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术后第七天。医院和药店的潜规则

老父亲术后第七天,依然每天断断续续地发烧,纠缠着不肯出院。

昨天医生叫我去办公室,说白蛋白很低,建议输些人血蛋白,但医院没有,要去旁边的药店买。他开了处方,我拿去买,50ml一瓶,520元。

我有一次看眼科,也见到医生给病人开药,说医院没有,让去旁边的药店买。但我自己,这是头一回。

同病房的病友们显然比我见多识广,说现在医院都这样,因为国家控制药占比。药占比这个事,我也早有耳闻。但具体为什么控制,一直不甚明了。这次斧子落到自己头上,自然是要研究一番。

手机一搜,有一个文件,大意是为了避免药物过度使用,医院的药费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能超过某个数值,各科室不同,基本在50%上下,并且这个指标要纳入考核。

明白了,这就是我党一贯一刀切的懒政方针。不是说看病贵吗?好,那我控制药品占比。而医院要活命,就提高检查费用。结果看病费用有没有降下来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很多该用的药,医院根本没有。好在我国从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院没有,医院门口的药店有,我开处方,你去买药。这样一来,药店生意大好,医生也有了其他创收手段,至于药店和医院之间什么关系,那就又可以展开想象。这中间利益纠葛复杂,药品的隐形成本必然不可能低,最后买单的,仍然是病人。

说到医药界的懒政,还有一件,主体是药店。以前中国人滥用处方药,尤其是抗生素,药店随便买,不受限制。后来,政策来了,不行,得有医生的处方。于是你就看见每个药店里,都有个视频问诊。你要买药,只需要接通视频电话,告诉对方你姓甚名谁,多大年纪,得了什么病,要买什么药,就OK了。至于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对方可是不会操心。那你说这处方,除了给药品附加了额外的视频问诊成本以外,能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最终买单的,依然是病人。

当然这两项政策,你说他完全没用,倒也可能并非事实,但用处有多大,是否实事求是,是否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我觉得没有。中国的医疗体系,问题非常严重,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拍脑门一刀切,走形式主义,我觉得意义不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