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IG 書帳:bkworm_86 常保CTPS (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 是身為理性公民的期許,也因此閱讀成了我的摯友,日常閱讀的input & 心得統整的output。 閱讀書籍心得統整為主: 主要閱讀書籍以: 1. 商業經濟 2. 心理學 3. 投資理財 偶爾也會有電影、影劇賞析喔! (原探路客:https://www.timelog.to/user?id=16624836)

[商業思維] 從0到1:經典創業思維書籍 | 書評

Paypal創辦人、矽谷最具影響力創投彼得提爾所著,經典創業心法思維書籍。
從0到1 by 懶癌
主觀評分
推薦指數:🌕🌕🌕🌕🌗
閱讀難度:🌕🌑🌑🌑🌑
內容摘要與簡評

有什麼事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在作者彼得 提爾(Peter Thiel)對於創業的價值與核心,我想可以用他在書中開門見山的這個問題來表示。

為何要創業?

因為我們都希望有一個進步的未來,而這進步的形式作者有提到兩種形式,挺有意思的,那就是:

  1. 從1->N:複製成功的方法(水平延伸式進步,宏觀的看就是‘‘全球化’’)
  2. 從0->1:開發新的事物(垂直式進步,宏觀地看就是‘‘科技的迭代’’)

也就是開發新的事物讓我們擁有持續進步的未來,從過去的打字機到現在人人一台電腦,甚至一支手機就可以包辦生活大小事,而出來新科技後靠全球化的貿易來讓大家享受到進步的果實。

從過去的網路泡沫中,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在1990年代網路的興起與電腦開始漸漸普及,因此各種邪魔歪道的新創公司遍地開花,就連最基本的商業信條-賺錢,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任何公司只要掛上.net、跟網路連結上,就可以肆意妄為的公開市場募集資金,也直接導致了2000年的網路泡沫,也因此作者歸類出了四點商業思維來校正創業家:

1. 循序漸進➡︎大膽冒險比無聊瑣碎好
2. 保持精簡有彈性➡︎壞計畫比沒計畫好
3. 面對競爭求取進步➡︎競爭市場賺不到錢
4. 專注在產品非銷售➡︎銷售與產品一樣重要

以上是作者認為要有的創業思維,當然,在商業的社會科學領域內沒有標準答案,還必須考慮自身面臨的環境、資源、自己的經營團隊等,即使這些要點很符合自己的情境,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以第三點:競爭市場賺不到錢為例,競爭市場賺不到錢(該點後面章節作者有更詳盡解釋)但我認為適度且良性的競爭是資本主義下必然的過程。對消費者來說,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或產品,也可以透過選擇過程汰弱留強,留下有競爭力、有品質的廠商,而對競爭者而言,可以透過提供差異化的商品與服務,來賺取合理的報酬。

所以,競爭市場賺不到錢這一點來說我並不是完全認同,但不可否認有極深護城河的公司,像是:Apple、Google、Facebook等一線國際企業來說,他們賺到的毛利、營收肯定是來的巨大,而護城河較淺的產業,像是:餐飲業,就必須面臨大量的競爭者,所以能賺取到的超額報酬相對來說就更少了。

哪些有價值的公司還沒被創立?

誠如前一段落所提到,作者在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於:

如果想要創造、並長久留住價值,就應該把產品模式建立在高差異化之上(也就是寡占或獨佔事業)。

而我覺得這一章節很有意思的點在,作者說的兩句話:

1. 非獨占者把自己所在的市場定義為很多小市場的交集,來誇大自身獨特性。
2. 獨占者為避免壟斷市場的嫌疑與挑戰,掩飾獨佔地話,把市場擴大成很多大市場的聯集。

也就是說身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時常誇大自己的獨特性,實質上在服務容易複製、競爭極其激烈的產業中,在多的差異化都很有限,因為大多也很容易複製,比如在餐廳中推出吃飽按摩服務,其他家餐廳要複製也絕不是問題。

而獨佔廠商可以賺取市場最多的報酬,也因此提供了強大的誘因,讓人對於科技進步更多不同看法與實踐。

作者本章節中用一段話來結尾,讓我非常有感,而這句話不僅可以應用在創業上,在投資、生活都是很好的心境:

成功的企業長得都不一樣,每家企業都有獨特的想法來贏的獨佔地位,但倒閉的企業則都一樣,無法從競爭中逃脫。

未來現金流定義一家企業的成功與否

一家成功的企業除了要有成長之外,還必須持續成長。
如果太過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市場本質開始轉變,這事業10年後還在嗎?
創業者或經理人必須仔細思考企業的本質

這讓我想到另一本書的思維:無限賽局,一般企業也許受制於領導人、董事會的業績壓力,過度放大短期淨利的表現,導致錯過市場的改變最後倒閉,就像是:曾經叱吒風雲一時的手機大廠-Blackberry的黑莓機,錯過了智慧型手機出現,在有限賽局內經營者只看到眼前獲利,而未能看見未來發展、獲利與市場質變。而在無限賽局思維的經營者,看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的獲利,更多是抱著經營的初衷,以特斯拉的Elon Musk為例,他很常說希望帶給人類社會永續的生存環境,也因此電動車的產生希望取代造成環境污染的油車,成功創造出來獲利模式後,現在又在發展太空事業,希望能替人類找到額外生存星球的空間。先不論太空事業的成敗與否,Elon Musk本身初中從一開始大家都嗤之以鼻到現在的特斯拉傳奇都未變過,這就是無限賽局的思維。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提爾法則:基礎不穩的新創公司沒得救。

基石不穩的公司,在未來很難保有長期的獲利,所以創業的首要條件就是打好地基,而最重要的莫過於「經營團隊」。

這點我非常認同,我在大學期間曾跟教授與學長在大學內的創業育成中心有創業的經驗,當時我們嘗試研發一款家醫類產品,而經營團隊就是以教授為首與四位學生,而因為我們創業的性質需要有大量的研究分析,所以我們大多都練就了寫程式、跑統計模型的能力。但由於我們幾位學生,都活在學校內的象牙塔中,對實戰社會經驗的匱乏,所以產品化的過程一直卡關,最後我們才勉強將Prototype研發出來並技術移轉給相關領域產業的前輩。

當然這樣的經驗對我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直接影響我現在工作職務的選擇,但若當時我們能有更豐富社會經驗且相關知識領域的前輩來帶領,我們或許能更加突出。

創業家的特質

大家對成功人士的既定印象,是不是都是這些人很怪,比方:Apple創辦人Steve Jobs、Amazon的Jeff Bezos,本書作者也提到,在他們創立的Paypal六人幫,許多外人都覺得他們都是怪人,而作者也將創業家奇特的特質做了一個解釋就是:這些成功人士身上有特別的想法再來發展出極端的性格,並透過自我的誇大與別人加油添醋後,形成了大家眼前的"Steve Jobs"。

這一章節內容上也是我比較難認同的,我認為每個獨立個體都有不同個性、生長環境,所以對其他人而有都有很“怪”的地方,而社會氛圍崇尚的“成功”,會讓大家更把焦點在這些成功人士為什麼會成功?我們可否效仿?所以放大檢視了這些人的外在行為,但別人的成功是不能被模仿的,也不是要成功首先要成為“怪人”。

不如將他們的怪異的特質找出共同點來努力:異常的執著、無限賽局的思維、對產品也異常的挑剔,也可以找出他們沒有做什麼來學習:短視近利、不實誇大自身企業獲利能力、不透過鬥垮同業來獲利。
Photo by Yogendra Singh on Unsplash
總結

從0到1是一本很好閱讀的創業心法書籍,原作者是彼得提爾Peter Thiel(Paypal創辦人之一、Palentir創辦人)但內容是他的學生在彼得提爾課堂中的筆記所編列而成,所以前面章節有些用提問的方式開頭,可以讓讀者先思考自己的觀點,並在書中找尋作者的邏輯脈絡。

我認為其中可以看出彼得提爾的桀敖不馴,對於創業的堅持與帶給社會進步有很高的期待,我也非常敬佩他在創業上一路的成功與精準的眼光!但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做到帶領產業典範轉移的能力,可以學習的是彼得提爾的創業心法,內化他的心法在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執行。


  1. 書名:從0到1
  2. 出版社:天下雜誌
  3. 出版日期:2014/10/07
  4. 作者:彼得提爾 Peter Thiel
  5. 譯者:季晶晶
  6. 博客來網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1050
  7. 蝦皮書城:https://shp.ee/38iw82p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