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時容易
別時容易

書有兩種: 有的相見儼然,有的但求別時容易

失控的數據

想像, 正坐在每日辛勤埋首的辦公桌前, 各式數據表格滿桌厚疊文件等著彙整, 你嘆了一口氣捲起衣袖發怒, 不禁思考這些"評量、指標"實質幫助了公司什麼。這時遠在美國的一位教授(作者)也深受其害, 為此寫了250頁的"抱怨"成書, 提及管理上數據評量重要性, 及反思過於重視數據的隱性成本。
可惜這本書有點生硬,沒法達到撫慰的效果...
但內容還是滿值得一記的


指標的管理學意義

(內容太繁雜,略)

災難的指標固著

雖然指標有種種好處, 但我們皆深受其苦, 開頭提及報告產出花費大量時間成本, 甚至為了報告美觀及格式要求, 演變成另類的"PPT軍備競賽"。指標也被用在年終考績等方式掛勾獎勵制度, 因此底下員工無所不用其極的"爭鬥"或"操作"指標。

選擇性偏差是統計學的名詞, 問卷題目設計注重減少誤導測試者, 例如前陣子的核能公投便有此爭議。而年終KPI便是犯了選擇性偏差的例子, 書中提及開刀醫生會為了開刀成功率, 而拒絕接下重症病患, 員工反過來操作指標不利於公司發展, 但又難以避免。除了警政, 作者提及了大學評鑑、升學教育、醫療系統等例子可供反思。


補充實例

前面已經談過自己對其評價普普, 優點是促使我們反思, 不過作者沒提出多深刻的觀點, 看得我昏昏欲睡。但在朋友的討論中看到有趣的想法: 關於7-11的評鑑, 挺有趣的。

小七每年評鑑分店, 如同本書提及的KPI營業額指標之外, 統一會秘密派出多位便衣, 評比分店的整潔、貨品擺放等長期性追蹤。作者說明KPI指標評鑑容易過於簡化店家的整體能力, 而淪於指標固著中。統一的分店評比由KPI及多位的便衣, 來綜合評比, 藉由多樣的數據採納, 試圖更接近所謂的真實。訂定合適指標不是易事, 思考更加周延需要反思, 這樣思考過程遠遠大於本書的價值, 我是這樣認為的。


查詢二手書和購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