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K

@Alon_J

技术发展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

https://www.nytimes.com/2022/01/11/technology/income-inequality-technology.html Daron Acemoglu Asuman Ozdaglar 有意思的观点:

读后随笔——《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作者刘瑜,现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这本书是她在理想国的讲稿,整理成书,于2022年4月在大陆出版。偶然地知道了这本书的存在、然后在Kindle上看了sample,最后又看完了全书。整体而言,作者语言通俗易懂,论述比较清晰,例子很多;不同背景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出国,批判性思维,和进不去的体制

如果当年没出国,今天的我大概会是一个精致利己的人;但出国这些年,野蛮生长,反而利己之心一点点消退、“兼善天下”之心一点点升起。可作为海本、无背景、非党员,似乎再难进体制内有所作为了。成长这一路,就是捡起一些又不得不放下一些;有惊喜,也有遗憾,但还是要走下去。

关注麻麻(中年退休妇女)的心理健康--笔记

本人二十好几的年纪,独自一人在美国,父母在国内工薪阶级。最近由于疫情的反复、中国整体经济放缓、物价上涨严重、而他们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生活不太“爽快”。我父亲还好,作为男性看得比较开;但我母亲本来就容易多思焦虑,现在愈发的睡不好觉。

拼命赶“死线“之后的自我恢复

过去两周非常难,非常忙。整个人精神紧绷地撑到了12月15日结束,交上了各个要赶的任务。只能说自己真的真的尽力了。这篇文章里我不想讨论为什么我有如此多的“死线”要赶,只是想记录一下我的身体和心理如何从拼命赶”死线“时那种肾上腺素爆棚的状态中逐步恢复的。

生活与禅

吃饭时专心吃饭; 睡觉时安心睡觉; 如厕时不刷手机; 洗澡时不想工作; 刷Matters时就认真刷Matters…… 现代职场总是强调multi-tasking,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总是在抢夺人的注意力,可是到头来总感觉囫囵一天又一天。时间表被填得很满,心灵却疲惫空虚。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