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英
芫英

法律从业者,政治学的爱好者。

多难如何兴邦



CNN加州的现场报道记者在直播镜头前泣不成声,连声说“骚瑞”。她说,这是我去的第十家医院了,我看了太多家庭遭受疫病,让人太难承受了……主持人说,不用说抱歉,共同经历这样的集体苦难(collective grief)让我们坚强;也谢谢你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家庭如何经受(sodier through)疫病、互相安慰。记者Sahra Sidner回答说,谢谢,这些家庭不该经受这些,任何人都不该经受些;我们该为病患和他们的家庭提供更多帮助;也希望看新闻的观众们,耗子尾汁,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



当年汶川发生灾害的时候,我忙着自己去帝都的“事业”,对地震的官府报道并没有多少关注;当然,当时还是记者、还在锅内的长平说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也是我主动疏离官府煽情、拉赞助的原因。有时候瞥到电视上废墟下抬人出来的镜头(不知道是活着的还是逝去的人),也会有一些“智识上共情”:我也有可能是这个抬出来的人;也就不能再或者不敢再细思量了。既不敢想“国家大事”,也不敢细思量“如果那人是我,该怎么办”……


那时候的影帝总里还会自责一下,“来吃了”,还会在临时课堂的小黑板上写好看的大字“多难兴邦”…… 十几亿人看几出政治正确的样板戏,本身就让人难受;但样板戏也还有过得去的桥段,现在能听,估计再过几十年也还能拿出来听。


但除了捕人、关人,这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很多人的“核芯”,真有后人能看的、哪怕排练很久的“样板戏桥段”嘛?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精彩的“现场”版吧!


话说回来,CNN的记者和主持人也无甚高论,就是“集体情怀”里的“多难”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好的意思,对个人如此,对家庭如此,对国家可能也如此。—— 只是,我们如何经历苦难、面对苦难、记忆苦难,才会更好,更坚强,才是个必须历练的过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