也在好转吧。昨天偶然看到沙特王储的推文,不知道哪里的排名,说沙特是阿拉伯世界里近年来妇女地位提升最显著的国家,满满的自豪。我心里想,恐怕无非是以前欠得债过多的缘故吧。但无论如何,那怕微小的一点儿改变,对于当事女性来说,就可能改变命运,为她们高兴。这本书如今我已经看完了三分之二,不会再半途而废,那怕是抱着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一定会读完。

讲了这么一大堆,还没讲到最近两年的主流阅读方式,电子书。

图书电子化的最初,我经常告诉别人,我是不会读电子书的,没有感觉。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契机,那种心态消失了,曾有一年时间,没买过一本纸书(专业书籍除外)。可能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浩浩当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吧。

图书电子化极大节约了空间,更重要的是便携,这使得我几乎所有的书都能随身携带,把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从前,像《冰与火之歌》、《银河帝国》、《三体》这样的大部头,连出手购买都要下很大决心,因为几乎只能在家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读完一本。现在可以在地铁上读,在咖啡馆读,小小一个kindle,既没什么重量,也不占空间。

从以上三本可以看出,我不但曾是金庸迷、东野迷,还是科幻迷。当然,《冰与火之歌》叫魔幻更准确些,它也是《指环王》之外,我最喜欢的幻想文学。

另外,最近两年,阅读范围也在扩展,不像以前几乎只有文学类书籍。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悲情与荣耀》、《耶路撒冷三千年》、《黑旗:ISIS的崛起》让我对中东的种种产生了好奇,我甚至还读了《古兰经》,想知道伊斯兰教倒底有什么魔力,能让那么多人深陷其中,又让那么多人谈之色变。但纵然读了,也没太搞明白我想了解的问题。上面提到的<PRINCESS:MORE TEARS TO CRY>,算是中东迷思的延续。还包括前不久刚读完的《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土耳其挂边中东,也是伊斯兰世界,做为最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这么多年仍然没法融入整个欧洲。但这本书我很喜欢,甚至可以说是最近一年读到过最让我心动的小说。我竟然在土耳其人的生活里,窥见了中国。

《人类简史》、《上帝掷骰子吗》、《未解的宇宙》算是科普一脉,就算一知半解,也足够刷新三观。还有我正在读第二遍的《时间简史》,其实不能叫读,应该是听。跑步的时候听,开车的时候听,走神也不怕,因为即便不走神,也不一定能懂。但每次回过神来,都多少会有“啊,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所以,我准备至少听他三遍,希望最后能写一篇“听后感”,把我的收获好好梳理一遍。

同时再读的,还有《鼠疫》,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本书在微博的出场率很高,我后知后觉,现在才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