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
Epoch

在温情中学习,在理解后叛逆

想标题的时候忘了我要写的内容,就只言片语吧

在看了一些天的文章后,这是我第一次在matters记录一些我的想法,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表达一些什么,就写一些我最近想法的变化吧。

2019,也就在这几个月,收听podcast可以说彻底镶嵌在我的生活中了,通过email和各种群聊,我变得更有表达欲了,或者说找到了想要彼此交流想法的群体,由点及面,获取信息的来源得到了极大丰富,这其中就包括matters。

2019,外界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在密集讨论着未来趋势,而我的视野却看了许多过去的事情,这也促成我对过往我的历史观的反思......如果说历史终将是被记忆被遗忘的,那么我们记住的意义呢,知道还重要么?

一切的开始从一部影片开始,one child nation,

看后的一点表达

再到,艾未未的记录https://www.5122018.com/

如今,当我看到小丑的时候,我又该如何理解呢?

回想起,我的初中历史书上写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这是考试一道题的答案,有关日本的。那个时候老师全力让我们考接近满分,因为是套路式的表述和抄书开卷的形式。播客不丧里的有句“真正的教育是有力量的”。回看,我甚至否定了那段教育,正视是件困难的事情,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

前两天,我凑巧看了奇葩说第六季,这里我要插一句(我曾经认为辩论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那让我极度不自在不舒服),但当我看一会,我发现不是的,黄执中讲了“辩论在过去就是为了讨论一件事情而存在的形式”。这个节目一定程度上在公共话题上起了个头,我也好奇大家在不同问题上的看法和理解。

哎,以上都不是重点,在一口气看了19年已更新的所有期节目之后,薛兆丰的一句话给我理解我最近想法的一个角度,大概意思是人和人之间存在远近,当我们物理和心里上离得远的时候,我们讲理性、客观、数字,而近的时候,却是情感、同理心,人对事物在这远近之间产生不同的理解。

对于独生子女政策、512、亦或是任何一个事件,当我们在足够远的位置时,我们是无感的甚至是无知的,事件变成一串数字,有时成了饭后的无聊谈资,那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是啊,有什么关系呢。似乎我们不愿去触碰那些事情,毕竟没有什么真的感同身受。但我产生一个疑问,公共讨论空间的缺失与社会对人的冷漠是否存在某些关系?无论主观还是客观,我们是不是离得有些远了,远到害怕去触碰那些严肃话题和伤痛记忆。

走进比尔盖茨纪录片的截图,思考总是那么迷人

大学的空闲时间总让人胡思乱想,想些有的没的,也许不会像比尔盖茨想的那么深刻且有足够的执行力,至少开始了,后来,谁又知道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