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音社
嵐音社

嵐音社, 生活音樂提案顧問, 致力於音樂與生活寫作,以及大提琴教學。歡迎一鍵追蹤嵐音社的各平台動態: https://qrco.de/bbBcnF

【喝咖啡聊音樂】小提琴無伴奏新約聖經(Ysaÿe:6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古典樂很有趣,常常可以聽見什麼作品是什麼樂器曲的「舊約聖經」,什麼又是「新約聖經」。

這或許都要歸功於巴哈,光是他所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以及為鍵盤所寫的「十二平均律」,就樹立了百年典範,以致於後世作曲家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向巴哈致敬,都紛紛創作了相似的體裁,希望能夠成為新的經典。例如:

鍵盤作品:

  • 舊約聖經:巴哈-十二平均律第一、二冊
  • 新約聖經: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

無伴奏大提琴:

  • 舊約聖經: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Suite)
  • 新約聖經:高大宜-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Sonata)

無伴奏小提琴:

  • 舊約聖經:巴哈-三首無伴奏奏鳴曲(Sonata)&三首無伴奏組曲(Partita)
  • 新約聖經:易沙意(Ysaÿe)-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Sonata)

當然,以鍵盤作品來說,並不是說後來的蕭邦、德布西等人的作品就不夠格,相反地,隨著時代演進,這些作品不斷加入了新的語彙和技法。

但我認為,之所以能被稱為新約聖經的作品,主要還是在於它們成為了新的門檻,這個門檻考驗著演奏者技巧、音樂結構與素材風格的理解,還有與時俱進的藝術視野。

今天就以易沙意(Ysaÿe)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來看看,為什麼這套作品能成為新時代的權威作品。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Ysaÿe:6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歡迎在Spotify聆聽。

我認為,Ysaÿe的這套「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是相當有趣的作品。原因有幾點:

1.每首奏鳴曲都獻給一位小提琴演奏家

第1號:獻給西格提(Joseph Szigeti)

第2號:獻給提博(Jacques Thibaud)

第3號:獻給安內斯可(George Enescu)

第4號:獻給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

第5號:獻給克里克本(Mathieu Crickboom)

第6號:獻給奇洛加(Manuel Quiroga)

這些演奏家,與Ysaÿe都有一定的友誼關係。較為特別的是Mathieu Crickboom,還是Ysaÿe的學生,而獻給Crickboom的第五號作品技巧也相當刁鑽,可見名師出高徒。而其他演奏家,除了與Ysaÿe有著相當的情誼,在琴藝與藝術造詣上也深受Ysaÿe所尊敬。

2.作品與所題獻的演奏家性格、樂曲格式產生呼應

Ysaÿe了解他的作品要獻給誰,而且了解這些人在演奏上的個性與風格。這連帶使得Ysaÿe以「受獻者」的演奏風格來思考創作。

例如第一號獻給Szigeti的作品,就是在Ysaÿe聽了Szigeti所演奏的巴哈第一號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後,而得到了靈感。除了該作品四個樂章的順序與巴哈的原作相似,我們甚至更可以說,這套作品就像是Ysaÿe在聆聽Szigeti演奏巴哈時所給他的感受。

而第六號獻給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Quiroga,Ysaÿe則是在樂曲中間加入了西班牙的哈巴奈拉(Habanera)節奏與風格,可惜的是Quiroga未曾公演該作品。

3.作品格式與技巧承襲巴哈,並得到帕格尼尼以來的累積

除了第一號四個樂章與巴哈的g小調無伴奏作品相似以外,第二號的第一樂章可說是開了巴哈一個玩笑!開頭的句子,瞬間讓人以為自己是不是正在聽巴哈的第三號無伴奏組曲的前奏曲。然而瞬間轉變成Ysaÿe特有的風格,卻仍使用了巴哈擅長的複音音樂創作技法,由此可見Ysaÿe作曲的功力。

第二號更有趣的地方在於,四個樂章當中都可隱約聽到一個古老的旋律,這個旋律來自於古老的「葛利果聖歌」。我們可以在第二樂章大約2:08處聽到最完整的旋律面貌,再回過來聽聽其他樂章,就可以知道Ysaÿe如何將這句優美的旋律解構,重新出現在各種炫技的片段當中。

而各個作品當中,我們可以聽到小提琴技法自巴哈以來,經過了帕格尼尼的革命性創造後,各種炫目技巧開發完備;再加上越來越多大膽和聲採用、大小調間恣意漫遊,有些地方還採用了當時最新的「微分音」演奏。

六套作品當中,我個人覺得最有挑戰、最能揉合作曲家個人深度、承襲歷年來不斷演進的小提琴技法並加以發揚光大,賦予小提琴演奏更高標準定義的,當屬第五號。

第五號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樂章,但是在第一樂章幻想曲式的開頭,五度的和聲彷彿描繪了一個東方式的冥想空間,再加上緩慢的旋律下左手撥弦,這一趟奇幻之旅就此展開。接著進來的雙音顫音,還有迷幻的快速琶音,這些技法除了來自於帕格尼尼,我們更可以在幾年前的(1915年)高大宜所作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Op.8)聽到;而多年後(1944年)巴爾托克所作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Sz. 117, BB 124)當中也可聽到。因此,我認為第五號在提琴器樂獨奏上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地位。

最精采的第二樂章,在不斷切換節拍的第一段,先展示了最基本的鄉村舞曲節奏。第二段進入稍微幽暗的空間,卻不斷醞釀,最後終於在大約3:40處以帕格尼尼式的左手撥奏,再現了第一段的鄉村舞曲,同時也將樂曲帶到最高潮。

光是第五號,就足以拿來和高大宜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巴爾托克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相比,更不用說還有其他優異的五套奏鳴曲。因此說Ysaÿe的這套作品堪稱小提琴獨奏的新約聖經,可謂實至名歸。

對了,專輯中的這位演奏家Benjamin Schmid,除了有著高超的古典演奏技巧外,他還是個活躍的爵士小提琴演奏家,有興趣聽聽他截然不同的爵士風格演奏,可聽聽這張:

《Obsession - Hommage A Grappelli》


Benjamin Schmid:《Ysaÿe:6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