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IG 書帳:bkworm_86 常保CTPS (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 是身為理性公民的期許,也因此閱讀成了我的摯友,日常閱讀的input & 心得統整的output。 閱讀書籍心得統整為主: 主要閱讀書籍以: 1. 商業經濟 2. 心理學 3. 投資理財 偶爾也會有電影、影劇賞析喔! (原探路客:https://www.timelog.to/user?id=16624836)

[商業思維] 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 (第一、二冊) | 書評

「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塔雷伯
反脆弱 by 懶癌
主觀評分
推薦指數:🌕🌕🌕🌕🌑
閱讀難度:🌕🌕🌕🌕🌗
前情提要

首先,「反脆弱」真的讓我看得算很過癮,作者對商業、經濟、政治的理解之深、且用獨到的角度切入,其觀念都是我過去根本沒注意過的,即使我自認讀了蠻多商業類書籍,但看到鼎鼎大名的塔雷伯的「反脆弱」,還是相見恨晚!

但還是要下個警語,這本書雖然很精彩,但也大概是我近期內看得商業理財類書籍來說,看過最硬最艱澀的一本書了!而且這難讀的程度不是像鼎鼎大名的「快思慢想」一樣因為翻譯問題所致,而是感覺自己悟性太低、智商不夠😅

(而且這本書還有近600頁的內容🤣)

鑑於本書既難解卻又十分令人著迷,所以我決定分篇幅來統整。

這篇主要會統整書中的前兩冊:反脆弱導讀、現代化與否定反脆弱性。
正文開始

第一冊、反脆弱:導讀

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強固,而是反脆弱

先從概念開始,脆弱→強固→反脆弱

脆弱喜歡安穩、強固不在乎環境、而反脆弱則會從混亂中受益,比方說:玻璃就是個脆弱的物質,若接受太大的波動(摔到地上)就會被破壞掉且不得復原。而反面來說強固,就像一個鋼瓶,摔到地上可能會變形,但它可以不受外界干擾保持原形,卻也同時無法從混亂中受益。最後,

反脆弱性擁抱混亂、不安、風險,透過這些不確定性能從中成長茁壯,就像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一樣,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接觸到外部的威脅,而自我學習成長甚至進化 (疫苗運作原理)。

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過度補償、過度反應機制

企業家如何創新?先嘗試面對挫折,而且是巨大但不至於崩潰的挫折!
1. 過度補償是身體或心理上欠缺某種能力時,所激發出來的補償效果。

或許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打著創新、創業的商學院招牌,嘗試訓練下一代企業家,但人本身的反脆弱性才能創造出最好的創新,當安逸來得太過容易就容易使人沈淪。就像過去工業革命一樣,在過去的許多科學家,也許都沒受過高等的商學課程,但卻一次又一次創造出革命性的工具,比如:萊特兄弟的飛機、瓦特的蒸汽機,甚至到近代的Mark Zukerberg 的 Facebook,我們傾向認為創新來自高等教育或機構中,但這只是謬誤。

用更生活化的例子,當我們在工作時很容易感到疲倦,不是去增加我們休息時間,而是要去運動鍛鍊身體;過度補償機制也會在潛意識幫助我們,當我們準備要專心工作、讀書時,若身邊有白噪音、微弱環境音,反而會使我們更加專注。

2. 過度反應則是身心靈建立超出能力冗餘的方式。

建立冗餘的方式可以讓危機出現時做出相對應反應,就像人有兩顆腎、健身透過訓練可以將重量越舉越重等。

過度補償與過度反應都是反脆弱性的一種表達方式,會在我們人身遭受挫折、攻擊時幫助我們茁壯,但我們卻時常無法正視反脆弱的益處,作者就批判自動駕駛技術會讓駕駛員缺乏訓練、過度依賴系統而安逸,當意外事故發生時我們也往往檢討系統而非人,這造成人類社會的脆弱性。

讓我們受益最多的人不是嘗試想要幫助我們的人,
而是積極想要傷害我們卻未能如願如願的人。

第二冊、現代化與否定反脆弱性

現代社會普遍認為

隨機的風險高是壞事,所以以消除隨機、消除風險為目標。

以兩個職業為例,自由業者 vs. 普通上班族,這群自由業者(ex: 計程車司機)收入雖然無法像上班族一樣固定,但卻也因為這樣的特性,他們工作中每天發生的不致命小錯誤,成為成長的糧食,以修正自己的行為去面對更大的「黑天鵝」事件;而一般上班族領著固定薪水、大多也都穩定工作,因此在面對「黑天鵝」事件時,較常一次就被擊潰,比如:2008的金融海嘯。

用人為力量壓抑波動,會讓一套系統變得更脆弱。
在一套系統(ex: 身體、經濟、政治)中,若越常看到變異它就愈不容易受到「黑天鵝」事件擊潰。

若拉高視角來看,作者以瑞士治國方式為例,瑞士是由數個自治區組合而成,而自治區彼此之間有隔閡、敵意形成了波動,這一種從下而上的層級管理,讓自治區內的人民、政府更能運用這些反脆弱性,來阻止更大的黑天鵝事件。

Photo by Jordy Meow on Unsplash

同理也可以用在醫療上:

天真的干預

因為接受治療而受到的傷害超過利益,就叫做醫療傷害。

在過去及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偏方甚至是自以為是的錯誤治療,比如:過去有放血治療、甚至新生兒的扁桃腺割除,但過度的醫療扼殺了身體機能的反脆弱性,長期造成人類健康的脆弱性。

作者還提到關於干預一個有意思的實例:

欺騙與干預有關,試想:推銷「看看我為你做了什麼」遠比「看看我為你避開什麼事」容易,正因為最後沒發生事所以這些幕後英雄雖難能可貴,卻難以發現,這也是「數字化管理(KPI績效管理)」會遇到的實務問題。

將觸媒與起因混為一談

人類很容易產生局部因果鏈的錯覺(也有心理學報告研究),也就是我們很容易以自己看到事情發生的始末,來自己添加故事串成一起,但我們必須研究的是系統與他的隨機性,而不是事件本身。

比方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很多人歸因於次貸產品的高風險性市場未正視這問題,但實際上以當時低利率的狀況來看,這根本不是次貸產品的問題,而是本身金融體系存在的脆弱性。

預測是現代化的產物

「黑天鵝」事件之所以難以預測,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遇過所唷無法玉側,而這種隨幾性是很難處理的,正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浪費精力去預測「黑天鵝」事件,而是增強自己的反脆弱性,我們可以控制的脆弱性遠高於我們所想的程度。

比如說,福島核災告訴我們的不是下一次建造核電廠要防範多大的海嘯、地震,而是要考慮若失敗的話風險會有多大(能怎樣降低輻射外洩等)。


小結

以上,是反脆弱的前一、二冊 (章節),我所摘錄的重點,看完這兩冊可以開始算是進入反脆弱思維的入門,有點體悟的是在資本主義中,我們希望塑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讓努力聰明的商人能得到經濟回饋,但塑造這樣「理論市場」的同時,本身就是某程度上的在破壞公平性,消弭波動、利用貨幣財政政策來干預市場,卻時常適得其反吹出更大的泡沫。

身邊可以聯想到太多,過度保護造成的反效果,比如說:一發燒就吃退燒藥、寵溺小孩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等,事實上我們都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未完待續...。


  1. 書名:反脆弱
  2. 出版社:大塊文化
  3. 出版日期: 2013/07/01
  4. 作者:塔雷伯 Taleb
  5. 譯者:羅耀宗
  6. 博客來網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0630
  7. 蝦皮書城連結:https://shp.ee/ndky4dt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