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有點懶癌有點書呆

IG 書帳:bkworm_86 常保CTPS (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 是身為理性公民的期許,也因此閱讀成了我的摯友,日常閱讀的input & 心得統整的output。 閱讀書籍心得統整為主: 主要閱讀書籍以: 1. 商業經濟 2. 心理學 3. 投資理財 偶爾也會有電影、影劇賞析喔! (原探路客:https://www.timelog.to/user?id=16624836)

[行為科學] 拖延心理學: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 | 書評

「拖延,不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而是內心的恐懼在搗蛋!」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
拖延心理學 by 懶癌
主觀評分
推薦指數:🌕🌕🌕🌑🌑
閱讀難度:🌕🌕🌕🌑🌑
前情提要

「拖延,不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

而是內心的恐懼在搗蛋!」

拖延症我想是大多數人內心的心魔,不管在工作、生活、愛情上,這個症頭可能都充斥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甚至每個選擇。

以我自己來說,想做的事情太多而且期許也很高,總是覺得自己自命不凡的,也因此做事之前總想著:怎麼做到最好?但一有這念頭反而會開始逃避做這件「自己很怕做不完美的事」,因此拖延症正是我的切身之痛,而挑選這本書期許自己與大家認識拖延症並進一步解決它。

(很諷刺的是這本書的整理與書評我也還是犯了拖延症,看完大約過了一個月才著手整理書評🥲)

本書內容架構:
一、認識拖延症:
1. 拖延症五型人格
2. 從腦科學 / 生理 / 時間觀 / 原生家庭影響來看拖延症
3. 面對現實
二、克服拖延:
1. 終結拖延12大技巧
2. 盤點現況、設定目標
三、認識其他天生缺陷的拖延症並與之共事

這本書整體來說我比較沒有那麼推薦的原因是,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對一般人來說會想看到的重點只有其中幾個章節,很多觀念與證明其實在其他行為科學的著作中也都可以看得到,像是:面對一個自己設立的目標,我們應該切分成步驟式的階段小目標,並在執行中先Focus在階段目標的達成,而非一直看還離大目標多遠。

當然我個人也還是很喜歡這本書,因為裡面也還是有很多新的觀念,尤其對拖延症的深入解析我覺得還是挺精彩的,後面我也會整理出來,但若要講入門習慣養成、自我成長類的書籍,我更推薦先看「原子習慣」,原子習慣我個人認為更像是近幾年行為科學的集大成,算是很好入門且助益很大的一本書。

Photo by Nubelson Fernandes on Unsplash

讀後摘要

身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拖延者,作者點出以上的拖延心理,在認知自己屬於哪一類拖延者前,我們要先認知我們是

拖延還是延後?

這兩者其實只是心態上的一念之差,延後是將認為比較不重要的事情延後處理,或者因為事情太多卡在一起導致分身乏術,但最終都能如期完成。而拖延通常是低估自己處理一件事情上所需花費的時間,但每個拖延者表現出來的症狀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拖延不是個問題,但有的人卻是深受拖延症困擾。

若你也是拖延症的患者,是否也對以下心理狀態很熟悉呢?

拖延週期:立定決心要早點執行➡︎要是不開始我會怎樣➡︎還有時間➡︎我有問題➡︎面臨選擇:到底要不要做?➡︎再次下定決心下次絕不拖延。

拖延者的症狀從一些行為科學研究中,可以發現跟與生俱來的個性、生長背景、父母同儕關係等都有綜合影響,因此為了解決自己的拖延症,我們必須先知道我們拖延的背後因素。

作者將拖延症分為五大類,以下逐一簡介:

一、拖延者壹之型-害怕失敗

這一類的人心理狀態比較矛盾,希望事情都能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狀態,因此害怕被他人評斷甚至看到成果後的自我評判,更害怕達不到他人標準,也因此用「拖延保持完美」

這一類拖延者會用以下等式來評斷一個人自己: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但對於拖延者壹之型來說拖延代表著未盡力,所以事情不完美並不是他們能力不夠,而是沒有花太多的心力在上面,這時自我價值=能力≠表現這一類的人寧願去承受拖延帶來的後果,也不願面對自己能力極限、不願承受自己努力投入但結果不盡理想的挫敗感。若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大概就是:

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分兩種:適應型、適應不良型,兩者都對自我要求很高、相信自己的表現能夠達到預期,但不同的是適應不良型對於自身要求的標準與個人表現有落差,而當完美主義變成一個問題時就會產生拖延,也因此時常陷入批判自我與情緒消沈之中。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許多拖延者有著完美主義的傾向,該研究中也提出了人在面對失敗時的心態:

心法:固定心態 & 成長心態

固定心態認為致力與才能是天生的,成功就代表著你的能力很強很聰明,但人生路上有非常多不同的挑戰,為了證明自己的完美,我們只許成功不容許失敗;相比之下,成長心態認為我們的能力是在每一次挑戰過程中培養的,因此犯錯是正常,我們也可以透過努力來更上一層樓,這樣的一念之差會讓固定心態的人在做事過程承受巨大壓力,而導致拖延的後果。

二、拖延者貳之型-害怕成功

如果說害怕失敗的拖延者是自尊高的自卑者,那害怕成功的拖延者就是害怕成功包袱所以不想展露鋒芒的人。

害怕成功不像害怕失敗來的容易察覺,作者提出害怕成功的心態會在專案進行很順利時,放慢速度、獲得肯定時感到焦慮、被他人讚賞時感到陌生與恐懼。

這一類的人通常是受到社會無形價值觀、文化的影響所致,比方:社會上灌輸女生是溫柔的角色,所以在職場上若展現太多野心,便會被貼上「有攻擊性」的標籤。

害怕成功有著兩大原因:

成功需要付出太多 & 成功不是我可以擁有的

1. 成功需要付出太多:害怕失敗的人選擇不競爭是因為凸顯自己的弱點,相反的害怕成功的人則是害怕勝出後,凸顯出自己的野心,而「好勝」本身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問題。除此之外,這類拖延者相信成功會讓人失去對生活的選擇權,他們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生活上只剩工作的工作狂,所以透過拖延工作讓自己感受到對生活的「掌控」。

成功很危險

害怕成功的拖延者認為成功間接的表著自私、自以為是,他們認為自己的成功很可能被周圍同事、朋友間嫉妒,甚至冒犯與得罪到這些人,所以在接受任務時不會全力以赴。

2. 成功不是我可以擁有的:有這樣心態的人通常是因為自信心低落,問題是這一類拖延者的內疚感遠遠超過了自己的罪過。

心法:學習與成功共處

成功與關愛之間並非單選題,成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過程與結果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如此坎坷,面對到未知的自己與狀態,我們其實都有更高的承擔能力。

三、拖延者參之型-抵抗權威

這一類型的拖延者就是一個瀟灑、不受約束的脫韁野馬,透過拖延表達對繁文縟節的對抗、對自主獨立的自豪。

根源

若生長在一個高壓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嘗試用權威式的命令管束小孩,訓練小孩成為父母「理想的樣子」。

在長年累月的過度管教中,會讓小孩對於權威有恐懼,因此產生了一個拖延的保護機制,一旦他們發現有要受人控制的警訊時,便會出現拖延抵抗的本能。

心法:自問:我是在回應什麼?

有時確實需要合理的反抗,但別人的要求與規則並非都不合理,我們要得到的自由與權利並不是遇到事情就抵抗,而是透過選擇哪時應該抵抗、哪時應該聽從他人建議,這才是我們應該要擁有的心態。

四、拖延者肆之型-害怕分離

伍、拖延者伍之型-害怕親近

拖延除了對免於受事情的評斷之外,也會有部分的人用來對付人際關係上的親疏。

害怕分離的拖延者害怕孤獨、缺乏安全感且喜歡被領導,因此努力當第二名,表現出需要被幫助的狀態。

害怕親近的拖延者的狀態則相反,這一類人希望保持人際關係的距離,他們不希望被看透、被看到心理黑暗面,遲遲不投入新的關係,也可能是怕受傷害、工作上拖延是害怕太快做完又會被搶功勞。

心法:離開舒適圈

解決:無論是肆之型還是伍之型都是透過拖延來待在人際關係的舒適圈內,但既依賴又獨立的人際關係才是我們應該要擁有的健康關係。

時間觀來看拖延症

時間可以分為客觀的鐘錶時間與主觀的主觀時間,而主觀時間的認知會受到基因、個性與經驗積累所影響,且同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主觀時間感受。

時間是連貫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相互影響且交織在一起的,我們必須要認知到過去那個拖延的人,也是現在我們正在面對的拖延者,不管你是否喜歡自己的過去,都要接受那個自己,並且享受當下不要試圖與時間反抗。

腦科學來看拖延症

大腦始終在變,好處是這讓我們有機會打破固有的神經原來變通,但也有可能會使僵固的老毛病更惡化。為了不再拖延我們必須正視我們身體的感受,像是:恐懼、焦慮,我們的身體會根據過去的經驗留存恐懼,並且在下一次接受相似任務時,潛意識的逃避推延,這時候我們必須下意識地用思考來輔助,透過鼓勵自己取代批評,甚至用物理方式獎勵自己,比方:給自己休息、正念思考、吃點甜食等。

原生家庭來看拖延症

上述有提到,較為嚴厲、高威嚴式管教的原生家庭,容易造成小孩的低自尊,導致拖延行為,這樣的拖延症更像是不敢面對挑戰、害怕犯錯、害怕失去愛等心理因素交雜再一起所致,但我們更要用爆這樣有缺陷的自我,並認知到我們所擁有的關愛並非透過屈就自己才能得到的。


盤點現況

在解決拖延症之前我們必須先瞭解自己的拖延方程式為何?

回顧最記憶清晰的拖延時刻,發生了什麼?事件中有誰?什麼原因導致拖延?感受如何?最後結果是什麼?可以條列式的寫出拖延導致的後果在內在感受與外在損失了什麼,比如:我們可能因為延期未繳停車費感受到生氣、難過,而外在損失了金錢。

回想最常發生拖延的領域:家務、工作、學業、個人清潔、社交、財務,哪個領域最常發生拖延,而在拖延的領域中與不拖延的領域又有何差異?

回想拖延的風格,每個人拖延的拖延風格都不盡相同,睡覺、社交、滑手機、回訊息都是很常見的拖延手段,但我們必須要辨識何時是打混還是是放鬆。

回想自己給自己的拖延藉口為何,以我為例,我拖延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就是,平常上班好累,應該要放鬆一下。

花點時間追蹤我們的拖延情況一週,我們可以更了解內心的想法,我個人下意識去注意拖延的情況,我覺得我得到的除了拖延的原因之外,我更加認識到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個負責任的人,但就我自己的觀察,其實我也沒有自己原先想像的那麼負責任。
適時的放鬆、厭倦都是難免的,但花個15分鐘處理其實只是一個念頭而已。
Photo by Marcos Paulo Prado on Unsplash

解決拖延

在前述認識拖延症中其實作者就有提到很多面對方式,而我這邊將作者羅列出來的解決方是再次提出:

  1. 找出行為目標:具體、量化
  2. 設定務實的目標:目標的設定必須符合現況並且可達成
  3. 建立好的時間觀:記錄每一次的任務執行時間,並且在下一次執行時,設定更合理的時間限制。
  4. 做就對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先跨出第一步就對了。
  5. 目標細分化:將大目標細分成小的目標並設定階段任務。
  6. 15分鐘:若每次都想著這任務必須執行5個小時就容易退卻,但若想著接下來15分鐘我能做點什麼,那就會有動力。
  7. 預期心理:坦然面對失敗的可能性、以及預期面對事中的障礙。
  8. 將任務分配出去:適時將任務分配給其他人並不是能力不足的展現,而是團隊合作的展現。
  9. 學會拒絕:認清任務的重要性,並學會拒絕執行中一切的誘惑。
  10. 注意腦中的小惡魔:「我好累在滑一下手機好了」千萬不要被自己的小惡魔給主導了。
  11. 過程>結果:執行過程的付出、學習與成就感,是我們努力的果實也是會留在我們體內的養分,即使這一次結果不盡理想,但我又成長了,隨時準備好下一次的挑戰了。
  12. 拖延是一種訊號:記住拖延導致的後果與內心的感受,在未來同樣事情又來時,才能記取教訓。

  1. 書名:拖延心理學
  2.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3. 出版日期:2017/05/19
  4. 作者:珍 博客 Jane B. Burka, 萊諾拉 袁Lenora M. Yuen
  5. 譯者:洪慧芳
  6. 博客來網址: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1674
  7. 蝦皮書城:https://shp.ee/u9265rx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