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IG 書帳:bkworm_86 常保CTPS (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 是身為理性公民的期許,也因此閱讀成了我的摯友,日常閱讀的input & 心得統整的output。 閱讀書籍心得統整為主: 主要閱讀書籍以: 1. 商業經濟 2. 心理學 3. 投資理財 偶爾也會有電影、影劇賞析喔! (原探路客:https://www.timelog.to/user?id=16624836)

[自我成長]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 書評

更拼命不一定會更成功,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一流的人如何維持顛峰
主觀評分
推薦指數:🌕🌕🌕🌕🌕
閱讀難度:🌕🌑🌑🌑🌑
前情提要

本書作者布萊德跟史蒂夫都在自己的領域中很年輕就嶄露頭角,布萊德是運動科學的專欄作家,在24歲時就受邀到白宮演講、而史蒂夫則是美國奧運教練,自己也曾創下全美一英里比賽的紀錄保持人,即便在年輕時就創下驚人成就,卻未保持住競爭力繼續創下巔峰,所以才促成這本書的誕生。

壓力+休息 = 成長

讀這本書時而會產生「刻意練習」、「心態致勝」的既視感,內容上很多觀念是重疊的,比方:Less is more 聚焦目標、適當卻不至於擊垮信心的壓力因子,但「刻意練習」更著重在專案訓練上的法則,而本書更全面的介紹:

  • 如何建立一套專業的訓練流程?
其中包括在訓練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只要注意專心致志,更要面對壓力的調適與分配、休息的方法,並從中找到平衡並切換,除了介紹實務上成功案例之外,也用科學的角度帶我們認識生理機制。
本書的觀念也不僅只可應用在運動上面,更可以應用在個人任何的專業領域中。
Photo by Isaac Wendland on Unsplash
本書摘要

貫穿整部書中的核心理念就是:

壓力+休息=成長

最大的進步往往出現在努力掙扎與極度不適之後

我們都知道要成長需要有壓力,就像在刻意練習中所談到的法則:專心投入於「勉強可完成的挑戰」,就像反脆弱所說的一樣,我們需要的是持續一點一點的壓力刺激自己向前的本能去克服、超越並茁壯,但不是一次面臨巨大壓力,因為這樣會使我們暴露在脆弱性之中,一次失敗就可能因為灰心喪志而被直接掃出場。

巧妙的刻意練習

很多人在面對專業領域時都會有個迷思:經驗越多 = 越專業?

事實上,經過科學家的統計各領域的頂尖專家之所以能卓越靠的不是經驗的累積而是刻意練習,光是練習,無法「熟能生巧」,有技巧的練習,才能「熟能生巧」。

一心一用

這大概是成為修煉個人能力之中最無異議,但即使大家都知道要專心,卻也仍然是很難達成的里程碑。尤其在網路時代,我們要能專心一件事情變成何等奢侈,要知道長期的一心多用,會讓自己的注意力喪失、不善過濾無效資訊,更甚至會讓自己的長期記憶變差。

這邊我來分享個人經驗,來分享我如何盡可能保持一心一用:
在寫部落格的期間,剛開始寫的三年更新頻率極差,於是在去年(2020年)年底痛定思痛的去檢視過去所犯的錯時,意識到自己時常陷入自以為的高效模式:意即一心多用、多工作業處理模式。
事實上這樣的工作模式,無法讓我在每一次寫作時都很專心的統整部落格文,而每一次重新提筆時,都必須重新進入一次狀態,進而消耗更多無謂的時間再調整狀態、進入狀態之中。
所以我作出了一個改變,那就是每週固定時間分配給部落格 (週六早上6點-中午),因為這段時間是最不受到外界叨擾的,另外寫作的這段時間,基本上除非必要,不然我會盡可能地不去碰手機,來減少分心因素去提高自己的專心程度。

任何會妨礙你專心一件事情的事物都應該移除,其中包括:

  1. 電視
  2. 平板
  3. 手機
  4. 電腦
  5. 食物

移除分心的事物很簡單,就先從移出視線做起,書中提到有研究指出,光是將這些邪惡的3C產品移出視線,放到伸手不可及的地方,注意力就可以上升10-15%。

成長心態

心態致勝有提到:基因決定一個人的先天條件(外觀、智商),但實際上取勝關鍵還是在心態上,回歸到前述面對壓力的調適上,成長心態的人會主動去尋求進步空間,並正面看待建設性挫敗。

Photo by Daniel Chekalov on Unsplash

學會休息

-努力需要搭配休息才能創造出持久的精進。

在專心投入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心智會陷入疲乏狀態,就跟橡皮筋長時間拉緊會變鬆甚至斷裂一樣,從優秀到卓越靠的是持之以恆的練習,但要常保卓越靠的是在每一次練習之間穿插適當的休息,讓自己能儲存更多能量再次投入練習之中防止心智疲乏。

作者提到許多短期休息的方式,如:散步、看美景、社交,不管是哪一套短期休息的方式,核心概念就是將自己的精神&肉體,完全抽離工作之中,讓自己的身心完全放鬆。

(btw, 其中作者也再次提到冥想的優點,如同前幾個月分享的不老的腦所說,這是修復大腦,並讓大腦釋放能量得到適度休息的最佳方式!)

睡眠的重要

一般人對於成為頂尖人士的迷思,會認為他們都是犧牲許多睡眠,來換取更多的練習時間進而達到巔峰,所以造就了一項迷思:一般人認為睡覺會錯過很多事情,但事實上不睡覺會錯過更多。

在許多科學研究中都指出,在人的睡眠時,大腦會將一天所蒐集到的資訊,快速整理翻閱整理過,並建立與自己記憶中的連結。作者件一人一天要睡到7-9小時,可以依照個人狀況不同而調整,其中有些要點也會影響睡眠的品質:

  1. 睡眠前不接觸3C產品。
  2. 維持運動習慣。
  3. 不用喝酒來助眠。
  4. 睡前盡量避免工作。
  5. 床上只留給睡覺與性愛。

作者也提到很重要的休息觀念:

我們不該把假期視為崩潰前的解憂萬靈丹,應該要視為廣義休息的策略一部分。廣義的休息包括,假期、充足睡眠、休息日。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定期把假期規劃放在行事曆中,而不是因為壓力太大才去休假,讓假期的分散在人生道路上各個不同時間點,而不要留到最後。

Photo by S Migaj on Unsplash

建立捷徑、簡化流程

1. 打造讓身心靈快速進入狀況的環境。

打造一個身心能同時融入工作的環境,這其實也是先前我分享居家辦公的經驗中所提及的,如果對這主題有興趣的也可以直接點連結

依我個人經驗來說,當你建立好習慣的時間、空間、氣氛,下次只要一進到這個Timing,生物機能與賀爾蒙也會強化我們的肌力、記憶力、創意、信心等,除了讓我們更容易維持習慣之外,也能增進工作效率。
2. 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決策

作者提到在生活中任何一個小決策都會一點一滴的增加心智負擔,並影響一天的工作質量,所以可以察覺到許多頂尖人士都會從生活最基本也無關緊要的地方開始減少決策,例如:每日穿搭,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在公眾場合的一號穿搭。

上述兩點也很容易受到身邊環境影響,比方:身邊都是紈褲子弟,每到假日就時常爛醉不歸,那也很難創造出工作環境,所以慎選好友圈,柏拉圖曾說:一個國家重視什麼,就會創造出什麼。如果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先嘗試將自己融入這些人當中。


超脫自我

當一個頂尖選手奮戰到最後一哩路,通常支撐他下去完賽甚至破紀錄的不是自己個人的私慾,因為個人的私慾不夠支撐克服過程中的磨難、痛苦、疲勞,而是更遠大的自我實現目標。

其實就跟企業經營一樣,企業需要有願景來給社會進步帶來更多想像,而回推到個人我們也需要有更大的使命感去思考現有的工作價值。

就以一個月前分享的失控的數據書中提到的觀念類似,若一個工作只剩下外部動機(財務動機),那這件任務長久下來無法保持好的績效,當然要說到個人對於工作的內在動機、或如何創造社會價值可能有點太虛幻,所以不妨想想更貼近生活的動機,比方:在努力升遷、完成更多驚人壯舉就更有機會脫魯之類的,使命感包袱或許有點太大,但動機可以很單純。

總結

以自我成長、工作方法類的書籍來說,更難能可貴的是讀完之後實際執行了多少,本書內容我覺得思維跟方法都非常淺顯易懂,可以挑選生活中一個短期目標來嘗試,我想這樣的學以致用才是有趣的地方,做個統整:

工作
  1. 設立好階段目標,且保持目標具有挑戰性,但不至艱難。
  2. 設定好工作地點、時間、休息頻率。
  3. 培養專注力,面對目標一心一用。
  4. 保持成長心態(遇挫折時保持樂觀不退縮)。
休息
  1. 養成習慣:正念。
  2. 每日睡眠:7-9小時。
  3. 工作之間穿插完全抽離工作的休息時間:散步、聽音樂等。
  4. 定期安排長時間的休息:度假。

  1. 書名: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2. 出版社:天下雜誌
  3. 出版日期: 2019/02/27
  4. 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史蒂夫.麥格尼斯
  5. 譯者:洪慧芳
  6. 博客來網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765
  7. 蝦皮書城連結:https://shp.ee/66xt2j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