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er
Amber

关心世界也关心自己。

对抗疫病的两个办法:真挚和哭泣

最近几天呆在家,我宁愿看看网络购物也不愿意打开社交媒体。面对铺天盖地的问责和坏消息,我早就放过自己了,一边想着“日光之下无新事”宽慰自己,对这些坏的事情已不再感到过分的震惊和愤怒;一边又想着加缪在《鼠疫》里说的话,“对抗鼠疫的唯一办法,就是真挚,做好本职工作”,于是我一切照常,照常网络办公,照常读书看电影,当然也少不了刷一会社交软件。

疫情会过去,生活会继续。我本以为自己情绪稳定,也不把当下作为什么特别的灾难来看待,是面前要过的难关,但关关难过关关过。可是今天下午打开《北平无战事》看了一会,身体不自主地战栗,落下眼泪。毕竟还是活生生的人,怎么能一丝不苟地活下去呢?我自己心里大概也隐藏了太多的恐惧和悲悯,只是为了当下的存续,我隐瞒着。

我有时候想,中国人是最爱“问责”的民族。这大概是中华大地上艰苦生存几千年的骄傲与智慧,从祖先口中的“人定胜天”我们就可略见一斑。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勤劳可以战胜那些天灾人祸,这是高尚的抗争。因此我们常认为,出了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可是想想今日的灾难,面对传染病和死亡,人类能做的还是不够多,如果说这是人的过错未免太咄咄逼人。我不热衷参与网络讨论,把恐惧宣泄为对政府无能的斥责,对某个失手之人的怨恨。我想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团结我们的同胞(全人类),用守望相助、洁己爱人的方式,真挚地渡过当下的难关。

历史的一个好处是站在更高处看事实(抑或是有修改的事实,也可视为一种虚构),你能看到的更多、更身临其境,甚至比身处历史中的人更清醒。我想这是我今日看上个世纪的故事时落泪的原因。

更真切地看到人的处境——这应该是“上帝”每日做的事,“上帝”不知道每天是否要哭干了泪水——是历史带来的独特视角,是我们逃脱日常局限和麻木的途径。

历史和艺术、宗教、哲学等一样,都能予人超脱的启发,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无贡献的“消遣”学科,实际上在督促人成为更好的、更有爱心的人,其意义如果说是功用便太小看他们了,他们是人的根本。

当下在真挚以外,我们还应该多哭泣。保持与人的连结,对人的爱心,无论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人的故事,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每日看到的那些不是数字,而是我们的同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