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491
528491

(528491)

辩行记· 18、扑杀小清新的秘诀 (类比为王/妄)

理科生之所以总能扑杀小清新,是因为小清新喜欢用类比。网上流行的“青年与禅师”系列段子很能说明问题,试举两例:

1、青年问禅师:“我的女朋友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禅师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一张只有正面没有背面的纸回来。”青年略一沉吟,默默掏出一个莫比乌斯环。

2、青年问禅师:“我工作很努力,但事业上却没有一点成就,怎么办?”禅师说:“九十度很热,但这样的水温能让水沸腾吗?”青年答:“我在拉萨长大的。

我们当然知道禅师想说什么——事物总有好坏两个方面,所以对人对事不能求全责备;事业无成说明努力还不够,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还得再接再厉。但是我们也知道莫比乌斯环只有一个面,高原的沸点不到一百度,这些都是基本的数理常识。当哲理碰到常识,为什么会有如此搞笑的结果?因为误把类比当成了说理。

纸是有正反两面的,水要到一百度才能沸腾,当这些似是而非的“常识”被熬制在滋养心灵的鸡汤里,它们就不再是理性的知识而只是感性的意象,正如方便面包装上那些可疑的图片并非代表营养而只是代表味道。禅师之所以喜欢用类比,是因为类比的意象性诉诸以心映心的“悟”而非逻辑清晰的“思”,而这种意象性的类比言说方式本质上是反语言的。所以到了最高境界,佛祖只需拈花迦叶就能微笑,什么语言都不用,连类比这个环节都省去了。所谓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佛老之道大体如此。

然而问题在于,再精妙的类比,也只对事先就是皈依者,或者根本懒得仔细琢磨问题的受众有效,遇到稍有批判性思维精神的二愣子青年,就一定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的下场。所以禅师那套东西离不开神神道道的“气场”,非得先把你忽悠得相信了,才能怎么说怎么有理怎么扯怎么深奥。因为在认同者看来,任何类比都是恰当的类比,顽石亦有听法点头的佛性;而在反对者看来,任何类比都是不当的类比,世上本就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说句公道话,类比总有恰当的地方,伟大的思想家往往都能从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触类旁通有所感悟;但类比也总有不恰当的地方,因为既然涉及到“两个”事物,二者之间就一定有不可化约的区分。所以需要反对的,并不是通感、启迪、开悟、修辞等意义上的类比,而是误把这种审美意义当成了论证的力量。

总之,在讲清楚道理之前拿出个很酷的类比,就像是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摆出个很拽的造型,或者是在攻占下对方阵地之前傻乎乎地高举着拉风的大旗一马当先,不被打成筛子就算对不起你。因为类比只有形象性的渲染与煽动力,却并无说服意义上的论证效力,只能强化同意者的同意,却不能改变不同意者的不同意,只能赢得围观粉丝的掌声,却很难架得住质疑者冷不丁的反戈一击。更何况一沙一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无限复杂的千万重关系,任何类比的喻体都有反向解读的可能,万一被人认破,就会授人以柄难以圆场。管你多唬人的禅师style,遇到死硬理性派也只能灰溜溜地走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