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罄
傅元罄

評論與沉思 Liker.social: @2j6u5pgp6

監獄裡的聖誕:讀潘霍華《獄中書簡》

1939年,潘霍華回到了德國。那時德國在納粹的統治下,已經開始迫害不同政見者與猶太人。就在希特勒即將自殺的前一個月,1945年4月9日,潘霍華被納粹政府宣判叛國罪,處以死刑。

1939年,潘霍華回到了德國。那時德國在納粹的統治下,已經開始迫害不同政見者與猶太人。就在希特勒即將自殺的前一個月,1945年4月9日,潘霍華被納粹政府宣判叛國罪,處以死刑。

意義與解釋

他為什麼要回來呢?他已經離開了,有選擇的機會,要回去或是暫時遠離德國。但是他卻回來了,然後白白的被監禁、審判、和殺死。他或許沒有想那麼多;但他肯定知道這一去,除非推翻整個納粹政權,否則以自己剛正不阿、不願意同流合污的個性,很有可能會陷入危險。回到德國,回到一個不自由的國家,又能做多少事呢?難道留在外國,就不能幫助自己所愛的人嗎?如果我們這樣想,要不要回到故鄉好像並不重要,還增加了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風險。

不過,「如果可以再選一次」,這是潘霍華最討厭的一句話。事實上,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發生了的事不可能撤回。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所能做的只剩下解釋:把事情解釋成有意義的。要不然,我們該怎麼辦呢?和我們一起毫無道理的、無辜受苦的人,又該怎麼辦呢?

你肯定了解,我不曾後悔過1939年回國的這一件事。我清楚的知道我所做的是什麼,而且憑清白的良心行事。我不希望在我的生命中塗抹任何回國之後所遇到的事情,無論對整個世界或對我個人來說(施俄蘇弗,東普魯士,以達爾,我的疾病,你一切的幫助,在柏林的時候,以及我目前的禁錮)。我認為我現在的坐牢(你記得我去年3月間預言今年所要發生的嘛?)是在整個德國命運中,我個人所承受的一部份。我以無愧的心回顧以往,也以同樣的精神來接受現在的處境。
——1943年12月22日

被囚禁的情感(聖誕)

在生命的最後三年,潘霍華都被關在監獄裡,失去自由;即使在獄中,他還是不停的謀劃各種事項,期待外頭所發生的希特勒刺殺能夠成功,自己在其中,能夠盡一份微薄的力量。然而,從我們的後見之明來看,所有刺殺希特勒的計劃都失敗了;杜南毅與潘霍華等人的行動,對戰局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即使接連的失望著,也仍然在行動。其實,殉道的勇士也與我們常人一樣,會孤單、會害怕、會極度的沮喪。他在寄給父母、朋友的信裡,一寫再寫說:監獄裡的生活,和外面一樣,都同時具有失望與希望、沮喪和快樂;所以,不需要太擔心他的精神狀態。他只是在告訴對方嗎?或者,他也是正在說服自己?

當然的,你們不免會想到我是在監獄裡度過聖誕節,在你們那可享受的歡樂的時辰裡,難免會因此而蒙上陰影。但我要向你們保證,我相信你們將與我以同樣的精神來守節期,因為我們都同意應該如何守聖誕節。我對聖誕節的態度全是由你所傳授的。不用說,我是如何盼望得到釋放,可以見到你們大家。但是這麼多年年,你已給我們許多歡樂的聖誕節,所留下來的愉快美麗的回憶,其光輝足以強烈的照亮這幽暗的聖誕節。
——1943年12月17日

希望

在《聖經》的說法中,所有被敵人、被「惡」擄走的人,有一天將一同被解放,重獲自由。潘霍華朝向那一天,在艱困的處境裡保護希望,一直堅定的等待著。但是,他自己卻在未被釋放前,就被敵人絞死了。如果早知道會迎來這樣的結局,他還能保持希望與忍耐嗎?

我常常感覺到好像我的生命最好的那部份已經過去了,我現在所要做的只是去完成我的倫理學,然而你知道,當我如此想時,有一種不可想像的渴望,渴望我今生能夠留下一點痕跡給後代,這種希望在舊約聖經裡似乎比較在新約裡強烈......我如果能作為一個自由人,在你離開之前能見你一面,那是多麼的好啊......
——1943年12月15日

當我們挺起胸膛,躲避流彈和正面襲來的炮火。我們只想關上心房,像是沒有感覺的生物,延長自己存續的時間。希望卻在背後追趕我們,硬推我們前進。絕望卻在前方等著,一次次的打擊、傷害我們。我們,在同一場戰爭中向前,奔赴死地,用相似的身體受傷。

或許,我們還能在戰爭中會面,作為同伴;或許,我們還能期待再相見,在倒下之後?

潘霍華:《獄中書簡》,許碧端譯。截自校園網路書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