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
Alfred

在ko-fi上直接投幣支持我:https://ko-fi.com/alfredkyy 突然之間離開香港,2021年買下了前往倫敦的單程票。 沒有名字的故事,沒有名字的感受。 由學運、記者、再走進政治漩渦,最後遠走他鄉。 希望記錄所見所聞及心中所想,慰藉思鄉的心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港人流亡日記】鄉愁就是不能再一往如常

到底他們在這裡居住的時候正在想甚麼呢,又曾經為人生掙扎、痛苦了多少次?是否他們在居住的這一段日子,已經為他們的未來想到了方向?

到埗英國已經一段時間,房東昨晚特意上門探望。房東稱因安全問題,已安排了另一個距離市中心更遠的暫居地給我們。他提到,目前雖然沒有人居住,但之後如果再有流亡者需要地方居住,就會住進去與我們同住,他笑說那我們就不怕孤獨了。雖然並不習慣與多人同住,但處境艱難,也只好默默答應。

明天就要搬離現址,我與H今日特地先到新址觀察一下。這是我第一次在英國乘搭巴士。雖然與香港一樣是雙層巴士,但卻好像電車一般有兩條樓梯;而上層車頭的景觀卻比香港巴士狹窄。巴士逐漸駛離市中心,眼前略過的風景慢慢改變。由高樓大廈變成了矮樓,商店變成了擺攤,面孔也由白人為主變為各種膚色。與香港剛好相反,我們好像只有在港島及西九龍才會更容易見到各種膚色的人。

大概一小時的車程左右,我們在Zone 3 一個巴士站下車。遠望是一座新建成的體育館,與相鄰的舊樓形成強烈對比;奇特情況竟然有幾分與屯門相似。沿著小路走到新址附近,這邊應該是清一色的住宅區了,狹窄的馬路泊滿私家車,街邊的櫻花樹提早開花,為灰暗的街道增添了生氣。沿著行人路走到手機導航的地點,眼前是一座兩層高的排屋。

據房東所說,這間屋不時有流亡者進出。依未拿走的信件所見,上次來到這裡暫住的應該是一對情侶(或者是一男一女吧)。屋裡滿佈他們生活的痕跡,除了廚櫃中一包又一包的綠茶包,還有一包尚未煮過的出前一丁即食麵。客廳牆上仍然貼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貼紙,書架上仍有一疊「Bring them back」的送中十二港人透明卡。到底他們在這裡居住的時候正在想甚麼呢,又曾經為人生掙扎、痛苦了多少次?是否他們在居住的這一段日子,已經為他們的未來想到了方向?我在屋裡來回踱步了好多次,我試圖想像自己未來在這裡居住的日子。房東說過,最高紀錄有人在這裡住了九個月—那我到底會在這裡逗留多久?

想得入神,我想起小時候曾經烏鴉嘴(立flag)。小時候自以為家中貧窮,不會有機會到外國留學,也許沒有機會與鄉愁拉上半點關係。沒有想到,今年二十五歲的我已經遠在他鄉。然而鄉愁到底是甚麼呢?起初也只以為是掛念的感覺,但原來它是一種複雜且難以形容的哀傷。

鄉愁,就是時刻記著與香港有八小時的時差而不敢找好友談話的煩惱,就是聽到街上有人說粵語會想跑過去交朋友的衝動,就是想將電話一直以來的英語介面改成中文介面的矛盾,就是在超級市場看到一罐午餐肉要價近三十港元還是買下來的不忿,就是看到香港新聞不敢在面書謾罵的內疚,就是看著手機的香港應用程式思考了好幾天要不要刪除的掙扎,就是發現一直以來沒有改變的只有煙草的味道;鄉愁就是與所熟悉的人事不能再一往如常。

我的手機桌面是一句「每天我都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就好。」但原來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難捱。

=====
因為生活所限,在Matters發帖的同時,我在Ko-fi亦開設帳號了。
除了用likecoin支持,亦增設月捐/一次捐款的方法,讓有心又有餘力的朋友繼續支持我的寫作。
在Ko-fi部分內容會以粵語人入文,我亦會將兩邊的內容保持平衡,不會因為paywall而限制內容。

大家一齊加油。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