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旋风
星旋风

less judgement,more understanding

是要改良还是要革命

      这么多月来,从最初的“和理非”示威游行升级到暴力抗争,随着中央的力挺,港府的不退让,估计局势还会更加紧张,已经有多国对香港发出了旅游警示,部分示威者已经发出宁可牺牲一时的经济也要民主自由的口号,而“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字眼更是刺人眼球,让斗争气氛热血膨胀。这一步步走来的口号不断变化,同样港府也是如此,一个条例从暂缓到寿终正寝也是不断变换字眼。这种硬碰硬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不满意。

      静下心来想想怎样才能让双方都满意呢。如要双方都满意的点到底在哪里。就像男生和女生谈恋爱,女生说我要幸福,男生说我给你幸福。可结果是女生不满意,因为他们各自认为的幸福标准不一致。所以要现在动荡的香港重回往日的辉煌和安宁,就要去看看这斗争的双方所要的东西是什么。

       港府的要求很简单,社会秩序回归平常,停止暴力升级,重回和谈状态。至于采取什么方式谈都可以,只要放低姿态,摒弃偏见,港府大门始终向示威者敞开——这就是港府的姿态。毕竟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也是很多舆论一直在提3.5%的原因,但这个论断忘掉了一点就是分母的取值。一国两制,在于首先是一国,这个在香港还是主流意识。如果要把一国和两制分开,完全划清界限,类比台湾,那就是很难达成思维点的一致,而这也是现在出现僵局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我说的无论哪个特首执政都很难找准里面的最佳契合点,而造成执政举步维艰。

       同样我们再来看示威者的要求,这个群体人数众多,而且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素质水平层次不齐。他们对于诉求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组织领导,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战,要求主要围绕五大诉求以及自由和民主来作为行动指南。虽然有秩序有纪律,但对于自身诉求的理解又各有偏差。这里面就会出现对于事态变化的不同的理解。我这里暂且不谈暴力激进分子,毕竟如果是携带武器冲击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的示威者,虽然他们自认为正义,且以因信仰牺牲为荣,但却以妨碍其他人正当权益为代价,如果只是偶尔的损害,彼此双方都会体谅,如果战线拉长,长期影响其他市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有身体上的伤害,这样运动的支持率就会下降。我参加过香港的游行,只要你在指定线路,制定时间内,香港警察都是很nice的,他们会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照顾到各方利益。而现在暴力升级,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香港警察,你的职责是维持社会秩序,你要不要上前制止暴力和冲击的发生。当然是否执法过当或者失职,这个由法院来判断(就像之前占中的审判一样)。而迄今为止抓捕的400多示威者(其中有很多已经无罪释放或者保释)也是需要法院的审判的,如果仅凭警察一面之词说抓就抓说放就放,或者示威者围堵警署说放就放,那就太不把香港法治当回事了。当然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诉求中追责警察的滥权以及示威者的释放问题。而诉求中的“双普选”是一个解决方法,不过曾和粱在位的时候都推过,但最终都被立法会否决了。推动民主进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立法会否决的原因就是建制派推出的政改方案达不到预期,如果否决则说明这个方案还不如当下的选举机制,那就只能沿用原选举机制。而现在选举出来的特首大家又都不满意,所以诉求中要林政下台,可是林政果真下台,换上来的更不满意怎么办,要是换了类似何议员这种,那香港局势不知道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民怨也随之逐渐加深。

      很多学者会拿着西方的三权分立来套香港,总会觉得香港不伦不类,达不到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状态。这主要是定位的问题,毕竟香港不是英美,不是一个国家。而他们又会拿伦敦或者纽约来套,这也犯了公式主义错误。他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而且美国还是联邦制。香港的国家归属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本身意识形态就不一样,社会管理肯定就会有差别。在欧美国家可行的那套在那里可以用,但在中国可能就没法完全发挥效用。而中国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也是经历过各种改良变革,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任何一种路线或者政党及推行政策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不能说欧美就一定先进民主,中国就一定落后专制。这主要是社会发展关注点的不同得出的不同的结论。这个判断标准有很多,但如果以历史进程来看,百姓的认可度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指标来衡量。

      如果百姓基本满意现在所处的状态,那就说明这个制度适应当下发展的要求,如果百姓不太满意现在所处的状态,作为政府就有义务进行改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改革。要知道不满意的大部分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如果革新其实是在对蛋糕的重新分配,阻力很大,但必须做,毕竟民生永远是政府工作的验收标准。而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区,在经济上可谓享受很多便利,而这些都被国外所认可。而在政治上虽然很多受制于中央政府,而导致很多机构职责的执行达不到最佳效果,但这个是必然,毕竟你是中国的一部分,你的定位虽然不同于大陆的其他省份,但也需要受到中央政府的领导。林太曾经打过一个比喻被黑得好惨。我这里也要打个类似的比喻:中央政府是母亲,港府是她的孩子,但又不同于大陆其他省府的孩子,主要体现在港府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母亲最大限度放权给孩子,号称港人治港。孩子可以在母亲认为的承受范围内自由玩耍,但如果她认为出格就要有干预。如果你以此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干预了两制,这就忽视了一国的前提。这就是中央和港府的信任问题,如果中央充分信任港府保证一国前提,那港府的所有执政都会被放权,如果中央政府觉得港府控制不住局面,站在中央的角度上自然会出面给予干预。当然前提是要明白中央政府也是希望香港繁荣富强,孩子们都茁壮成长。而香港这个试验田如果成功的话,甚至可以成为实现台湾回归的样板,这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有这一层意识,减少对于中央政策敌视的话,很多东西就能够想到一块。毕竟于情于理都是希望香港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接下来就是方法了。香港的建设需要全体港人的参与,无论是双普选,还是立法会的各项议题,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主要看当下需要什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堵塞那些弊端,或者这一阶段完成到哪一步,然后下一阶段再进行另外一步的考虑。这样才是逐步推进,如果总是抓着几条或者几点弊端担忧疑虑不放,貌似坚持原则,但大方向上的民主进程却容易被拖累下来,这也是违背持续改进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就像示威升级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是经过一步步诉求抗争逐步提升的,为啥在诉求方面就要一步到位呢,更何况这个一步到位的可操作性有悖常理,难以短时间实行。所谓A无法直达C,那我们先实现A-B,然后再实现B-C。这也是一种更为有效且科学的方式,长此硬碰硬不退缩,受伤的还是自己。这也就是我开始所提到的:是改良还是革命。革命需要暴力,甚至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效果未知,而且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到,现在是否已经时机成熟有待考量;而改良则是一种中庸的做法,风险也最小。现在中央已经开始施压,尤其是近期大埔,黄大仙,深水埗的游行警察连续拒批,也就是说只要是游行集会都是非法,如今都不给你发声的机会,下面又该如何呢?是否需要花更大代价进行革命,还是先改良起,这个判断很重要,拿捏不准,很有可能运动失败还没有半点成果。虽然个人可以不求名利,但是作为一个有正义意义的运动,是需要名和利的。我们耗费了时间受过伤流过泪,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证明是我们推进了香港民主化进程的成果的,而不是我们只是学会了一种跟政府和警察对峙的一种技能。我们需要能够表达我们诉求的组织者去跟政府谈判,而这个谈判结果将会决定香港民主化进程未来的走向,亦或是决定是选择改良还是革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