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Chen
Angela Chen

An old fashioned lady with no brain!

永不殞落的巨星: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编辑过)
女性巨星那麼多,為什麼要介紹奧黛莉.赫本呢?!我的原因有四:一、她不為名利所動,急流勇退,見好就收;二、她維持低調,不鬧花邊新聞,對失敗的婚姻沒有怨念;三、她深具愛心及愛國心,願意為貧困發聲,願意挺身對抗強權;四、她的態度從容高雅,氣質絕佳,且留下很多時尚的典範,足讓後人以她為圭臬。

《馬特市&人物誌》這個活動,我本想介紹台灣知名女性。腦海中浮現的有浪漫不羈文采迷人的三毛、演藝圈長青樹張小燕或默默行善的菜販阿嬤陳樹梅等等,她們都是善行可風或才華出眾的女性代表。

雖然她們功績卓著,值得歷史留名。但,從菁菁學子至垂垂老矣,我始終未忘記的女性,除了先母,就是好萊塢巨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她成名之時,我尚未出生,但她主演的經典之作,我都不只看過一次。現在年輕人也許對她很陌生,但在六、七十年代,她曾是紅極一時的巨星。

女性巨星那麼多,為什麼要介紹奧黛莉.赫本呢?!我的原因有四:一、她不為名利所動,急流勇退,見好就收;二、她維持低調,不鬧花邊新聞,對失敗的婚姻沒有怨念;三、她深具愛心及愛國心,願意為貧困發聲,願意挺身對抗強權;四、她的態度從容高雅,氣質絕佳,且留下很多時尚的典範,足讓後人以她為圭臬。

以下僅簡述奧黛莉.赫本的生平,以讓大家對她有些粗淺的認識。

永遠的巨星,奧黛莉.赫本

出生

奧黛麗.赫本(以下簡稱赫本)的父親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人,母親為荷蘭貴族。她父親奉英國政府之命赴印尼爪哇(荷屬東印度)工作時,在當地結識她母親而結婚,兩人在婚前均曾有一段失敗的婚姻。

婚後兩人移居歐洲,赫本的父親轉換跑道至倫敦金融業,並被派任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分公司服務。赫本1929年於比利時生出,雖因父親工作之故,需在布魯塞爾倫敦海牙阿納姆等地遷移,但她可享有家庭溫暖,可接受多國文化的洗禮,且學會多種語言。


童年

1935年,赫本被父親送至英國住宿學校就讀,母親與信仰法西斯主義的父親因理念不合,漸行漸遠,1938年正式離婚,父親自此離家不知去向。1939年,10歲的赫本隨母親返回荷蘭,定居於海德蘭省首府阿納姆,就讀音樂學院,並學習芭蕾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與赫本同住的舅舅因參加反抗組織而被處決,母女旋即搬到阿納姆東北鄉間的Velp,與曾擔任阿納姆首長的祖父同住。(註:阿納姆Arnhem及Velp均離梵谷國家森林公園不遠)

二戰期間,少女時期的赫本曾參加地下音樂會,表演無聲舞蹈,籌募經費支持反抗運動;也曾協助遞送地下報紙,在醫院擔任志工,並暗中傳送訊息及食物給降落在樹林中的盟軍飛行員。


成名

1945年二戰結束,赫本與母親搬到阿姆斯特丹,她再度拜師學習芭蕾舞。由於家中錢財於戰爭中盡失,母親只好從事手工或幫傭,以成就赫本習舞的願望。1948年,赫本進入倫敦著名的蘭博特芭蕾舞學校,數月後被告知起步太晚,不適合跳芭蕾而退團。考量經濟因素,她開始兼任模特兒,並參加歌舞團的演出。

1949年,20歲的赫本首次在電影《荷蘭七課》露臉,並在幾部電影擔任小角色。在法國拍攝外景期間,她獲得法國著名作家科萊特的青睞,受邀擔任《金粉世界》(Gigi)歌舞劇的女主角,開啟她進軍好萊塢的契機。(註:柯萊特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1953年,她與美國影星葛雷哥萊.畢克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期》上映。這是她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也讓她一夜成名,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及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的殊榮。(註:以前我們喜歡叫葛雷哥萊.畢克是「割來割去割屁股」)

1954年1960年間,赫本主演的《龍鳳配》、《戰爭與和平》、《甜姐兒》、《黃昏之戀》等,均頻獲好評;有些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雖未得獎,但讓她的名氣扶搖直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961年的《第凡內早餐》,赫本穿著休伯特.紀梵希設計的黑色長禮服,手持長菸的裝扮,讓她成為優雅的典範,也成為年輕女性追求的時尚目標。劇中她所演唱的歌曲月河Moon River並獲得奧斯卡最佳歌曲獎。

Audrey Hepburn - Moon River
第凡內早餐電影海報

1964年,赫本主演的歌舞劇《窈窕淑女》再度將她推向影劇高峰,由於她非主唱並未獲提名,但此片一共榮獲八座奧斯卡金像獎。其後,她主演的《偷龍轉鳳》 、《儷人行》或《盲女驚魂記》等,均為名噪一時之作。


晚年及逝世

1968年後,40歲的赫本淡出銀幕,投注較多心力在家庭之上,只偶爾受邀演出,例如1976年與史恩.康納萊合作的《羅賓漢與瑪莉安》等等。她的最後一部電影是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1989年上映的《直到永遠》,60歲的赫本在劇中擔任天使的角色。

赫本在1988年1993年間,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並親赴拉丁美洲非洲國家或地區為孩子們募款。1988年,美國電影藝術及科學學院頒授「奧斯卡人道獎」給赫本,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的努力。1993年1月20日,赫本因闌尾癌病逝於瑞士特洛什納的住所,享壽63歲

天妬紅顏,雖遺憾奧黛麗.赫本的早逝,但她的時尚典範、生活態度及傳世鉅作,永被世人記憶,永不殞落。

以上資料來自Wikipedia: Audrey Hepburn及紀錄片《Audrey》。


如欲進一步了解她,可詳閱Wikipedia英文版(中文版內容不全)或至她的粉絲所建立的永懷奧黛麗赫本官方社團,裡面有很多與她有關的報導及照片。此外,於2020年年底上映的紀錄片《Audrey》,有她豐富的影音片段及親友的訪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