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動傳媒
引動傳媒

平凡的我們、生活的日常、唾手可得的感動、用文字連結你我。

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 用「時間幣」解決高齡社會衍伸的問題

全世界推動的時間銀行~現在照顧別人換取以後被照顧。在台灣,最動人的是大家最後把累積的時數提供捐贈給社福團體,換取更多資源幫助更需要的人。

【記者 陳宜誠 採訪報導】依據記載顯示,時間貨幣(Time-based currency)和時間銀行(Timebank)的概念,在經過將近兩個世紀的演變之後,正日益成為嬰兒潮銀髮族幸福養老的秘訣之一,即便年邁清寒,即便獨身一人,依然可以透過年輕和中年甚至準老年時服務社會和他人的時間積累,獲得豐厚回饋,安享晚年。

   幼兒教育面向,引導孩童從小學習服務、關心社區事務,運用儲存的概念及「延遲享樂(未來)」培養自律習慣,累積點數兌換需求的文具、書籍或教育用品。藉由力行實踐中,建立先服務後享受的基礎觀念,無縫接軌進入時間銀行系統。5歲的李小弟弟,一有空到社區中心進行物資整理、包裝、擔任小模特進行推廣閱讀等工作,短短3個月便儲存82的小時(點數)。李小弟興奮地說:「我用點數換到喜愛的恐龍書籍,太開心了!」

  捲動青年志工參與社區事務,提供專業服務外,同步累積服務時數,到日後力有不逮時,即能運用累積時數來換取所需的服務。就讀台大醫學系邱同學,趁著假日期間協助社區團體進行電腦檢測、零件更換,教導社區學童打字練習與課業輔導等服務。邱同學善用自己專業能力來進行服務並解決社區問題,他說:「因為投入社區事務,了解到社區需求與困境,很幸運自己的所學能配上用場,現在趁著有能力的時候即時服務,為日後的不便來預作準備。」

  國風社區資深志工蔡錫鏗笑言,「時間銀行」就像「寄金簿仔」一樣,紀錄著志工的「時間資產增值」,「志工們看到服務時數慢慢累積,就會感到特別有動力和滿足感,推對大家持續參與社區事務與公益活動等投入更多時數。善的循環時間銀行就是希望透過『時間銀行』鼓勵社區人士貢獻所長,發揮凹凸互補的精神,達到互助互惠。

  透過跨界別、跨社區的志工服務時數兌換,來幫助助於社區築起更廣闊的互助網絡。」社會志工劉先生笑說自己「存款」目標明確,希望儲存的時數可以轉贈給有需要的人。他說:「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多想想自己能為社會貢獻甚麼,不計付出、不求回報,社會便會更融洽,何樂而不為呢?」

  協會理事長施慧萍表示:「時間銀行提供的是一個機制,來建立或實施一個合作性的社區,即人們存下服務社區的時間,當他們有需要時,亦可提領出來。時間銀行打破過去傳統上單方面的慷慨贈與,變成雙方互相幫助,從「你需要我」,變成「我們需要彼此」的互助。透過志工服務,把陌生人變成朋友,讓社會更溫馨,增進社會的信任和網絡,累積社會資本。」

報導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558743

小小志工李小弟進行圖書整理服務
青年志工擔任愛心宅配員,進行轉送物資及關懷弱勢家庭服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