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旋风
星旋风

less judgement,more understanding

不可忘卻的記憶

口述歷史會讓人更加接近口述人的生活,他們的價值觀,他們在當時場景下的選擇也許會對當代人認識那段歷史有很大幫助。也許很多人都會說要是當時換一種選擇,結果可能就會不同,但那是知道結果後的選擇沒有參考價值。其實,如果在無法知曉未來結果的前提下,讓他再做一百次的選擇可能的結果依然會是如此,你也許可以用性格決定命運來形容,但這就是宿命論的由來,我們看歷史也是為了當下,所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要忘卻歷史,因為那代人曾經的痛苦不應在當下重演。

《台灣往事》是鳳凰衛視做的一期歷史文化節目進行收錄出版的書籍。書中收錄了六位口述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那段艱難歲月的故事,讓我們知曉國民黨高層在當時歷史背景下作出這種選擇的前因後果,雖然部分帶有主觀臆斷色彩,但總體上來說客觀反映了當時的時事,也有助於理解台灣這些年的發展進程和老百姓的心路歷程。

其中應舜仁講述蔣介石在台歲月,有說到他的愛情和對共產黨的判斷以及對於未來台灣發展的期待,只是可惜他反攻大陸的願望至死都沒有實現;陳履安講述陳誠晚年在台灣的生活,相互映證與蔣介石的關係和感情,尤其是國民黨最後在台灣進行的土地改革,獲得普通民眾尤其是農民的支持也是國民黨能夠站穩台灣解決溫飽問題的關鍵;白先勇講述白崇禧曾經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的日子,以及後來回台灣的選擇。其實看完之後還是蠻佩服白崇禧的,一是他不是個搞個人崇拜的馬屁官員,始終忠於黨國而非個人,二是跟妻子的感情,相比蔣介石走政治婚姻路線的愛情,還是要純潔一點,三是他的宗教信仰的虔誠以及對伊斯蘭教在台灣的發展做出的貢獻,當然也有他對於四平之戰後沒有把共軍的東北軍消滅是一生的遺憾的講述;而蔣孝嚴的講述,讓我們看到蔣氏王朝家庭內部的各種細節,很多人會羨慕高官豪門,但其實各有各的心酸。第五章孔祥熙和孔令儀的故事,可以看到孔祥熙的另外一面,至於歷史會怎麼寫,不是當時人所能控制的。其實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最後兩個故事,郝柏村親歷的金門炮戰和陳明忠講述的“白色恐怖”,而這兩個階段都長達數十年,不亞於大陸這邊的“文革”動亂。

所謂動亂時代的人,不如太平時代的狗。經過了國民黨在台灣苦心經營的這些年,經濟上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也有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即便如此當時的國民黨和民眾的目標也是有朝一日可以返大陸,找回自己曾經失去的一切,大國意識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對於國民黨曾經取得的成績我們表示欽佩,而犯過的錯誤也要有清醒的認識。而現在台灣在民進黨主席蔡總統的領導下,民生方面確實做得風生水起,但大國意識基本上淡薄了。實事求是地講,對於這一點也無法過高要求,畢竟現階段反攻大陸不現實,他們也不會去做,提出不矮化台灣的目的也跟統一中華沒有啥關係,做一國的總統總比做一國的省長好太多,統治階級自己有自己的算盤,佔著一方水土小農意識總是有的。我們也不能要求在位之人有多高尚,誰都有為自己打算的小九九,地位名譽個人利益孰重孰輕個人標準也不同,但作為一個地方的領導人還是要為當地百姓謀福利,民生做好了,人家想不選你都難,這個同樣適用中國大陸,雖然大陸不是普選或者直選,但是民主法治是必須走的路線。各國各地區進行這種改革可能會跟自己的國情或者自身文化相結合,形勢上可能會有差異,但實質還是會向著人類進步的方向前進。經國同志在內戰時期也想通過反腐和推行金圓券起死回生挽回民心,但最後還是失敗,原因是不進行土地改革,老百姓沒有得到實惠,民心是爭取不來的。只要能夠為民謀利,才是長治久安的前提,如果不是遲早會被民所棄。而作為普通民眾,自然希望和平穩定,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誰都愛自己的國土,誰都希望和平,作為政府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為民謀利這是第一位的,不然若干年後的口述人將會有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等著記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