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叶子
地球上的叶子

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Time is fair to everyone

区块链公司

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没有优秀团队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就像是没有根基的大树,风一吹就倒。区块链创业公司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也会围绕人才和战略展开。战略生成产品,产品获取市场,市场捕获用户的芳心,最终挣得收入和利润。但比起其他互联网公司,区块链创业公司引进优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要求也更高。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应用领域,需要那些敢于冒险、胆大心细、坚韧不拔的伙伴去探索新知。优秀的区块链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价值节点的网络,产品、开发、测试、市场、运营各种各样的人才缺一不可。COO需要做的首先是源源不断地筛选出优秀人才,组建好团队,这样才能共同奏响企业发展的乐章。


“世界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钱事他妈,的人才!”区块链创业公司,也是这样!


确保目标实现的老司机


人员齐备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就登上了一条需要同心协力才能开动的大船。公司的CEO会制定好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则需要COO的把控。每周的管理例会、每季度的绩效评估和反馈、年度以及不定期的股东会议,都将确保小伙伴们时时就位,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产品、市场、运营三军齐努力


“区块链是什么?能不能一句话讲给我听。”


“哦,明白了,但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


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现在各大主流媒体都在讲区块链技术,把区块链定位成一项技术。我不太认同这个定位,我认为区块链这个新事物更像是一套针对信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世界的信用体系无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基于道德,靠道德约束解决信用问题。比如我们去饭店吃饭,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不知道饭店老板是不是用了地沟油,是不是用了不太健康的食材。但我们选择信任饭店老板,认为饭店老板不会做出有害顾客身心健康的事情。

第二,基于信仰。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西方很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害怕上帝的惩罚。因为大家都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是公平的裁判,于是靠着这样一种信仰,人们建立起一套信用体系。

第三,基于政府。说到政府我们不得不谈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可以说它们都建立于政府的基础上。每一位公民都认为自己的政府不会垮掉,任何时候政府都是人民强大的后盾。只要政府不垮台,老百姓存在银行户头上的数字就有价值,就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区块链出现之后,世界上又多了一种新的信用体系的基石——算法。算法一词源于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概念,算法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一致性。不论时间、地点,只要输入确定,经过算法,输出就一定确定,这就是算法的一致性的基本定义。


区块链正是基于这种特性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信用体系。


其次,为什么选择区块链。因为区块链有以下几大特性:


第一,安全。从技术角度说,区块链在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节点都储存着这个分布式系统中全部数据的副本。也就是说,每个数据节点都独立记录区块链世界里的每一笔交易。当一笔交易发生,系统会通过P2P协议,将交易广播到区块链中的每一个数据节点。举个例子,比如区块链里有100个人,其中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转了一笔钱,转款人担心收款人撒谎说未收到汇款,于是转款人就给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发了一封邮件,附带汇款账单和亲笔签名。因为有98个人可以为转款人证明,所以收款人也就无法作假了。


第二,稳定。之前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他也不能摧毁区块链。作为区块链最成熟的运用,比特币区块链中有成千上万个数据点,遍世界各地。比特币协议将各个节点组织成了一个强大的比特币区块链网络,所以说区块链很难被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摧毁。


最后,选择区块链做什么?现在的比特币区块链已经可以做到点对点支付。比如说你想给美国的一个朋友汇一笔钱,按照传统处理方式,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由银行通过国际汇款通道SWIFT将汇款转入美国,再由美国当地的银行投递给你的朋友。这样的传统汇款方式有以下几个弊端:汇款手续费高昂,汇款周期长,汇款过程不透明。通过区块链可以真正做到点对点汇款,到账周期短,并且信息公开透明、可以实时查询。


目前,OKLink正在致力于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汇款网络。针对传统汇款方式的弊端,OKLink设计了一套可以实时到账、低手续费、汇款信息可全程追踪的全球汇款网络,现已在加拿大、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通汇款业务,基本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很神奇,不是吗?


我相信区块链带来的技术革新将会对每一个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时间回到你告诉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购物,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 谁会愿意在网上买衣服?别说梦话了。


• 网上买衣服试都没法试,靠一张图片就要我付钱? • 一定是骗子,想骗钱想疯了吧。


如果你向他们介绍谷歌,他们会有什么他们介绍谷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免费搜索?那他们怎么赚钱?一定是套路! •这样的公司市值5 000亿美元?就能查个信息值这么多钱?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页面网站需要5万多名员工?人工搜索? 那如果你要告诉现在的人们,有一个程序员写了一段可以改变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程序,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炒概念圈点钱罢了,用不了几天就销声匿迹了。 •没有权威政府背书,就靠一段代码做公正,疯了吧。 •一定有黑客在背后操作系统,人为制造的就一定能人为操控!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都很有道理、逻辑严谨、无法反驳?这就是我们遇到的问题


第一,人才的定义:


1)大量专家、学者、高技能工作者由。


人才问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后果:


1)资金的流失;

2)科研人员及科学发展再生能力的降低;

3)科研领域人才老龄化及人才断代;

4)人才内流;

5)促进了人才接受国各方面包括方面的发展。


对于加密货币,不论你听说过多少,或者研究了多深,现在市面上有多条途径,可以让你获得你的第一笔加密货币筹码。你可以通过挖矿来挖得,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入获得,如果你是一家商户,那么还可以通过售出商品来换得。


很不幸,现在想要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并有利可图的话,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去买入专用的ASIC矿机10。尽管,你可以使用的云端挖矿服务(比如Ghash.io提供的),但这样的话,你对整个比特币网络的工作原理,就不会有太多的了解。


事实上,就算是部署了ASIC矿机,大多数的挖矿系统,仅仅依靠自身,是无法完成选择、或者验证比特币交易的任务的;你仅仅是把你的矿机算力卖给了矿池。还有一种低成本的挖矿方法,那就是购买小号的USB ASIC矿机(比如说BitFury提供的);但是,需要注意,你可能得指望挖到的币,其本身的升值,才能赚回挖矿所花销的电费(举个例子,假设你挖到了0.1个比特币,价值80美元,但你的挖矿电费是85美元,这样的话你就得等比特币升值,否则就亏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比特币挖矿业,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预订。总得来说,就是客户先拿出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发给ASIC矿机制造商,该厂商使用收到的比特币,来进行投资、设计、制造、并最终把矿机发货给相应的客户。为了尽量地降低成本,厂商会分批次接受订单,每个批次的订单上,还会有一个排队列表。你在排队列表中的排位越靠后,收到矿机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久,然后才能开始挖矿,以赚回你的初始投资。尽管你可以碰碰运气,在发货之前就预订第一个批次的矿机,但风险可能会大于收益。你的资本,绑定在一种会不断贬值的资产之上,ASIC矿机不像是GPU那样11,还可以转卖给游戏玩家,或者3D图形设计师,它的二手转卖价格会不断降低、用途单一、可能不会按时发货、最终发货的产品的实际性能,也不能被预先确定。


或者,你可能会想,你的订单,在KnC即将推出的Neptune矿机的排队列表上,有可能比较靠前,就和那些去年冬天,才拿到阿瓦隆矿机芯片,或者今年1月份,才收到CoinTerra的新款T级矿机的人,当时所想的一样。但是,很大的可能,情况不会如此,如果你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还没有下订单的话,那就更加没可能了。去年蝴蝶实验室(BFL)的ASIC订单的延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蝴蝶实验室,最早于2012年7月宣布,将推出多种型号的ASIC矿机,随后,几百名客户使用比特币进行了预订。然而,在开发和测试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系列的麻烦,发货时间被整整推迟了一年多。举个例子,在2013年3月的时候,我的一个比特币投资人朋友,花了50个比特币,在BFL那里订了4台ASIC矿机,每台的算力是25GH/s。他在去年11月末的时候,终于收到了那批机器。如果他不买矿机,而是选择持有那50个比特币,那么,在当时(2013年11月),他的那些币,可以在多家比特币交易所里,兑换成40,000-50,000美元。如果他把收到的矿机插上电源,并开始挖矿,100GH/s的算力,根据当时挖矿难度的上涨速度,一整年也挖不到1个币,更不要说挖回那50个,用于购买矿机的币了。


到了比特币生态圈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2011年,有人用10,000枚比特币,换回了一份披萨。这被认为是,为公众所知的,第一次价值转移,并因此,成为了比特币和法币兑换汇率的起源。


自那之后,比特币的商户生态圈逐渐成长,已经吸引了大约50,000家线上商户加入其中。BitPay是在这一领域里,最强大的创业公司之一,它为网上商户,提供了一种接受比特币的,电子支付处理系统。2013年,它处理了总价值超过一个亿美元的比特币交易,并且,和20,000家以上的商户,签订了合作协议。Gyft,是一种接受比特币,作为其支付方式之一的,数字移动端礼品卡(Gift Card)钱包,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买入、发送、接受、管理、以及兑换数字礼品卡,并且可以在超过100,000家的零售店使用。2013年11月27日,Shopify,这是一家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宣布它旗下的75,000家商户,现在全部接受比特币支付。2014年1月9日,Overstock.com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这一计划启动的第一天,Overstock.com就收到了价值126,000美元的比特币付款订单,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周之内,那个数字持续攀升,超过了500,000美元。随后的2014年1月23日,TigerDirect宣布,它将开始接受比特币,作为其支付方式中的一种,并且在第一周之内,就处理了价值高达500,000美元的比特币付款。2014年2月27日,Coinbase宣布,其消费者钱包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了1,000,000,而在2013年年初的时候,这一数字不过是13,000——除此以外,更有超过25,000家的商户,已经在开始使用Coinbase平台。


同时,每天都还有其他供应商和商户,独立地加入支持比特币支付的行列。Zynga,作为社交游戏Farmville[14]的开发商,于2014年1月4日宣布,它将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通过使用BitPay提供的服务)。在此之前的2013年5月9日,HumbleBundle宣布,它将开始支持比特币支付(通过与Coinbase合作)来购买它的游戏套装(随后,支持扩展到了整个商店)。除此之外,在CES 2014期间,Formlabs这家3D打印机的制造商,宣布它家的在线商店,现在开始支持比特币支付。还有,2014年2月4日,CheapAir.com宣布,它将开始支持使用比特币,来支付酒店费用(更早之前,该公司已经接受使用比特币,来预订机票)。


在第三章里面,我们介绍过乔恩·霍姆奎斯特(Jon Holmquist),他在担任Ripple实验室的社区联络人,同时还是比特币黑色星期五(BBF)的发起人,BBF是最大的比特币线上购物促销日,时间定在感恩节之后的第一天,所有参与活动的商户的商品,都会出现在同一个网站上。2012年秋季,他发起第一次BBF的动机之一,是“我当时正在和一家比特币商户合作,我们发起过各种形式的促销,以吸引来自比特币社区的支持,但是讽刺的是,当时找不到一个信息聚合站,来为他们做导航。我还留意到,有许多商户,他们各自独立地开展着促销活动,我当时就觉得,创造一个信息聚合站,将是一个伟大的实验,”


霍姆奎斯特架设好了网站,顾客陆陆续续开始光顾。2012年,也就是BBF的第一年,合作商家有60户,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00户,并且他们希望,今年能和6,000家商户达成合作。BitPay去年11月29日,处理了6,926次使用比特币的交易,而在前年的同一天,只有99比。但是,对于霍姆奎斯特而言,有一个可观的数值,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BBF的客户们,已经捐赠了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比特币,给慈善事业。这件事,如果是通过常规的信用卡交易途径,预计手续费会占到总金额的5%(也就是50,000美元)。而通过比特币来完成的话,这50,000美元,就流向了慈善事业,而不是信用卡公司。尽管这一事件,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属于偶发事件,但在霍姆奎斯特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消费者从此,能够更容易的进行价值转移。同时,对于企业家和开发者们而言,他们可以持续地,通过提供(比如像网站插件这样的)一站式服务,来帮助那些想要支持加密货币支付的商户简化流程。”


或许,比特币,做为虚拟货币的特定化身,不过是一场流行风潮,商户们最终会完全放弃对它的支持。如果真是如此,切换到另外一本总账,将是相对简单的,因为,现有商户系统的前端以及后台,都可以改用其它竞争币(altcoin),或者竞争协议(altprotocol)。但是,上面所谈及的这些案例研究,充当着价值怎样可以跨国地、面向任何人地、安全地、可靠的、几近即时地进行转移,而不需要任何中间人,或者机构的介入的实证范例。


的所有投资人,以及软件架构师都认为,这一生态系统,持续地需要有能力并且有创造力的程序员的加入。并且,因为这一领域是如此的新颖,并在不断地演化,进入门槛非常之低。因此,具有一定商业嗅觉的新手程序员,可能可以在这个不断成长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创业机会。


“CoinSimple使得电子商务的商户们,可以极其容易地接受比特币支付。通过CoinSimple,你可以使用任何现有的支付处理商(BitPay、Coinbase、BIPS、GoCoin),并且,你完全不需要找个程序员,来帮你把它们整合到你的电商商店里面去。我们已经帮你完成了开发工作,并且还添加了一个界面简明的,消费者分析的功能。”


讲到在运作在下一代平台上面的智能合同,最早会出现的使用情境,他认为可能会是“有财货作为背书的,可以用于项目资助的加密货币的发行。举个例子,一家太阳能公园,可以通过发行一种自定义的加密货币,来获得资金,而这种加密货币的购买者,可以在公园开始运营之后,获得一定量的电能作为回报。”相类似的,他认为加密货币相关应用的采用率,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将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基础设施发展程度有关,


“对于那些生活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的人们而言,加密货币相关应用比较难以成为杀手级别的应用。堵车,对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简单的支付手段(比特币协议中已经支持了),遇到现有设备(手机、银行卡)时,将成为杀手级应用。”


因此,他还认为,现在还有一些被忽视了的尚未开发领域,包括教育,


“这一领域发生的事情太多,就算是最积极的投资人,也没有办法抓住所有的、每天都在不断冒出的、令人惊讶的机会。在这一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比如说我合作的德克萨斯州大学、尼科西亚大学、还有香港大学,可能会为投资人和创业家们提供一种,能够更快的发现商业机会的途径。


“组建一个合适的团队,找到合适的天才、领导者、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做出可以卖出去并盈利的产品,绝非易事,新的概念,比如像存储证明,会激励大量人才冲向独木桥,但只有少量部分人能走过独木桥,并被消费者们所接受。


因此,他们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应当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培养用户,以及教育用户之上,以此获得用户的信赖,并让用户有一种‘酷’的感觉。信赖和‘酷’的感觉都是不可强求的,一旦失去,就基本上再也找不回来了。”


尽管泡沫尚存,但数字货币更强大的功能正孕育而生。人们对此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如果这项技术能够被精心设计并运用于金融领域,那么它将能为企业减少摩擦和管理成本。


平台矩阵


表1:


协议建于区块链顶层或与账簿相连:彩色币、万事达币、合约币、开放式交易


非区块链分布式共识网络:瑞波币


无智能合约功能的去中心化区块链(SCFE):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NXT、域名币(混合挖矿)


内嵌智能合约功能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以太坊、Invictus(原型股,比特股)


表2:


1、SCFE 意味着“智能合约功能可用”—该协议可以使用智能合约


2、该协议拥有SCFE功能,但开发团队目前仍未启动


3、彩色币,万事达币,合约币皆寄于母链(比如比特币的区块链)来进行交易和存储


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哪个平台是最好的?”“哪个平台值得你的团队或企业采纳并融入?”


唯一诚实的答案是:无人可知。


写这篇指南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览,帮助大家去了解这么一个虽然经常被炒作,但仍充满活力,并且在技术,法律,商业领域飞速发展的产业。在这篇指南中,我试图尽可能做到公正、诚实,给不同的观点、方法和平台分配均等的时间。这些行业内的创业者都非常有热情,你在开发人员,企业家,投资者和思想家身上都能够看到类似的特质。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两年内将会有大量的能源投入到该行业。然而光从市场份额和坏账角度来分析,我们很难明确评判这些平台究竟孰胜孰败。


现有的数字货币协议都在追求远大的目标,但当前仍然受到显著的已知技术困扰。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就目前看,开发一些博彩,赌博类的应用很应景,但将App开发和市场领域结合将涉及高额的法律费用,回报也会随时间递减。毕竟现在已有一些积极的参与者在推动“数字税”的进展。


如果密码协议的目的是提供无摩擦的机制,借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那么创建应用,真正帮助终端用户提高生产率,以此取代已有的昂贵基础设施则是水到渠成。(举个例子,如果博彩业真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那么拉斯维加斯和澳门将取代纽约和上海成为经济增长中心。)美国赌场业每年大致产生125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大部分人因为“数字税”不会去参与。与之类似的,美国发放了超过10亿张银行卡,其中大部分每半年都会被替换掉。


那么,在密码协议仍未在消费领域被广泛采用之际,业内公司如何能进入更广泛的消费生态系统?一些资深人士认为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初创企业家们没必要像交易所或汇款公司一样从支付高额合规费用的项目做起,可以尝试换个角度,去解决发展中国家那些用户们的需求,他们往往缺少银行账户,或因条件所迫难以享受主流银行服务。WordPress接受比特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非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拥有Visa卡,而实际情况是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无法使用Paypal服务。WordPress想要将触手伸到上述公司无法企及的地方。也有其他专家建议,创业家们在试图将产品增长至百万级用户的体量之前,应该先为现有的几百位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任何想要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的人都应该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利益导向的商业应用可以建立在这些系统之上?另建一个POW机制的区块链更有效吗,还是说率领你的团队将功能同步至已有的区块链上更好?在没有一个图灵完备协议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为更大的客户基础提供新价值?你是否真的需要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处理框架,而非分布式乃至中心化(特别针对企业内部网)的框架?你的开发团队能否远程工作,以此降低管理费用,又或者他们需要被定位在一个特定的办公室或住房小区?是否需要与现有市场的参与者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以此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都是这场前所未有的、加密的、数学框架下实验的一部分,这场实验很可能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然而,去中心化并不一定是终极答案,也不一定是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解决某些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并且不管这场试验成功与否,采用集中式管理系统的企业、组织、公司(比如IT技术支持)仍可以从这项技术中获利。


更进一步,怀疑者对于特定的未来事件,比如,哪天大家重新造了个轮子(重造区块链)的大胆猜想也是合理的。我们在这里列出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至少两、三个点详细调查和分析。就如卡尔·萨根所言,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而根据我和这些上述团队的互动,我相信即便不是全部,大部分的团队都能够达到他们所设定的里程碑和目标。


社区对于加密货币的未来众说不一;在某些国家,与全球决策者进行建设性的,技术的对话是未来更广范围接受虚拟货币的必要前提,但这个话题其他书籍同样会不可避免的提到,我这里不再赘言。去中心化应用或许会在非法市场流行开来,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市场渠道让人获利。数字货币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在于这些技术是否真的解决了实际需求(例如,有什么理由说服你的母亲使用它;这项技术又如何给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带来帮助?)


上文提到的所有平台,不论是一代币、还是二代币,都有潜力,为资产管理提供一个无需信任的存储和运输机制。然而,去除宣传和允诺,我们仍然有理由给大家提个醒,这项技术可能还没发展到,满足其狂热者期望的地步,要知道,流行十年至今未衰的只有P2P种子。然而,我个人认为,加密账簿依然拥有实现智能合同,智能资产和无需信任资产管理的无限潜能。


“数字工业革命”让人兴奋,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部分


比特币的“名人”效应


(一)创新的传播


传播学教授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在他的专著《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创新的扩散)》中对创新的传播有着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创新(创新可以是一个理论,一项实践,抑或是一个产品)过程伴随着不确定性,创新的实质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方案。但对于决策者来说,他不清楚这个新方案在多大程度上优越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在罗杰斯看来,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看似“势单力薄”的群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率先接受和使用创新事物并甘愿为之冒风险。这些人不仅对创新初期的种种不足有着较强的忍耐力,还能够对自身所处各群体的意见领袖展开“游说”,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创新产品。之后,创新又通过意见领袖们迅速向外扩散。这样,创新距其“起飞期”的来临已然不远。


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一定会思考:如何将一个产品做到更好,如何将一种制度设计得更优,如何将一套理念想的更加明白。同时,创新也一定是多方向的,很难预先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对于个体来说,创新方向的错误会带来失败,但对于群体来说,创新的多方向择优选择一定是有利的过程。


对于一种新兴事物,不论是产品还是观点,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门槛,门槛可能在于技术也可能在于理解力。人群中一定只有少数人会首先去理解、尝试和使用,这批少数人属于试错的人,属于创新者,他们是极少数人,他们完全可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一旦他们的创新的确能够带来社会进步,就能够说服早期跟风者使用产品或者接受理念,而慢慢的接受的人群的增加使得接受此创新的人成为主流,即使再不愿意接受的人也被迫学习跟进,他的出发点可能仅仅是为了不被淘汰。


对于创新的接受程度,和每个人的学识、阅历有关,在比特币这个特殊的产物上,甚至还关乎到信仰。由于个人情况的差异,同样的一种创新产品,在不同人眼里看到的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比特币的创新,在很多程序员看来,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和直白,简直就是数学接管世界的起点;而在另外一批人眼里就是毫无价值的浪费电力的类传销产物。


2.评论比特币


比特币三个月价格上涨十几倍的疯狂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科技、金融巨擘们不论了解与否,都被媒体追问着发表看法。我们来看看世界级的名人怎么看待比特币的,这里有比特币的狂热爱好者,也有对比特币还缺乏足够了解的大佬。他们的言论能够为我们的判断提供参考。但值得提醒的是,资本市场是残酷的,所以不论大佬怎么看,可以当作参考,但请千万别太当真。要看清比特币,还得靠自己。

同样的东西放在那里,人们各自看到的是不相同的,至于他看到的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他过去的知识积累和他的思考层次,仅此而已,所以很多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对比特币狂热的人们不懂货币、误解了货币。他还引用萨缪尔森的观点,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发明”,无法超然社会之外存在,而比特币试图把货币的价值从它所服务的社会中抽离。会属性带来的分歧一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和论述,很难全社会统一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最后会是抱有不同观点论断的人尝试说服更多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使自己的观点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死刑的废除与否、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等等。对于比特币而言,社会属性是同技术属性一样重要的特质,且在走向通用货币的过程中,其社会属性会越来越强。在一定时间内,观点的不一致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改变的现状。而比特币支持者对比特币的理解、推广以及应用本身就都是增加其社会价值的方法,是增加社会整体对比特币概念理解、减少分歧、赢取共识的途径。


只有比特币的社会共识越强,它才会越来越像货币,比特币的革命性价值才能表现的越充分。


同样的东西放在那里,人们各自看到的是不相同的,至于他看到的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他过去的知识积累和他的思考层次,仅此而已,所以很多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对比特币狂热的人们不懂货币、误解了货币。他还引用萨缪尔森的观点,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发明”,无法超然社会之外存在,而比特币试图把货币的价值从它所服务的社会中抽离。会属性带来的分歧一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和论述,很难全社会统一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最后会是抱有不同观点论断的人尝试说服更多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使自己的观点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死刑的废除与否、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等等。对于比特币而言,社会属性是同技术属性一样重要的特质,且在走向通用货币的过程中,其社会属性会越来越强。在一定时间内,观点的不一致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改变的现状。而比特币支持者对比特币的理解、推广以及应用本身就都是增加其社会价值的方法,是增加社会整体对比特币概念理解、减少分歧、赢取共识的途径。只有比特币的社会共识越强,它才会越来越像货币,比特币的革命性价值才能表现的越充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深入阐述了经济利益对于全体人类的强大吸引力。比特币起源于神秘创始人中本聪对于无需第三方监管的电子支付技术的革命性实验,经由开源社区、矿工、交易所、使用者等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涉及数十万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货币独立王国”。围绕比特币的“铸造”、流通、兑换与支付,这一“货币独立王国”聚拢大量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权力契约,更打造出日益成熟的生态圈。


比特币既非最早、亦非唯一的虚拟物品生态圈,游戏道具、虚拟币乃至电子优惠券都有自己的生态圈。但作为一类无机构控制、无第三方监管、可直接与法币双向流通、去中心化的货币,比特币与其它虚拟物品存在显著区别,因而其生态圈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构与组成,内涵也更加丰富。


从一枚比特币生产、储存、流通、兑换、支付的完整过程出发,我们逐一分析每个环节涉及到的各项服务、机构与利益,可对比特币生态圈的构成形成一个全局性认识。


比特币操作流程图,假设一个从未接触过比特币的新手要玩比特币,他首先需要解决如何获取比特币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有三种:挖矿、购买与接受他人的转账。挖矿需要拥有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购买要么通过线下进行,要么通过网上的交易所,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获得比特币之后,要对比特币进行存储以便日后使用,这就涉及到钱包问题。而使用比特币的途径无外乎三种:转账--把自己的比特币直接转给他人;兑换--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或其它虚拟币(如LTC、XRP等);兑付--转账与兑换的结合,即对于不接受比特币的交易方,可把比特币先转账给支持实时兑换技术的第三方,然后由第三方把比特币实时兑换为交易方愿意接受的货币,并支付给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个环节并非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经常有所交叉和重叠,但是这些环节均涉及大量的服务机构与人员,构成了比特币生态圈的主体。


比特币支付公司可作为支付中介,使用程序把A的比特币实时兑换为法币后自动转账给B。这一过程对A、B均透明且灵活。如果A和B愿意使用同一种货币,支付中介直接转账即可;如果不愿意,支付中介做一下实时兑换然后支付。这种中介模式甚至超越了比特币支付的范畴,可在任意两种货币之间进行,操作简单,用户体验好,因而同时受到用户和商家的青睐,成为当前比特币生态圈中比较热门的领域。比特币支付公司同样通过收取交易手续费获利。


从上述介绍我们基本上已经可以获得比特币生态圈的大致面貌。围绕挖矿环节,存在着矿机和矿池的生态;围绕购买环节,则存在着交易所和中间人的生态。各种钱包服务在比特币的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特币支付服务和电子商务使得比特币能走入现实世界,与实体物品建立联系。在这些生态之下,比特币基金会、开源社区、比特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对整个生态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自身也是比特币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特币的爱好者看来,比特币无非是挖矿、买卖而已,是一个软件和一个交易所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在这些简单的行为背后蕴藏着整个庞大的比特币生态圈。


首先比特币网络需要有人维护,这一网络依靠比特币客户端和挖矿软件构建,这就是涉及到软件开发者,以及对这些开发者进行支持、组织和协调的组织(例如比特币基金会)。


其次,挖矿软件依靠硬件设备运行,矿工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收益、降低风险,矿池和矿机产业应需而生;


第三,除了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的需求外,还有些持有者希望充分发挥比特币在支付方面的优势,直接使用比特币购买物品,比特币支付公司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联系用户与商家的桥梁,也促进了比特币经济规模的扩大;


第四,比特币成为货币之后,持有人有投资、增值的愿望,其它人有融资、借款的需求,二者匹配,就诞生了比特币金融市场,并激发出衍生品;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比特币理念的推广与普及离开众多的论坛、博客等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帮助小白们理解比特币,手把手的教他们挖矿、搬砖、投资,为比特币生态圈的繁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特币作为一次伟大的货币实验,涉及的人数超乎我们的想象,其中有些人是比特币信念的狂热支持者和奉献者;有些人则是出于好奇、适逢其会,于是随行就市;还有人充满投机目的,只是为了赚一票就走。无论参与者的动机是什么,这些人实际上都参与了比特币生态圈的构建,而这一初具雏形的生态圈则为比特币的去虚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贡献。


比特币通过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展现了社会契约重构的一个鲜活案例。自由本位的货币(包括目前所有的法定货币)本质上是一纸契约,政府低成本印出的每张钞票代表着它与持有者签订的一份价值合同,这个合同名义上以政府的信用为担保,实质上以政府的强制力执行,因而是一种强制契约。个体既无选择的余地,亦无对抗的能力。19世纪欧文的乌托邦想把民众从政府的强制契约中解放出来,其思路是让所有人都变成好人,从而消除监管的基石。结果是,他失败了。


而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几乎一切都依赖于计算力投票:比特币的增加靠计算力投票获得,比特币的安全传输靠计算机投票保障,比特币交易的不可欺骗、不可撤销亦靠计算力投票达成,甚至比特币规则的更改、客户端的完善都靠计算力投票选择。仅仅依靠计算力投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网络竟然神奇般存续下来,而且持续发展壮大。其中的关键在于,计算力背后是一个个矿工和用户,他们用计算设备直接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投票,一个GPU一票,公平合理,童叟无欺。这里面没有代议制,没有法官和警察。因而比特币网络实质完成了一场大范围直接民主的激进实践,打造了一个货币自治的乌托邦:每个人依靠自己的直接投票权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P2P契约。这种契约在零信任的前提下达成,好人没有额外回报,坏人的伎俩无从施展。依托这种理论上极其不稳定,实践上却极其有效的P2P契约,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出乎每个人的意料。


这或许是许多高智商极客热爱比特币的真正原因,也可能是比特币给我们上的最深刻的一课。把这种思路扩展至金融、经济领域,我们或许可以确定的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经济还远远没有到来。


把比特币仅仅看作一种货币,而不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或者一整套交易生态和架构,那显然是小看比特币了。即使把它的影响限定在更广的金融领域,也未必是合适和恰如其分的。但是就目前来讲,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还是被无限放大--虽然人们很少思考货币本质的问题。


在公众的常规理解中,比特币既非法币,也非具备物理形态的稀有贵金属,更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信任(至少暂时如此),流通的范围受限,影响力有限,通常只能被归于 “虚拟货币”的其中一种,更确切地说,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如果说,全球货币系统是广袤大地的话,那么充满神奇色彩的比特币还仅仅是一粒细小的流沙,虚拟货币大概是个形成河流不停蔓延的流沙集。但是,这个流沙的潜在中流核心是否为比特币,我们尚需观察。虽然许多人对此充满渴望和乐观。


关于这些命题,很自然的,引出的一些疑问就是:虚拟货币和我们常说的货币或者法币有什么区别?其产生流通发展基本逻辑如何?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有什么区别?它有没有长久生命力


货币职能符号化直接导致虚拟经济的兴起,举例来说,对于一个科技公司的估值,我们大多既不以其固定资产、人力资产作为估价依据,亦不以其盈利能力作为估价依据,而是通过某种曲折的手段--例如该公司的产品有多少用户、未来每个用户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少营收--来估值。这些价值当前不存在,未来也不一定存在,但是估值一旦完成,该公司便具备了相应的“票面”价值,投资蜂拥而来,“票面”价值变成银行账户里的现金。此时“货币”的数目增加了,但是现实世界里的实际价值并没有任何增加。未来,若该公司破产,与此相关的超发货币并不会消失,这在实物货币的时代难以想象。


货币职能符号化的利弊问题牵涉过广,难以尽述。它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我们实际上需要的并不是货币,而是一个总账本。如同质量的单位是“公斤”,长度的单位是“米”,我们根本不需要现实世界中存在“公斤”和“米”的实物,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千克原器、国际米原器这些能够衡量质量和长度的标准实物。与此相反,货币已经没有实物,也就失去了作为标准的含义,它可以仅作为获得共识的记账单位存在。


如此,个人财富的变化将表现为总帐本下对应个人帐目的变化,“货币”流通过程表现为总账本下对应买卖双方帐目的同时变化。在此假设下,如果我们允许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记账单位,就意味着他们在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我们回到了原始时代,人人可以自由选择商品交换的“媒介”。


比特币的扩展与进化


从那些在20世纪50年代征服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巨型机的前辈们,到现在隐居郊区在卧室里操控电脑的当代年轻“巫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奉行与计算机本身雅致的逻辑相一致的理念——共享、开放、分权,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动手改进机器并改善整个世界。


——史蒂文·里夫(Steven Levy)


比特币怎样自我进化?


比特币的自我进化建立在三点共识之上:1)对价值的共识:比特币不仅仅是一个货币,它也是一种技术,需要正确的运行才能保障它的价值。2)对规则的共识:参与者决定哪些交易规则是被允许的,哪些不是。定义交易合法性的规则被写下来后,它们不能自动执行。参与者必须忽略那些不符合规则的交易,而只接受符合规则的交易。3)对历史的共识:参与者须认同比特币经济的历史交易,否则,就无法知道谁拥有哪些比特币。


公众对比特币的一个常见误解是,比特币规则一开始就被中本聪写死了,以后再也不能更改。中本聪确实创建了比特币初始规则集,但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修改,只要比特币全网形成一个共识,即比特币社区需要修改该规则。


还有一个误解是,比特币规则可以自动执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数字签名,一种数学确定性加密,不管是否正确,它并没有自动执行。你随时都可检测到一个不正确的数字签名,但这些不正确数字签名的交易只有在你选择忽略它们时才默认为无效。


比特币维基上开宗明义地写道:比特币协议可能会在未来为创造更多可扩展性或安全需要而更改。那么,比特币协议怎么实现不断更新呢?


协议更新在技术上是很简单的,比如在源代码中添加一个条件:如果区块数<= 200000,以旧的方式执行;否则,用新的方式。


协议更新其实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更新可能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比如货币以更快的速度发行,这可能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又如,若更新没有被广泛接受,那么将出现一个区块链的分叉,失败的一方(通常是采用新规则的区块链)将被忽略。


幸运的是,比特币协议的历次更新都得到了全社区的计算力投票通过,通过这些更新,修补了OP_LSHIFT崩溃、无限SigOp DOS、联合输出溢出等多处BUG。在比特币社区里,一个广泛的共识是,山寨币很难威胁到比特币。以Litecoin为例,不同于比特币采用SHA256算法挖矿,Litcoin采用的是Scrypt算法,其计算过程依赖于内存和CPU,使得许多用户用普通电脑就可挖出LTC,而昂贵的FPGA、ASIC却因内存限制难有作为,故Litecoin的挖矿显得更“环保”(节省算力),也更“公平”。但这只是一种错觉,Litecoin挖矿的“环保”是建立在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


2013年5月,比特币的全网计算力是全球排名前500名超级计算机的总和的8倍,达1去年蝴蝶实验室(BFL)的ASIC订单的延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蝴蝶实验室,最早于2012年7月宣布,将推出多种型号的ASIC矿机,随后,几百名客户使用比特币进行了预订。然而,在开发和测试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系列的麻烦,发货时间被整整推迟了一年多。举个例子,在2013年3月的时候,我的一个比特币投资人朋友,花了50个比特币,在BFL那里订了4台ASIC矿机,每台的算力是25GH/s。他在去年11月末的时候,终于收到了那批机器。如果他不买矿机,而是选择持有那50个比特币,那么,在当时(2013年11月),他的那些币,可以在多家比特币交易所里,兑换成40,000-50,000美元。如果他把收到的矿机插上电源,并开始挖矿,100GH/s的算力,根据当时挖矿难度的上涨速度,一整年也挖不到1个币,更不要说挖回那50个,用于购买矿机的币了。


到了比特币生态圈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2011年,有人用10,000枚比特币,换回了一份披萨。这被认为是,为公众所知的,第一次价值转移,并因此,成为了比特币和法币兑换汇率的起源。


自那之后,比特币的商户生态圈逐渐成长,已经吸引了大约50,000家线上商户加入其中。BitPay是在这一领域里,最强大的创业公司之一,它为网上商户,提供了一种接受比特币的,电子支付处理系统。2013年,它处理了总价值超过一个亿美元的比特币交易,并且,和20,000家以上的商户,签订了合作协议。Gyft,是一种接受比特币,作为其支付方式之一的,数字移动端礼品卡(Gift Card)钱包,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买入、发送、接受、管理、以及兑换数字礼品卡,并且可以在超过100,000家的零售店使用。2013年11月27日,Shopify,这是一家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宣布它旗下的75,000家商户,现在全部接受比特币支付。2014年1月9日,Overstock.com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这一计划启动的第一天,Overstock.com就收到了价值126,000美元的比特币付款订单,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周之内,那个数字持续攀升,超过了500,000美元。随后的2014年1月23日,TigerDirect宣布,它将开始接受比特币,作为其支付方式中的一种,并且在第一周之内,就处理了价值高达500,000美元的比特币付款。2014年2月27日,Coinbase宣布,其消费者钱包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了1,000,000,而在2013年年初的时候,这一数字不过是13,000——除此以外,更有超过25,000家的商户,已经在开始使用Coinbase平台。


同时,每天都还有其他供应商和商户,独立地加入支持比特币支付的行列。Zynga,作为社交游戏Farmville[14]的开发商,于2014年1月4日宣布,它将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通过使用BitPay提供的服务)。在此之前的2013年5月9日,HumbleBundle宣布,它将开始支持比特币支付(通过与Coinbase合作)来购买它的游戏套装(随后,支持扩展到了整个商店)。除此之外,在CES 2014期间,Formlabs这家3D打印机的制造商,宣布它家的在线商店,现在开始支持比特币支付。还有,2014年2月4日,CheapAir.com宣布,它将开始支持使用比特币,来支付酒店费用(更早之前,该公司已经接受使用比特币,来预订机票)。


在第三章里面,我们介绍过乔恩·霍姆奎斯特(Jon Holmquist),他在担任Ripple实验室的社区联络人,同时还是比特币黑色星期五(BBF)的发起人,BBF是最大的比特币线上购物促销日,时间定在感恩节之后的第一天,所有参与活动的商户的商品,都会出现在同一个网站上。2012年秋季,他发起第一次BBF的动机之一,是“我当时正在和一家比特币商户合作,我们发起过各种形式的促销,以吸引来自比特币社区的支持,但是讽刺的是,当时找不到一个信息聚合站,来为他们做导航。我还留意到,有许多商户,他们各自独立地开展着促销活动,我当时就觉得,创造一个信息聚合站,将是一个伟大的实验,”


霍姆奎斯特架设好了网站,顾客陆陆续续开始光顾。2012年,也就是BBF的第一年,合作商家有60户,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00户,并且他们希望,今年能和6,000家商户达成合作。BitPay去年11月29日,处理了6,926次使用比特币的交易,而在前年的同一天,只有99比。但是,对于霍姆奎斯特而言,有一个可观的数值,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BBF的客户们,已经捐赠了价值超过100万美元的比特币,给慈善事业。这件事,如果是通过常规的信用卡交易途径,预计手续费会占到总金额的5%(也就是50,000美元)。而通过比特币来完成的话,这50,000美元,就流向了慈善事业,而不是信用卡公司。尽管这一事件,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属于偶发事件,但在霍姆奎斯特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消费者从此,能够更容易的进行价值转移。同时,对于企业家和开发者们而言,他们可以持续地,通过提供(比如像网站插件这样的)一站式服务,来帮助那些想要支持加密货币支付的商户简化流程。”


或许,比特币,做为虚拟货币的特定化身,不过是一场流行风潮,商户们最终会完全放弃对它的支持。如果真是如此,切换到另外一本总账,将是相对简单的,因为,现有商户系统的前端以及后台,都可以改用其它竞争币(altcoin),或者竞争协议(altprotocol)。但是,上面所谈及的这些案例研究,充当着价值怎样可以跨国地、面向任何人地、安全地、可靠的、几近即时地进行转移,而不需要任何中间人,或者机构的介入的实证范例。


的所有投资人,以及软件架构师都认为,这一生态系统,持续地需要有能力并且有创造力的程序员的加入。并且,因为这一领域是如此的新颖,并在不断地演化,进入门槛非常之低。因此,具有一定商业嗅觉的新手程序员,可能可以在这个不断成长的生态系统中,找到创业机会。


“CoinSimple使得电子商务的商户们,可以极其容易地接受比特币支付。通过CoinSimple,你可以使用任何现有的支付处理商(BitPay、Coinbase、BIPS、GoCoin),并且,你完全不需要找个程序员,来帮你把它们整合到你的电商商店里面去。我们已经帮你完成了开发工作,并且还添加了一个界面简明的,消费者分析的功能。”


讲到在运作在下一代平台上面的智能合同,最早会出现的使用情境,他认为可能会是“有财货作为背书的,可以用于项目资助的加密货币的发行。举个例子,一家太阳能公园,可以通过发行一种自定义的加密货币,来获得资金,而这种加密货币的购买者,可以在公园开始运营之后,获得一定量的电能作为回报。”相类似的,他认为加密货币相关应用的采用率,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将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基础设施发展程度有关,


“对于那些生活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的人们而言,加密货币相关应用比较难以成为杀手级别的应用。堵车,对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简单的支付手段(比特币协议中已经支持了),遇到现有设备(手机、银行卡)时,将成为杀手级应用。”


因此,他还认为,现在还有一些被忽视了的尚未开发领域,包括教育,


“这一领域发生的事情太多,就算是最积极的投资人,也没有办法抓住所有的、每天都在不断冒出的、令人惊讶的机会。在这一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比如说我合作的德克萨斯州大学、尼科西亚大学、还有香港大学,可能会为投资人和创业家们提供一种,能够更快的发现商业机会的途径。


“组建一个合适的团队,找到合适的天才、领导者、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做出可以卖出去并盈利的产品,绝非易事,新的概念,比如像存储证明,会激励大量人才冲向独木桥,但只有少量部分人能走过独木桥,并被消费者们所接受。

“组建一个合适的团队,找到合适的天才、领导者、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做出可以卖出去并盈利的产品,绝非易事,新的概念,比如像存储证明,会激励大量人才冲向独木桥,但只有少量部分人能走过独木桥,并被消费者们所接受。


因此,他们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应当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培养用户,以及教育用户之上,以此获得用户的信赖,并让用户有一种‘酷’的感觉。信赖和‘酷’的感觉都是不可强求的,一旦失去,就基本上再也找不回来了。”


尽管泡沫尚存,但数字货币更强大的功能正孕育而生。人们对此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如果这项技术能够被精心设计并运用于金融领域,那么它将能为企业减少摩擦和管理成本。


平台矩阵


表1:


协议建于区块链顶层或与账簿相连:彩色币、万事达币、合约币、开放式交易


非区块链分布式共识网络:瑞波币


无智能合约功能的去中心化区块链(SCFE):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NXT、域名币(混合挖矿)


内嵌智能合约功能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以太坊、Invictus(原型股,比特股)


表2:


1、SCFE 意味着“智能合约功能可用”—该协议可以使用智能合约


2、该协议拥有SCFE功能,但开发团队目前仍未启动


3、彩色币,万事达币,合约币皆寄于母链(比如比特币的区块链)来进行交易和存储


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哪个平台是最好的?”“哪个平台值得你的团队或企业采纳并融入?”


唯一诚实的答案是:无人可知。


写这篇指南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览,帮助大家去了解这么一个虽然经常被炒作,但仍充满活力,并且在技术,法律,商业领域飞速发展的产业。在这篇指南中,我试图尽可能做到公正、诚实,给不同的观点、方法和平台分配均等的时间。这些行业内的创业者都非常有热情,你在开发人员,企业家,投资者和思想家身上都能够看到类似的特质。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两年内将会有大量的能源投入到该行业。然而光从市场份额和坏账角度来分析,我们很难明确评判这些平台究竟孰胜孰败。


现有的数字货币协议都在追求远大的目标,但当前仍然受到显著的已知技术困扰。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就目前看,开发一些博彩,赌博类的应用很应景,但将App开发和市场领域结合将涉及高额的法律费用,回报也会随时间递减。毕竟现在已有一些积极的参与者在推动“数字税”的进展。


如果密码协议的目的是提供无摩擦的机制,借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那么创建应用,真正帮助终端用户提高生产率,以此取代已有的昂贵基础设施则是水到渠成。(举个例子,如果博彩业真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那么拉斯维加斯和澳门将取代纽约和上海成为经济增长中心。)美国赌场业每年大致产生125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大部分人因为“数字税”不会去参与。与之类似的,美国发放了超过10亿张银行卡,其中大部分每半年都会被替换掉。


那么,在密码协议仍未在消费领域被广泛采用之际,业内公司如何能进入更广泛的消费生态系统?一些资深人士认为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初创企业家们没必要像交易所或汇款公司一样从支付高额合规费用的项目做起,可以尝试换个角度,去解决发展中国家那些用户们的需求,他们往往缺少银行账户,或因条件所迫难以享受主流银行服务。WordPress接受比特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非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拥有Visa卡,而实际情况是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无法使用Paypal服务。WordPress想要将触手伸到上述公司无法企及的地方。也有其他专家建议,创业家们在试图将产品增长至百万级用户的体量之前,应该先为现有的几百位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任何想要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的人都应该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利益导向的商业应用可以建立在这些系统之上?另建一个POW机制的区块链更有效吗,还是说率领你的团队将功能同步至已有的区块链上更好?在没有一个图灵完备协议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为更大的客户基础提供新价值?你是否真的需要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处理框架,而非分布式乃至中心化(特别针对企业内部网)的框架?你的开发团队能否远程工作,以此降低管理费用,又或者他们需要被定位在一个特定的办公室或住房小区?是否需要与现有市场的参与者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以此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都是这场前所未有的、加密的、数学框架下实验的一部分,这场实验很可能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然而,去中心化并不一定是终极答案,也不一定是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解决某些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并且不管这场试验成功与否,采用集中式管理系统的企业、组织、公司(比如IT技术支持)仍可以从这项技术中获利。


更进一步,怀疑者对于特定的未来事件,比如,哪天大家重新造了个轮子(重造区块链)的大胆猜想也是合理的。我们在这里列出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至少两、三个点详细调查和分析。就如卡尔·萨根所言,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而根据我和这些上述团队的互动,我相信即便不是全部,大部分的团队都能够达到他们所设定的里程碑和目标。


社区对于加密货币的未来众说不一;在某些国家,与全球决策者进行建设性的,技术的对话是未来更广范围接受虚拟货币的必要前提,但这个话题其他书籍同样会不可避免的提到,我这里不再赘言。去中心化应用或许会在非法市场流行开来,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市场渠道让人获利。数字货币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在于这些技术是否真的解决了实际需求(例如,有什么理由说服你的母亲使用它;这项技术又如何给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带来帮助?)


上文提到的所有平台,不论是一代币、还是二代币,都有潜力,为资产管理提供一个无需信任的存储和运输机制。然而,去除宣传和允诺,我们仍然有理由给大家提个醒,这项技术可能还没发展到,满足其狂热者期望的地步,要知道,流行十年至今未衰的只有P2P种子。然而,我个人认为,加密账簿依然拥有实现智能合同,智能资产和无需信任资产管理的无限潜能。


“数字工业革命”让人兴奋,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部分


比特币的“名人”效应 (一)创新的传播


传播学教授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在他的专著《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创新的扩散)》中对创新的传播有着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创新(创新可以是一个理论,一项实践,抑或是一个产品)过程伴随着不确定性,创新的实质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方案。但对于决策者来说,他不清楚这个新方案在多大程度上优越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在罗杰斯看来,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看似“势单力薄”的群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率先接受和使用创新事物并甘愿为之冒风险。这些人不仅对创新初期的种种不足有着较强的忍耐力,还能够对自身所处各群体的意见领袖展开“游说”,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创新产品。之后,创新又通过意见领袖们迅速向外扩散。这样,创新距其“起飞期”的来临已然不远。


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一定会思考:如何将一个产品做到更好,如何将一种制度设计得更优,如何将一套理念想的更加明白。同时,创新也一定是多方向的,很难预先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对于个体来说,创新方向的错误会带来失败,但对于群体来说,创新的多方向择优选择一定是有利的过程。


对于一种新兴事物,不论是产品还是观点,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门槛,门槛可能在于技术也可能在于理解力。人群中一定只有少数人会首先去理解、尝试和使用,这批少数人属于试错的人,属于创新者,他们是极少数人,他们完全可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一旦他们的创新的确能够带来社会进步,就能够说服早期跟风者使用产品或者接受理念,而慢慢的接受的人群的增加使得接受此创新的人成为主流,即使再不愿意接受的人也被迫学习跟进,他的出发点可能仅仅是为了不被淘汰。


对于创新的接受程度,和每个人的学识、阅历有关,在比特币这个特殊的产物上,甚至还关乎到信仰。由于个人情况的差异,同样的一种创新产品,在不同人眼里看到的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比特币的创新,在很多程序员看来,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和直白,简直就是数学接管世界的起点;而在另外一批人眼里就是毫无价值的浪费电力的类传销产物。


2.评论比特币


比特币三个月价格上涨十几倍的疯狂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科技、金融巨擘们不论了解与否,都被媒体追问着发表看法。我们来看看世界级的名人怎么看待比特币的,这里有比特币的狂热爱好者,也有对比特币还缺乏足够了解的大佬。他们的言论能够为我们的判断提供参考。但值得提醒的是,资本市场是残酷的,所以不论大佬怎么看,可以当作参考,但请千万别太当真。要看清比特币,还得靠自己。

同样的东西放在那里,人们各自看到的是不相同的,至于他看到的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他过去的知识积累和他的思考层次,仅此而已,所以很多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对比特币狂热的人们不懂货币、误解了货币。他还引用萨缪尔森的观点,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发明”,无法超然社会之外存在,而比特币试图把货币的价值从它所服务的社会中抽离。会属性带来的分歧一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和论述,很难全社会统一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最后会是抱有不同观点论断的人尝试说服更多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使自己的观点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死刑的废除与否、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等等。对于比特币而言,社会属性是同技术属性一样重要的特质,且在走向通用货币的过程中,其社会属性会越来越强。在一定时间内,观点的不一致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改变的现状。而比特币支持者对比特币的理解、推广以及应用本身就都是增加其社会价值的方法,是增加社会整体对比特币概念理解、减少分歧、赢取共识的途径。只有比特币的社会共识越强,它才会越来越像货币,比特币的革命性价值才能表现的越充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深入阐述了经济利益对于全体人类的强大吸引力。比特币起源于神秘创始人中本聪对于无需第三方监管的电子支付技术的革命性实验,经由开源社区、矿工、交易所、使用者等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涉及数十万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货币独立王国”。围绕比特币的“铸造”、流通、兑换与支付,这一“货币独立王国”聚拢大量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权力契约,更打造出日益成熟的生态圈。


比特币既非最早、亦非唯一的虚拟物品生态圈,游戏道具、虚拟币乃至电子优惠券都有自己的生态圈。但作为一类无机构控制、无第三方监管、可直接与法币双向流通、去中心化的货币,比特币与其它虚拟物品存在显著区别,因而其生态圈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构与组成,内涵也更加丰富。


从一枚比特币生产、储存、流通、兑换、支付的完整过程出发,我们逐一分析每个环节涉及到的各项服务、机构与利益,可对比特币生态圈的构成形成一个全局性认识。


比特币操作流程图,假设一个从未接触过比特币的新手要玩比特币,他首先需要解决如何获取比特币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有三种:挖矿、购买与接受他人的转账。挖矿需要拥有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购买要么通过线下进行,要么通过网上的交易所,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获得比特币之后,要对比特币进行存储以便日后使用,这就涉及到钱包问题。而使用比特币的途径无外乎三种:转账--把自己的比特币直接转给他人;兑换--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或其它虚拟币(如LTC、XRP等);兑付--转账与兑换的结合,即对于不接受比特币的交易方,可把比特币先转账给支持实时兑换技术的第三方,然后由第三方把比特币实时兑换为交易方愿意接受的货币,并支付给他。


假设一个从未接触过比特币的新手要玩比特币,他首先需要解决如何获取比特币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有三种:挖矿、购买与接受他人的转账。挖矿需要拥有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购买要么通过线下进行,要么通过网上的交易所,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获得比特币之后,要对比特币进行存储以便日后使用,这就涉及到钱包问题。而使用比特币的途径无外乎三种:转账--把自己的比特币直接转给他人;兑换--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或其它虚拟币(如LTC、XRP等);兑付--转账与兑换的结合,即对于不接受比特币的交易方,可把比特币先转账给支持实时兑换技术的第三方,然后由第三方把比特币实时兑换为交易方愿意接受的货币,并支付给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个环节并非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经常有所交叉和重叠,但是这些环节均涉及大量的服务机构与人员,构成了比特币生态圈的主体。


比特币支付公司可作为支付中介,使用程序把A的比特币实时兑换为法币后自动转账给B。这一过程对A、B均透明且灵活。如果A和B愿意使用同一种货币,支付中介直接转账即可;如果不愿意,支付中介做一下实时兑换然后支付。这种中介模式甚至超越了比特币支付的范畴,可在任意两种货币之间进行,操作简单,用户体验好,因而同时受到用户和商家的青睐,成为当前比特币生态圈中比较热门的领域。比特币支付公司同样通过收取交易手续费获利。


从上述介绍我们基本上已经可以获得比特币生态圈的大致面貌。围绕挖矿环节,存在着矿机和矿池的生态;围绕购买环节,则存在着交易所和中间人的生态。各种钱包服务在比特币的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特币支付服务和电子商务使得比特币能走入现实世界,与实体物品建立联系。在这些生态之下,比特币基金会、开源社区、比特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对整个生态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自身也是比特币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特币的爱好者看来,比特币无非是挖矿、买卖而已,是一个软件和一个交易所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在这些简单的行为背后蕴藏着整个庞大的比特币生态圈。


首先比特币网络需要有人维护,这一网络依靠比特币客户端和挖矿软件构建,这就是涉及到软件开发者,以及对这些开发者进行支持、组织和协调的组织(例如比特币基金会)。


其次,挖矿软件依靠硬件设备运行,矿工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收益、降低风险,矿池和矿机产业应需而生;


第三,除了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的需求外,还有些持有者希望充分发挥比特币在支付方面的优势,直接使用比特币购买物品,比特币支付公司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联系用户与商家的桥梁,也促进了比特币经济规模的扩大;


第四,比特币成为货币之后,持有人有投资、增值的愿望,其它人有融资、借款的需求,二者匹配,就诞生了比特币金融市场,并激发出衍生品;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比特币理念的推广与普及离开众多的论坛、博客等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帮助小白们理解比特币,手把手的教他们挖矿、搬砖、投资,为比特币生态圈的繁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特币作为一次伟大的货币实验,涉及的人数超乎我们的想象,其中有些人是比特币信念的狂热支持者和奉献者;有些人则是出于好奇、适逢其会,于是随行就市;还有人充满投机目的,只是为了赚一票就走。无论参与者的动机是什么,这些人实际上都参与了比特币生态圈的构建,而这一初具雏形的生态圈则为比特币的去虚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贡献。


比特币通过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展现了社会契约重构的一个鲜活案例。自由本位的货币(包括目前所有的法定货币)本质上是一纸契约,政府低成本印出的每张钞票代表着它与持有者签订的一份价值合同,这个合同名义上以政府的信用为担保,实质上以政府的强制力执行,因而是一种强制契约。个体既无选择的余地,亦无对抗的能力。19世纪欧文的乌托邦想把民众从政府的强制契约中解放出来,其思路是让所有人都变成好人,从而消除监管的基石。结果是,他失败了。


而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几乎一切都依赖于计算力投票:比特币的增加靠计算力投票获得,比特币的安全传输靠计算机投票保障,比特币交易的不可欺骗、不可撤销亦靠计算力投票达成,甚至比特币规则的更改、客户端的完善都靠计算力投票选择。仅仅依靠计算力投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网络竟然神奇般存续下来,而且持续发展壮大。其中的关键在于,计算力背后是一个个矿工和用户,他们用计算设备直接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投票,一个GPU一票,公平合理,童叟无欺。这里面没有代议制,没有法官和警察。因而比特币网络实质完成了一场大范围直接民主的激进实践,打造了一个货币自治的乌托邦:每个人依靠自己的直接投票权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P2P契约。这种契约在零信任的前提下达成,好人没有额外回报,坏人的伎俩无从施展。依托这种理论上极其不稳定,实践上却极其有效的P2P契约,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出乎每个人的意料。


这或许是许多高智商极客热爱比特币的真正原因,也可能是比特币给我们上的最深刻的一课。把这种思路扩展至金融、经济领域,我们或许可以确定的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经济还远远没有到来。


把比特币仅仅看作一种货币,而不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或者一整套交易生态和架构,那显然是小看比特币了。即使把它的影响限定在更广的金融领域,也未必是合适和恰如其分的。但是就目前来讲,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还是被无限放大--虽然人们很少思考货币本质的问题。


在公众的常规理解中,比特币既非法币,也非具备物理形态的稀有贵金属,更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信任(至少暂时如此),流通的范围受限,影响力有限,通常只能被归于 “虚拟货币”的其中一种,更确切地说,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如果说,全球货币系统是广袤大地的话,那么充满神奇色彩的比特币还仅仅是一粒细小的流沙,虚拟货币大概是个形成河流不停蔓延的流沙集。但是,这个流沙的潜在中流核心是否为比特币,我们尚需观察。虽然许多人对此充满渴望和乐观。


关于这些命题,很自然的,引出的一些疑问就是:虚拟货币和我们常说的货币或者法币有什么区别?其产生流通发展基本逻辑如何?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有什么区别?它有没有长久生命力


货币职能符号化直接导致虚拟经济的兴起,举例来说,对于一个科技公司的估值,我们大多既不以其固定资产、人力资产作为估价依据,亦不以其盈利能力作为估价依据,而是通过某种曲折的手段--例如该公司的产品有多少用户、未来每个用户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少营收--来估值。这些价值当前不存在,未来也不一定存在,但是估值一旦完成,该公司便具备了相应的“票面”价值,投资蜂拥而来,“票面”价值变成银行账户里的现金。此时“货币”的数目增加了,但是现实世界里的实际价值并没有任何增加。未来,若该公司破产,与此相关的超发货币并不会消失,这在实物货币的时代难以想象。


货币职能符号化的利弊问题牵涉过广,难以尽述。它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我们实际上需要的并不是货币,而是一个总账本。如同质量的单位是“公斤”,长度的单位是“米”,我们根本不需要现实世界中存在“公斤”和“米”的实物,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千克原器、国际米原器这些能够衡量质量和长度的标准实物。与此相反,货币已经没有实物,也就失去了作为标准的含义,它可以仅作为获得共识的记账单位存在。


如此,个人财富的变化将表现为总帐本下对应个人帐目的变化,“货币”流通过程表现为总账本下对应买卖双方帐目的同时变化。在此假设下,如果我们允许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记账单位,就意味着他们在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我们回到了原始时代,人人可以自由选择商品交换的“媒介”。


比特币的扩展与进化


从那些在20世纪50年代征服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巨型机的前辈们,到现在隐居郊区在卧室里操控电脑的当代年轻“巫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奉行与计算机本身雅致的逻辑相一致的理念——共享、开放、分权,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动手改进机器并改善整个世界。


——史蒂文·里夫(Steven Levy)


比特币怎样自我进化?


比特币的自我进化建立在三点共识之上:1)对价值的共识:比特币不仅仅是一个货币,它也是一种技术,需要正确的运行才能保障它的价值。2)对规则的共识:参与者决定哪些交易规则是被允许的,哪些不是。定义交易合法性的规则被写下来后,它们不能自动执行。参与者必须忽略那些不符合规则的交易,而只接受符合规则的交易。3)对历史的共识:参与者须认同比特币经济的历史交易,否则,就无法知道谁拥有哪些比特币。


公众对比特币的一个常见误解是,比特币规则一开始就被中本聪写死了,以后再也不能更改。中本聪确实创建了比特币初始规则集,但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修改,只要比特币全网形成一个共识,即比特币社区需要修改该规则。


还有一个误解是,比特币规则可以自动执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数字签名,一种数学确定性加密,不管是否正确,它并没有自动执行。你随时都可检测到一个不正确的数字签名,但这些不正确数字签名的交易只有在你选择忽略它们时才默认为无效。


比特币维基上开宗明义地写道:比特币协议可能会在未来为创造更多可扩展性或安全需要而更改。那么,比特币协议怎么实现不断更新呢?


协议更新在技术上是很简单的,比如在源代码中添加一个条件:如果区块数<= 200000,以旧的方式执行;否则,用新的方式。


协议更新其实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更新可能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比如货币以更快的速度发行,这可能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又如,若更新没有被广泛接受,那么将出现一个区块链的分叉,失败的一方(通常是采用新规则的区块链)将被忽略。


幸运的是,比特币协议的历次更新都得到了全社区的计算力投票通过,通过这些更新,修补了OP_LSHIFT崩溃、无限SigOp DOS、联合输出溢出等多处BUG。在比特币社区里,一个广泛的共识是,山寨币很难威胁到比特币。以Litecoin为例,不同于比特币采用SHA256算法挖矿,Litcoin采用的是Scrypt算法,其计算过程依赖于内存和CPU,使得许多用户用普通电脑就可挖出LTC,而昂贵的FPGA、ASIC却因内存限制难有作为,故Litecoin的挖矿显得更“环保”(节省算力),也更“公平”。但这只是一种错觉,Litecoin挖矿的“环保”是建立在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2013年5月,比特币的全网计算力是全球排名前500名超级计算机的总和的8倍,达158THash/s;而Litecoin因CPU挖矿的性能限制,全网计算力仅为15GHash/s,这意味着后者随时都有被僵尸网络接管的可能,僵尸网络中最多可包含数十万台机器,如暴风木马拥有25万个节点,假设这些机器的平均性能等同酷睿2双核的计算力(5MHash/s),那么暴风木马控制的僵尸网络计算力将达到1.25 THash/s,远远超过Litecoin的全网计算力。又如另外一个自称更“环保”的Freicoin,有好事者仅用两块ASIC芯片就成功完成一次51%攻击。Litecoin挖矿的“公平”也是个假象,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挖矿算法都可以为其设计专门的集成电路,这只是个难度问题。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人在开发Litecoin矿机,他用LX150芯片做一个150M的核,理论速率为60KH/s。Litecoin设计者查尔斯·李(Charles Lee)也承认,“Litecoin刚开始时只有CPU挖矿,一年之后,有人发现他们也能使用GPU挖矿。一些人认为Litecoin比比特币更公平,因为系统还不存在任何集成电路矿机,但这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比特币密码学的可靠性


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传统电子支付工具,以邮箱地址、QQ号、银行卡号作为用户ID,用户稍有疏忽,就可能将钱打入别人的账户,在比特币世界,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比特币的地址看似一串无意义的数字,但有特定的结构,如果用户在拷贝或输入这串数字时出现错误,会被程序检查出来。更不会因乌龙指而将钱误转进别人的账户,比特币地址由33位Base58编码的数字或字母组成,可用的比特币地址理论上超过2160个,全世界约有263粒沙,比特币地址总数远远超过地球上所有沙的数量。错误输入的比特币地址恰好是别人的比特币地址的概率,


比特币从理论构建到技术实现,历经大卫·乔姆等杰出程序员数十年的技术接力,才由中本聪完成达阵。它允许财富以纯信息、零成本的形式发送给全世界任何人--这种事是2009年前人们闻所未闻的。它的作用将不会立刻显示出效果,尤其是对普通用户来说。但是,就像非对称加密技术一样,它若干年后将被证明是交流电一样伟大的发明。


区块链整合了现有的技术,形成了包含五大要素的创新体系结构


.分布式。区块链的参与者在现实世界中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在区块链中则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每个管理完整节点的参与者都需要维护账簿的完整副本,该副本会在有新交易发生时进行更新。更具体地说,节点是参与者拥有或使用的计算机,可以运行共识算法。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查看账簿的全部内容,但无权更改,除非遵循预先制定的规则。


2.加密。区块链采用公钥或私钥等技术,以安全、半匿名(参与者使用假名)的方式记录区块中的数据。参与者掌控着自己的个人身份和其他信息,在交易中只共享必要的信息。


3.不可篡改。交易完成后的记录会经过加密签名,加盖时间戳,并按时间顺序添加至账簿。只有在参与者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交易记录才能被破坏或以其他方式更改,这样的协议被称作“分叉”(fork)。


4.通证化。区块链上的交易和其他交互均涉及价值的安全交换,这些价值以“通证” (token)(1)的形式来呈现。通证让数字市场更高效,而创建通证(通证化)的目的有多个方面。通证可以用数字形式来表示实体资产,可以作为回报机制来激励网络参与者,也可以用于创造和交换新的价值形式。此外,通证还支持区块链上的个人和企业参与者掌控自己的数据。


5.去中心化。维护网络信息和网络运行规则的是分布式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或者称为多个节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中心化意味着不存在单个实体控制所有计算机和信息,或单个实体制定规则。每个节点维护相同的加密副本,并保存网络中的记录。由所有完整节点运行的共识机制(2)负责交易的验证和审批。这种去中心化的、共识驱动的系统架构意味着,由中央权威机构进行组织治理已不再是必需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欺诈和恶意交易。


区块链的五大要素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支持两个以上互不相识的参与者在数字环境中安全地交互。这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区块链的价值就会受限,甚至被破坏。


对于这个问题,行业内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新技术发展的某个时期往往会出现机会主义的参与者,他们试图以模糊不清或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定义市场,用“数据库”一词来描述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区块链不是数据库。尽管技术供应商有时会介绍说区块链就是一种数据库,但两者有几大关键区别。例如,与数据库不同,区块链不是通用的信息存储方式。此外,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则支持信息的读取、写入、删除或更改。最重要的是,数据库虽然可以分发给多个参与方,但存在单一的中央管理员,而在区块链中,管理通过共识来实现。中心化的管理与区块链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在其他场合中,我们也看到过误导性宣传。例如,技术供应商会偷换区块链的概念,推销使用了区块链的某些技术或少数设计要素的成套产品或服务。某些科技公司正在开发所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并要求供应链合作伙伴使用,从而让合作伙伴更依赖它们的生态。


事实上,区块链还不成熟,组织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区块链,如何发挥其价值。许多人只会利用他们能理解并知道如何管理的要素来开展实践。因此,就目前正在开发的大部分所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我们在本章开头已经列出了一些)来说,它们仅仅使用了区块链五大要素中的一部分。开发者甚至可能不需要区块链就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在85%的此类项目中,传统的数据架构可以做得与区块链一样好,甚至更好。

区块链赋能的3种社会模式


随着区块链和商业的发展,你将有能力更好地参与公平、开放、数字赋能的全球经济和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元化的企业、个人和物将根据各自的需求开展互动和运营,从而赚取利润、创造价值。然而,这样的世界尚未成定局。


横轴代表了治理结构的持续演变,即从完全中心化到完全去中心化。持续演变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去中心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便在区块链中也是如此。如今,某些行业及行业内的公司因自身的特点而高度中心化,另一些行业则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不过,即使考虑到行业差异,沿着横轴发展的重大演变仍然需要依靠区块链。如果组织想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去中心化治理,就必须运用区块链或其他形式的数字账簿技术。只有这样,包括自治的参与者在内的所有经济参与者才能开展交易,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只有基于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无须中介机构参与的交易才成为可能。


学到了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计算机化的方式,支持网络中的两个以上参与者在没有中介机构的情况下交换资产。在传统上,这样的中介机构会从交易中分成。我们定义的区块链包含五大要素,即分布式、加密、不可篡改、通证化和去中心化。这些要素将共同创造一个可信的环境,支持价值的创造和分享。就实现的难易程度而言,这些要素各不相同。其中,去中心化的实施最富挑战,因为这需要企业接受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治理。


●你应该怎么做?


作为领导者,你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更积极的去中心化有利于业务发展。留给你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为具备所有五大要素的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将于2023年左右开始发展。在此之后不久,我们还会看到集成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和社会环境,自治的智能体将拥有资产价值和交易价值。你必须知道如何做好准备,在没有中心参与者协调的情况下,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进行交互。


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的5种原型


1.错失恐惧症型:对区块链这类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即你的组织关注创新,并且把握着当前的趋势。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潜在客户的更多关注。而通过制造“错失恐惧症”,这也可以迫使竞争对手向这个领域投入时间和资源。


2.特洛伊木马型:从外部来看这些解决方案很有吸引力。这些解决方案的背后往往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着看似强大的技术基础,并解决了行业中现存的难以解决、影响广泛的问题。然而,使用这些解决方案后,企业私有的数据、流程和商业活动就会暴露,同时无法获得对等的权利。


3.机会主义型:这些解决方案的目标是解决已知问题,把握已知机会。发起此类项目的公司会评估使用未经测试的新技术将带来的风险、与其他技术选择相比区块链方案的成本,以及可能创造的价值。这些解决方案虽然受区块链的启发,但不会考虑如何推进去中心化的发展。


4.进化型:一些组织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并打算随着技术的成熟向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演进。为了保持未来这种过渡的可能性,项目所有者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系统架构、做出运营决策,并确保它们支持去中心化和通证化。这个解决方案未来可以发展为一种网络,不需要任何机构授权即可连接生态内的所有参与者。


5.区块链原生型: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的原型,是“诞生在区块链上”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常来自创业公司或创新项目,在区块链的基础上为现有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新市场,或提供了颠覆性的方法。未来,它们可以向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演进


卫·弗隆:“你可能不知道,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让我去开发区块链的。”


在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或创造价值方面,由“错失恐惧症”驱动的区块链项目不太可能发挥作用,但它们并非全无意义。对区块链这类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你的组织关注创新,并且把握着当前的趋势。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潜在客户的更多关注。而通过制造“错失恐惧症”,这也可以迫使竞争对手在这个领域投入时间和资源。


然而,领导者需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非常了解区块链就以为有了安全感,而是需要谨慎地控制对这类解决方案的资金投入。如果一个项目未能创造价值,一些领导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尝试了区块链,失败只是因为应用场景不对。如果来自“错失恐惧症”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太多,区块链在商业界的信誉就会受到损害。此外,如果领导者坚持在企业中强行实施区块链解决方案,那么往往会增加现有系统和流程的负担,并产生额外的成本,同时也无法提升效率。


特洛伊木马型解决方案 在这类原型中,一个或一群强大的行业参与者开发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并邀请(甚至要求)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使用。从定义来看,这些解决方案属于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因为解决方案的所有者是单一的或者数量有限。虽然这些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会使用诸如“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系统的特性之一)等术语,但所有权的中心化清晰地表明,系统设计肯定是中心化的。


由于从外部来看这些解决方案很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将其称作“特洛伊木马”。这些解决方案的背后往往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着看似强大的技术基础,并解决了行业中现存的、难以解决的、影响广泛的问题。然而,使用这些解决方案后,企业私有的数据、流程和商业活动就会暴露,同时无法获得对等的权利。用商业货币的方法来分析,特洛伊木马型解决方案要求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自身数据的控制,并接受一些合同条款,以获得进入市场和使用技术的权利。


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将在2023年之前主导市场。这些解决方案利用了区块链五大关键设计要素中的三个,通常可以解决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已知的数据共享和工作流程问题。精心设计的解决方案可以发挥作用,但你还需要衡量风险和成本。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去中心化要素,因此,在没有第三方验证的情况下,互不相识的参与者无法开展交易或价值交换。相反,这些解决方案通常由单一或数量有限的参与者拥有,且参与权存在限制。因此,根据解决方案的具体设计和目标,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等商业货币可以由单一参与者或某个参与者群体控制。根据中心化程度的不同,我们提出了5种区块链解决方案原型,包括错失恐惧症型解决方案(大部分是组织内部的项目)、特洛伊木马型解决方案(如沃尔玛)、机会主义型解决方案(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进化型解决方案(如瑞典的Lantmäteriet)以及区块链原生型解决方案(如沃尔夫大学)。


对组织来说,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无法用于创造或交换新的价值形式,因为新的数字原生价值形式需要借助去中心化环境中的通证。因此,在区块链趋势图中,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不是终点,而是通向区块链完备阶段的中间站。


●你应该怎么做?


领导者可以运用4种商业货币,即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来评估和判断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前景,从而了解中长期的价值和风险。你可以向执行团队提出以下问题:你的组织计划如何推行区块链项目?哪些原型最符合你的战略?你如何管理商业货币?如果你已经利用区块链开展试点、概念验证或全面实施的项目,那么这些是否属于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如果是,网络数据保存在哪里?谁有权访问数据?谁来编制合同?


●下一步是什么?


在特定的市场、地区和价值链中,组织通过内部开发、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参与联盟来发展区块链项目。事实上,联盟一直是许多区块链活动背后的推动力量。与目标类似的合作伙伴分摊风险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好处,但参与联盟对组织来说也是一大挑战。你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把控制权拱手让给强大的中央参与者或竞争对手。那么,是否要参与联盟呢?这就是我们在下一章中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区块链协议,每家联盟的方法也略有不同,具体协议包括Linux基金会用于区块链上分布式账簿的开源工具Hyperledger,以及R3的开源区块链平台Corda。


如果关注同一个问题的多个联盟同时获得发展,那么竞争会变成什么样呢?从中心化的视角来看,如果有多个联盟可供选择,那么就会创造出有限竞争的环境,从而维持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联盟将参与者锁定至由中央中介机构推动的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联盟也因此成了维护市场的力量。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区块链即木马”的模式:以承诺的好处来吸引毫无戒心的企业领导者,最终限制他们的独立性。


另一种可能是联盟之间展开合作,推动新标准的制定。如果新标准中消除了中央权威机构,那么就可以鼓励市场的进入,促进竞争和创新,为互联的去中心化系统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联盟可以促进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向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转型,最终演进为区块链增强解决方案。因此,联盟有能力改变现状。


区块链有可能推动市场整合,也可能促进去中心化,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有些联盟的目标是推动市场力量的中心化,有些联盟则会随着区块链市场的成熟而逐步边缘化。某些团体由于无法解决治理和商业问题而不得不合并(如we.trade和Batavia)、解散,或是陷入停滞。另一些团体会开发系统,制定战略,推动去中心化,最终进化到区块链完备阶段。在区块链创新阶段,甚至随后的时期内,许多项目的核心都是各类联盟。我们先来看看当前市场上存在的联盟类型。


参与联盟,就是靠近你的对手 根据我们的统计,2019年全球范围内专注于区块链的联盟有100多家,同时还有更多的联盟正在组建中。联盟成员之间的关联千差万别,涉及行业、市场、技术和业务关系等。许多企业都加入了不止一个联盟。


行业联盟:目前最火热的联盟形式 知名度最高的区块链联盟大多都是基于行业关系。例如,总部设在瑞士楚格(Zug)的“能源网络基金会”(Energy Web Foundation),其目标是在能源供应链中发现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场景;“区块链保险行业倡议”(Blockchain Insurance Industry Initiative, B3i)最初只是一个欧洲范围内的项目,旨在为再保险行业评估区块链创新;“移动开放区块链倡议”(Mobility Open Blockchain Initiative)吸引了来自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成员;“区块链交通联盟”(Blockchain in Transportation Alliance)则专注于为物流运输行业制定区块链使用标准。以行业为基础的区块链联盟通常关注行业内的共同问题,解决行业中的特定问题,比如客户身份验证、贸易融资、物流、认证和标准等。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联盟还会创建开放的论坛来探讨这些问题。


市场联盟:专注于应对市场挑战的联盟形式 某些联盟专注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市场面临的挑战,这些市场联盟也可能与行业有关。例如,伊莎贝尔集团虽然发源于比利时银行市场,但也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成为泛欧洲的供应商。俄罗斯金融科技协会(Russian FinTech Association)是另一个专注于市场的联盟,其受俄罗斯中央银行的监管。该协会推出了Masterchain区块链,用于开发和测试支付处理解决方案,在不需要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与欧盟之间的跨境支付。俄罗斯金融科技协会还重视与其他地区联盟的合作,其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的深圳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卢森堡的Infrachain、日本的区块链合作联盟,以及阿联酋的全球区块链理事会等。


技术联盟:以开发解决方案为核心的联盟形式 技术联盟的核心是作为解决方案开发首要原则的平台或技术方法。在这个领域有两个很有名的例子,分别是2015年由Linux基金会牵头的Hyperledger和2017年启动的“企业以太坊联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这两个联盟的目标都是推进组织之间的协作,优化账簿之间的兼容性。


另一个以技术为中心的联盟是R3。R3最初是金融服务机构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合作项目,也是开源平台Corda的开发者。它与金融服务业存在密切关联,又是Hyperledger项目的首批参与者之一,所以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联盟为你所用的大前提 领导者应该思考已开发的各类区块链解决方案属于哪种原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图3-1反映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领导者对每种区块链原型的体验,反之亦然。图3-1列出了每种原型与每个问题相关的内在风险程度。例如,如果某个联盟因为“错失恐惧症”而设计区块链解决方案,那么实际上它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的风险最高。如果联盟开发的是区块链原生型解决方案,那么就有极高的治理清晰度,相应风险就较小。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单个问题还是一组问题,你的回答都将帮助你确保风险最小化、机会最大化。


为何选择这个联盟? 你的组织是否了解区块链对客户战略意味着什么?你是否知道如何在市场上实现差异化?你想寻求哪些新机会?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同联盟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加入联盟之前,你应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此外,即便你和你的组织清楚自己的目标,但许多区块链联盟并非如此。这些联盟的存在似乎是基于从事某种工作的共同兴趣。它们可能会吸引很多成员加入,但如果不同成员的目标南辕北辙,对联盟的投入差异很大,那么联盟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就会面临挑战。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联盟关注的问题可能太庞大或范围太广。识别问题是一方面,就使用区块链开发解决方案的细节和根本原因达成共识是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如果问题太复杂,成员不愿意分享信息,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大相径庭,那么联盟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根据以往的经验,相较于目标宽泛的联盟,目标有限且明确的联盟效率更高。


明确知识产权所有权:谁是所有者? 在合作中,联盟的参与者提供了一系列专业知识。为了营造广泛参与的开放环境,联盟需要明确哪些智力资产属于参与组织,哪些属于联盟。因此,联盟需要明确定义知识产权的开发、捐赠和变现。


明确资金来源:谁来买单? 对联盟来说,资金来源永远是一大挑战。因此,联盟必须平衡好融资的可持续性和参与组织的期望。在这方面,R3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3最初只有少数几个持股的利益相关方,后来扩展为付费参与模式,并引入了会员制度,规模扩展到300多个成员和合作伙伴。成员众多的R3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源选择,与此同时,R3内部的利益相关方也更加多样化,它们的能力和目标也各不相同。领导者需要思考,在联盟与终端用户的互动中,技术提供商和专业服务公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评估不同成员的贡献,并对此进行价值确认、支付酬劳?付款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此外,对于这方面问题,平衡好联盟的财务灵活性和审计能力也至关重要。


明确治理规则:谁来做决策? 治理规则对联盟来说必不可少。成员的投票权是平等的,还是有所差别?投票权是付费获得还是选举获得?规则的制定是基于多数同意还是一致同意?谁负责联盟的运营?管理团队对谁负责?理事会是如何组织的?联盟应该定位为非营利性企业还是营利性企业?如何处理反对意见和各类关切?如何对待监管?哪些行业和司法管辖区的监管规定必须重视?具体规则是适用于整个联盟,还是只适用于特定的团队和项目,就像Hyperledger项目那样?随着业务和技术环境的变化,规则如何与时俱进?无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联盟都能以多种方式使用某个区块链解决方案,开展组织运营,记录并执行规则。


明确责任制度:谁对哪些事项负责? 明确谁是联盟的负责人和谁有发言权至关重要。联盟如何做决策?谁拥有投票权?如果决策或流程与政府监管机构或激进的利益相关方发生冲突,谁应该为此负责?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联盟有时可以作为中心化的行业参与者来运营。联盟支持多方将资源整合起来,以开发一个通用的数字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联盟是否也会导致责任制度的中心化。如果流程出了问题,那么共同开发流程的行为是否会造成连带责任?监管机构的监督对象是联盟,还是成员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无法解决责任界定这个难题,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信息有利于建立纠纷处理机制,从而明确责任制度。


明确支付结构:谁从中受益? 联盟内部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同样很重要。谁可以优先获得联盟开发的解决方案的使用权?如果解决方案产生了利润,那么根据什么规则进行利润的分配或再投资?这些规则能否解决付款方的疑问?由于业务和行业现状、企业的规模和类型、成员使用解决方案的权利以及其他问题,目前,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式有很多种。平均分配能节约成本和利润,因此可能是最高效的方法,甚至可能也是最公平的做法,但如果不同成员对解决方案的使用差别很大,那么这种分配方式可能也不现实。在具体的操作中,参与者之间不太可能完全平等,尤其是在成员众多的群体中。考虑到这些复杂多变的因素,在加入联盟前,你应该了解联盟的利益分配规则,以及规则修订的政策.


明确对外沟通:谁对外发言并获得认可? 成员需要就联盟的对外沟通事宜制定通用规则。谁来制作公关和营销材料,谁需要了解这些材料并签字?如果个别成员参与了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那么该成员是否可以公开讨论此事?公开代表联盟的人员可以分享哪些信息以及与谁分享?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应该谈论什么?这些问题与多个成员组织的责任、合规性和质量控制有关。在为本书开展的研究中,我们采访了很多联盟成员,他们并不完全赞同其他成员对联盟的看法。不一致的沟通可能会破坏联盟的信任结构,导致不利的法律和商业后果。因此,联盟必须明确对外沟通的原则。


明确技术来源:如何做出技术决策? 区块链联盟常常开展测试或试点项目,其中大部分都会涉及第三方技术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对外部专业性的需求带来了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如何选择技术类型,如何付款,以及如何避免某些重要的成员对供应商产生偏见。联盟应该如何与所有成员分享技术实践中的经验和最佳案例?对于某家企业的解决方案集成,谁来买单?解决方案如何与现有的系统和流程兼容?在使用联盟开发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成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就解决方案的升级和其他改动达成一致?需要采用哪些技术标准?联盟的技术选择会对某家企业的安全策略产生什么影响?也许最关键的是,成员企业的技术负债是否会增加?如果联盟开发的技术不适合单个成员的内部架构,这些成员就会面临额外的成本以及运营方面的问题。


明确退出策略:如何退出联盟? 联盟的规则通常都会定义成员加入的方式和条件。然而,如果成员的目标与联盟的目标不再一致,联盟通常不会明确说明成员应该如何退出。领导者需要知道加入和退出的规则,从而权衡加入联盟带来的收益,以及被锁定至某个生态系统所招致的风险。


成员对联盟的财务、技术、流程和数据所做的贡献有何边界?当联盟的目标不再适应成员的优先级时,你应该怎么办?明确的退出策略可以为你提供答案。


上区块链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介绍了通证在数字环境和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形式,而没有提及区块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当通证用于区块链时,它们通常服务于以下三个目的中的一个。


首先,通证可以帮助通证发行者将现有价值最大化。如果通证的目的是让价值最大化,那么其设计就会鼓励客户做出令发行者直接或间接受益的行为。企业可以将现有资源通证化,并在区块链内进行管理,从而更方便地发布和追踪,促进持有者使用。这方面的具体案例包括奖励积分、身份信息通证,以及通证化的客户身份验证信息。通过这些举措,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促成更多的交易。在旅程规划的案例中,如果酒店面向接受额外服务(如房型升级)的旅客提供通证作为奖励,那么这种通证就可以促进价值最大化。


其次,通证可以代表价值,加密货币可以作为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字面上看,比特币代表的价值来自比特币“矿工”(14)运行算法,也即验证用户和交易的过程所消耗的电力与计算资源。就比特币来说,通证可以激励“矿工”参与网络的运行,所以也可以促使价值最大化。


虽然某些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接受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但大部分比特币交易仍然来自加密货币投机者。他们关注的是比特币相对于美元或其他货币的价值,或者说用法定货币来给比特币估值。除比特币之外,如果加密货币支持区块链网络参与者交易或分享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如能源合作项目、投资证券或房地产,那么加密货币也可以代表价值。再次回到旅程规划的案例,如果服务提供商将酒店优惠套餐等服务通证化,那么通证就代表了持有者可以享受的价值,这些通证也可以用于交易资产或服务。


最后,在区块链的帮助下,通证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类型。例如,通证可以支持参与者将以往难以变现或流动性差的资产变现。中国台北富邦银行总经理程耀辉曾表示:“区块链具备的能力可以使得资产支持通证,比如大型企业供应链生态中各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通证化,区块链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金融工具。”这方面的另一类案例来自专注于数据交换的新兴数字资产市场


去中心化的8个元素 从表面上看,去中心化机制的技术简单明了。区块链的设计中没有中央权威机构。根据规定了区块链上的互动方式的商业规则,关于其他参与者是否可信、交易是否有效等问题,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平等的一票投票权(one equal vote)。参与者作为节点参与区块链的运行,这些节点实际上是参与者拥有或使用的计算机,可以在每个交易区块通过时运行共识算法。(15)如果网络中至少51%的节点认可交易,那么交易就可以进行,随后,每个节点独立地将交易信息添加至区块链账簿的本地副本。共识机制的存在意味着,单个节点遗漏或故意复制某笔交易、重复计算某项资产,以及欺诈活动等均不太可能出现。基于一节点一票(one node, one vote)的策略,即便没有中央权威机构,区块链也可以解决身份认证和交易验证方面的挑战。


然而,去中心化机制面临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整个机制还涉及区块链如何为某个解决方案定义并执行业务规则,谁可以作为网络中的完整节点参与进来,以及如何根据参与者的贡献来分配回报。总体而言,根据治理方法、经济模式和技术的不同,在区块链中运行的去中心化机制主要包含以下8个元素。


治理方法


· 决策:参与者允许在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在区块链上记录和执行决策。


· 参与:只要具备适当的基础设施并同意遵守运营条款,任何人或物都可以充当完整节点。


· 商业所有权和监督:不存在任何单个实体或联盟可以掌控区块链创造的大部分价值。这种平等的分享模式既适用于资金,也适用于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等商业货币。


经济模式


· 资金来源:不存在任何单个实体或联盟为区块链提供流动性,或为此负责。健全的经济模式支撑着区块链平台。


· 回报分配:根据提前商定的透明的规则,区块链公平地将回报分配给所有运行共识算法的节点。


技术


· 技术架构:区块链依靠共识算法和一节点一票的策略来认证参与者、验证交易。


· 协议开发:解决方案和输入的源代码来自多方,通常遵循开源模式。


· 网络治理:不存在任何对区块链上的节点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单个实体或联盟。参与者掌握着主动权,并拥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组建一个合适的团队,找到合适的天才、领导者、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做出可以卖出去并盈利的产品,绝非易事,新的概念,比如像存储证明,会激励大量人才冲向独木桥,但只有少量部分人能走过独木桥,并被消费者们所接受。


因此,他们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应当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培养用户,以及教育用户之上,以此获得用户的信赖,并让用户有一种‘酷’的感觉。信赖和‘酷’的感觉都是不可强求的,一旦失去,就基本上再也找不回来了。”


尽管泡沫尚存,但数字货币更强大的功能正孕育而生。人们对此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如果这项技术能够被精心设计并运用于金融领域,那么它将能为企业减少摩擦和管理成本。


平台矩阵


表1:


协议建于区块链顶层或与账簿相连:彩色币、万事达币、合约币、开放式交易


非区块链分布式共识网络:瑞波币


无智能合约功能的去中心化区块链(SCFE):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NXT、域名币(混合挖矿)


内嵌智能合约功能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以太坊、Invictus(原型股,比特股)


表2:


1、SCFE 意味着“智能合约功能可用”—该协议可以使用智能合约


2、该协议拥有SCFE功能,但开发团队目前仍未启动


3、彩色币,万事达币,合约币皆寄于母链(比如比特币的区块链)来进行交易和存储


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哪个平台是最好的?”“哪个平台值得你的团队或企业采纳并融入?”


唯一诚实的答案是:无人可知。


写这篇指南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览,帮助大家去了解这么一个虽然经常被炒作,但仍充满活力,并且在技术,法律,商业领域飞速发展的产业。在这篇指南中,我试图尽可能做到公正、诚实,给不同的观点、方法和平台分配均等的时间。这些行业内的创业者都非常有热情,你在开发人员,企业家,投资者和思想家身上都能够看到类似的特质。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两年内将会有大量的能源投入到该行业。然而光从市场份额和坏账角度来分析,我们很难明确评判这些平台究竟孰胜孰败。


现有的数字货币协议都在追求远大的目标,但当前仍然受到显著的已知技术困扰。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就目前看,开发一些博彩,赌博类的应用很应景,但将App开发和市场领域结合将涉及高额的法律费用,回报也会随时间递减。毕竟现在已有一些积极的参与者在推动“数字税”的进展。


如果密码协议的目的是提供无摩擦的机制,借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那么创建应用,真正帮助终端用户提高生产率,以此取代已有的昂贵基础设施则是水到渠成。(举个例子,如果博彩业真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那么拉斯维加斯和澳门将取代纽约和上海成为经济增长中心。)美国赌场业每年大致产生125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大部分人因为“数字税”不会去参与。与之类似的,美国发放了超过10亿张银行卡,其中大部分每半年都会被替换掉。


那么,在密码协议仍未在消费领域被广泛采用之际,业内公司如何能进入更广泛的消费生态系统?一些资深人士认为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初创企业家们没必要像交易所或汇款公司一样从支付高额合规费用的项目做起,可以尝试换个角度,去解决发展中国家那些用户们的需求,他们往往缺少银行账户,或因条件所迫难以享受主流银行服务。WordPress接受比特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非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拥有Visa卡,而实际情况是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无法使用Paypal服务。WordPress想要将触手伸到上述公司无法企及的地方。也有其他专家建议,创业家们在试图将产品增长至百万级用户的体量之前,应该先为现有的几百位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任何想要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的人都应该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利益导向的商业应用可以建立在这些系统之上?另建一个POW机制的区块链更有效吗,还是说率领你的团队将功能同步至已有的区块链上更好?在没有一个图灵完备协议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为更大的客户基础提供新价值?你是否真的需要使用一个去中心化的处理框架,而非分布式乃至中心化(特别针对企业内部网)的框架?你的开发团队能否远程工作,以此降低管理费用,又或者他们需要被定位在一个特定的办公室或住房小区?是否需要与现有市场的参与者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以此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都是这场前所未有的、加密的、数学框架下实验的一部分,这场实验很可能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然而,去中心化并不一定是终极答案,也不一定是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可以用来解决某些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并且不管这场试验成功与否,采用集中式管理系统的企业、组织、公司(比如IT技术支持)仍可以从这项技术中获利。


更进一步,怀疑者对于特定的未来事件,比如,哪天大家重新造了个轮子(重造区块链)的大胆猜想也是合理的。我们在这里列出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至少两、三个点详细调查和分析。就如卡尔·萨根所言,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而根据我和这些上述团队的互动,我相信即便不是全部,大部分的团队都能够达到他们所设定的里程碑和目标。


社区对于加密货币的未来众说不一;在某些国家,与全球决策者进行建设性的,技术的对话是未来更广范围接受虚拟货币的必要前提,但这个话题其他书籍同样会不可避免的提到,我这里不再赘言。去中心化应用或许会在非法市场流行开来,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市场渠道让人获利。数字货币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在于这些技术是否真的解决了实际需求(例如,有什么理由说服你的母亲使用它;这项技术又如何给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带来帮助?)


上文提到的所有平台,不论是一代币、还是二代币,都有潜力,为资产管理提供一个无需信任的存储和运输机制。然而,去除宣传和允诺,我们仍然有理由给大家提个醒,这项技术可能还没发展到,满足其狂热者期望的地步,要知道,流行十年至今未衰的只有P2P种子。然而,我个人认为,加密账簿依然拥有实现智能合同,智能资产和无需信任资产管理的无限潜能。


“数字工业革命”让人兴奋,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部分


比特币的“名人”效应 (一)创新的传播


传播学教授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在他的专著《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创新的扩散)》中对创新的传播有着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创新(创新可以是一个理论,一项实践,抑或是一个产品)过程伴随着不确定性,创新的实质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方案。但对于决策者来说,他不清楚这个新方案在多大程度上优越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在罗杰斯看来,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看似“势单力薄”的群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率先接受和使用创新事物并甘愿为之冒风险。这些人不仅对创新初期的种种不足有着较强的忍耐力,还能够对自身所处各群体的意见领袖展开“游说”,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创新产品。之后,创新又通过意见领袖们迅速向外扩散。这样,创新距其“起飞期”的来临已然不远。


持续创新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一定会思考:如何将一个产品做到更好,如何将一种制度设计得更优,如何将一套理念想的更加明白。同时,创新也一定是多方向的,很难预先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对于个体来说,创新方向的错误会带来失败,但对于群体来说,创新的多方向择优选择一定是有利的过程。


对于一种新兴事物,不论是产品还是观点,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门槛,门槛可能在于技术也可能在于理解力。人群中一定只有少数人会首先去理解、尝试和使用,这批少数人属于试错的人,属于创新者,他们是极少数人,他们完全可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一旦他们的创新的确能够带来社会进步,就能够说服早期跟风者使用产品或者接受理念,而慢慢的接受的人群的增加使得接受此创新的人成为主流,即使再不愿意接受的人也被迫学习跟进,他的出发点可能仅仅是为了不被淘汰。


对于创新的接受程度,和每个人的学识、阅历有关,在比特币这个特殊的产物上,甚至还关乎到信仰。由于个人情况的差异,同样的一种创新产品,在不同人眼里看到的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比特币的创新,在很多程序员看来,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和直白,简直就是数学接管世界的起点;而在另外一批人眼里就是毫无价值的浪费电力的类传销产物。


2.评论比特币


比特币三个月价格上涨十几倍的疯狂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科技、金融巨擘们不论了解与否,都被媒体追问着发表看法。我们来看看世界级的名人怎么看待比特币的,这里有比特币的狂热爱好者,也有对比特币还缺乏足够了解的大佬。他们的言论能够为我们的判断提供参考。但值得提醒的是,资本市场是残酷的,所以不论大佬怎么看,可以当作参考,但请千万别太当真。要看清比特币,还得靠自己。

同样的东西放在那里,人们各自看到的是不相同的,至于他看到的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他过去的知识积累和他的思考层次,仅此而已,所以很多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对比特币狂热的人们不懂货币、误解了货币。他还引用萨缪尔森的观点,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发明”,无法超然社会之外存在,而比特币试图把货币的价值从它所服务的社会中抽离。会属性带来的分歧一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和论述,很难全社会统一有标准的正确答案,最后会是抱有不同观点论断的人尝试说服更多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使自己的观点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死刑的废除与否、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等等。对于比特币而言,社会属性是同技术属性一样重要的特质,且在走向通用货币的过程中,其社会属性会越来越强。在一定时间内,观点的不一致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改变的现状。而比特币支持者对比特币的理解、推广以及应用本身就都是增加其社会价值的方法,是增加社会整体对比特币概念理解、减少分歧、赢取共识的途径。只有比特币的社会共识越强,它才会越来越像货币,比特币的革命性价值才能表现的越充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深入阐述了经济利益对于全体人类的强大吸引力。比特币起源于神秘创始人中本聪对于无需第三方监管的电子支付技术的革命性实验,经由开源社区、矿工、交易所、使用者等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涉及数十万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货币独立王国”。围绕比特币的“铸造”、流通、兑换与支付,这一“货币独立王国”聚拢大量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权力契约,更打造出日益成熟的生态圈。


比特币既非最早、亦非唯一的虚拟物品生态圈,游戏道具、虚拟币乃至电子优惠券都有自己的生态圈。但作为一类无机构控制、无第三方监管、可直接与法币双向流通、去中心化的货币,比特币与其它虚拟物品存在显著区别,因而其生态圈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构与组成,内涵也更加丰富。


从一枚比特币生产、储存、流通、兑换、支付的完整过程出发,我们逐一分析每个环节涉及到的各项服务、机构与利益,可对比特币生态圈的构成形成一个全局性认识。


比特币操作流程图,假设一个从未接触过比特币的新手要玩比特币,他首先需要解决如何获取比特币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有三种:挖矿、购买与接受他人的转账。挖矿需要拥有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购买要么通过线下进行,要么通过网上的交易所,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获得比特币之后,要对比特币进行存储以便日后使用,这就涉及到钱包问题。而使用比特币的途径无外乎三种:转账--把自己的比特币直接转给他人;兑换--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或其它虚拟币(如LTC、XRP等);兑付--转账与兑换的结合,即对于不接受比特币的交易方,可把比特币先转账给支持实时兑换技术的第三方,然后由第三方把比特币实时兑换为交易方愿意接受的货币,并支付给他。


假设一个从未接触过比特币的新手要玩比特币,他首先需要解决如何获取比特币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有三种:挖矿、购买与接受他人的转账。挖矿需要拥有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购买要么通过线下进行,要么通过网上的交易所,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获得比特币之后,要对比特币进行存储以便日后使用,这就涉及到钱包问题。而使用比特币的途径无外乎三种:转账--把自己的比特币直接转给他人;兑换--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或其它虚拟币(如LTC、XRP等);兑付--转账与兑换的结合,即对于不接受比特币的交易方,可把比特币先转账给支持实时兑换技术的第三方,然后由第三方把比特币实时兑换为交易方愿意接受的货币,并支付给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个环节并非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经常有所交叉和重叠,但是这些环节均涉及大量的服务机构与人员,构成了比特币生态圈的主体。


比特币支付公司可作为支付中介,使用程序把A的比特币实时兑换为法币后自动转账给B。这一过程对A、B均透明且灵活。如果A和B愿意使用同一种货币,支付中介直接转账即可;如果不愿意,支付中介做一下实时兑换然后支付。这种中介模式甚至超越了比特币支付的范畴,可在任意两种货币之间进行,操作简单,用户体验好,因而同时受到用户和商家的青睐,成为当前比特币生态圈中比较热门的领域。比特币支付公司同样通过收取交易手续费获利。


从上述介绍我们基本上已经可以获得比特币生态圈的大致面貌。围绕挖矿环节,存在着矿机和矿池的生态;围绕购买环节,则存在着交易所和中间人的生态。各种钱包服务在比特币的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特币支付服务和电子商务使得比特币能走入现实世界,与实体物品建立联系。在这些生态之下,比特币基金会、开源社区、比特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对整个生态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自身也是比特币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特币的爱好者看来,比特币无非是挖矿、买卖而已,是一个软件和一个交易所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在这些简单的行为背后蕴藏着整个庞大的比特币生态圈。


首先比特币网络需要有人维护,这一网络依靠比特币客户端和挖矿软件构建,这就是涉及到软件开发者,以及对这些开发者进行支持、组织和协调的组织(例如比特币基金会)。


其次,挖矿软件依靠硬件设备运行,矿工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收益、降低风险,矿池和矿机产业应需而生;


第三,除了把比特币兑换为法币的需求外,还有些持有者希望充分发挥比特币在支付方面的优势,直接使用比特币购买物品,比特币支付公司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联系用户与商家的桥梁,也促进了比特币经济规模的扩大;


第四,比特币成为货币之后,持有人有投资、增值的愿望,其它人有融资、借款的需求,二者匹配,就诞生了比特币金融市场,并激发出衍生品;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比特币理念的推广与普及离开众多的论坛、博客等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帮助小白们理解比特币,手把手的教他们挖矿、搬砖、投资,为比特币生态圈的繁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特币作为一次伟大的货币实验,涉及的人数超乎我们的想象,其中有些人是比特币信念的狂热支持者和奉献者;有些人则是出于好奇、适逢其会,于是随行就市;还有人充满投机目的,只是为了赚一票就走。无论参与者的动机是什么,这些人实际上都参与了比特币生态圈的构建,而这一初具雏形的生态圈则为比特币的去虚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贡献。


比特币通过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展现了社会契约重构的一个鲜活案例。自由本位的货币(包括目前所有的法定货币)本质上是一纸契约,政府低成本印出的每张钞票代表着它与持有者签订的一份价值合同,这个合同名义上以政府的信用为担保,实质上以政府的强制力执行,因而是一种强制契约。个体既无选择的余地,亦无对抗的能力。19世纪欧文的乌托邦想把民众从政府的强制契约中解放出来,其思路是让所有人都变成好人,从而消除监管的基石。结果是,他失败了。


而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几乎一切都依赖于计算力投票:比特币的增加靠计算力投票获得,比特币的安全传输靠计算机投票保障,比特币交易的不可欺骗、不可撤销亦靠计算力投票达成,甚至比特币规则的更改、客户端的完善都靠计算力投票选择。仅仅依靠计算力投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网络竟然神奇般存续下来,而且持续发展壮大。其中的关键在于,计算力背后是一个个矿工和用户,他们用计算设备直接为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投票,一个GPU一票,公平合理,童叟无欺。这里面没有代议制,没有法官和警察。因而比特币网络实质完成了一场大范围直接民主的激进实践,打造了一个货币自治的乌托邦:每个人依靠自己的直接投票权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P2P契约。这种契约在零信任的前提下达成,好人没有额外回报,坏人的伎俩无从施展。依托这种理论上极其不稳定,实践上却极其有效的P2P契约,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出乎每个人的意料。


这或许是许多高智商极客热爱比特币的真正原因,也可能是比特币给我们上的最深刻的一课。把这种思路扩展至金融、经济领域,我们或许可以确定的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经济还远远没有到来。


把比特币仅仅看作一种货币,而不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或者一整套交易生态和架构,那显然是小看比特币了。即使把它的影响限定在更广的金融领域,也未必是合适和恰如其分的。但是就目前来讲,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还是被无限放大--虽然人们很少思考货币本质的问题。


在公众的常规理解中,比特币既非法币,也非具备物理形态的稀有贵金属,更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信任(至少暂时如此),流通的范围受限,影响力有限,通常只能被归于 “虚拟货币”的其中一种,更确切地说,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如果说,全球货币系统是广袤大地的话,那么充满神奇色彩的比特币还仅仅是一粒细小的流沙,虚拟货币大概是个形成河流不停蔓延的流沙集。但是,这个流沙的潜在中流核心是否为比特币,我们尚需观察。虽然许多人对此充满渴望和乐观。


关于这些命题,很自然的,引出的一些疑问就是:虚拟货币和我们常说的货币或者法币有什么区别?其产生流通发展基本逻辑如何?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有什么区别?它有没有长久生命力


货币职能符号化直接导致虚拟经济的兴起,举例来说,对于一个科技公司的估值,我们大多既不以其固定资产、人力资产作为估价依据,亦不以其盈利能力作为估价依据,而是通过某种曲折的手段--例如该公司的产品有多少用户、未来每个用户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少营收--来估值。这些价值当前不存在,未来也不一定存在,但是估值一旦完成,该公司便具备了相应的“票面”价值,投资蜂拥而来,“票面”价值变成银行账户里的现金。此时“货币”的数目增加了,但是现实世界里的实际价值并没有任何增加。未来,若该公司破产,与此相关的超发货币并不会消失,这在实物货币的时代难以想象。


货币职能符号化的利弊问题牵涉过广,难以尽述。它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我们实际上需要的并不是货币,而是一个总账本。如同质量的单位是“公斤”,长度的单位是“米”,我们根本不需要现实世界中存在“公斤”和“米”的实物,我们需要的是国际千克原器、国际米原器这些能够衡量质量和长度的标准实物。与此相反,货币已经没有实物,也就失去了作为标准的含义,它可以仅作为获得共识的记账单位存在。


如此,个人财富的变化将表现为总帐本下对应个人帐目的变化,“货币”流通过程表现为总账本下对应买卖双方帐目的同时变化。在此假设下,如果我们允许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记账单位,就意味着他们在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我们回到了原始时代,人人可以自由选择商品交换的“媒介”。


比特币的扩展与进化


从那些在20世纪50年代征服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巨型机的前辈们,到现在隐居郊区在卧室里操控电脑的当代年轻“巫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奉行与计算机本身雅致的逻辑相一致的理念——共享、开放、分权,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动手改进机器并改善整个世界。


——史蒂文·里夫(Steven Levy)


比特币怎样自我进化?


比特币的自我进化建立在三点共识之上:1)对价值的共识:比特币不仅仅是一个货币,它也是一种技术,需要正确的运行才能保障它的价值。2)对规则的共识:参与者决定哪些交易规则是被允许的,哪些不是。定义交易合法性的规则被写下来后,它们不能自动执行。参与者必须忽略那些不符合规则的交易,而只接受符合规则的交易。3)对历史的共识:参与者须认同比特币经济的历史交易,否则,就无法知道谁拥有哪些比特币。


公众对比特币的一个常见误解是,比特币规则一开始就被中本聪写死了,以后再也不能更改。中本聪确实创建了比特币初始规则集,但它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修改,只要比特币全网形成一个共识,即比特币社区需要修改该规则。


还有一个误解是,比特币规则可以自动执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数字签名,一种数学确定性加密,不管是否正确,它并没有自动执行。你随时都可检测到一个不正确的数字签名,但这些不正确数字签名的交易只有在你选择忽略它们时才默认为无效。


比特币维基上开宗明义地写道:比特币协议可能会在未来为创造更多可扩展性或安全需要而更改。那么,比特币协议怎么实现不断更新呢?


协议更新在技术上是很简单的,比如在源代码中添加一个条件:如果区块数<= 200000,以旧的方式执行;否则,用新的方式。


协议更新其实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更新可能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比如货币以更快的速度发行,这可能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又如,若更新没有被广泛接受,那么将出现一个区块链的分叉,失败的一方(通常是采用新规则的区块链)将被忽略。


幸运的是,比特币协议的历次更新都得到了全社区的计算力投票通过,通过这些更新,修补了OP_LSHIFT崩溃、无限SigOp DOS、联合输出溢出等多处BUG。在比特币社区里,一个广泛的共识是,山寨币很难威胁到比特币。以Litecoin为例,不同于比特币采用SHA256算法挖矿,Litcoin采用的是Scrypt算法,其计算过程依赖于内存和CPU,使得许多用户用普通电脑就可挖出LTC,而昂贵的FPGA、ASIC却因内存限制难有作为,故Litecoin的挖矿显得更“环保”(节省算力),也更“公平”。但这只是一种错觉,Litecoin挖矿的“环保”是建立在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2013年5月,比特币的全网计算力是全球排名前500名超级计算机的总和的8倍,达158THash/s;而Litecoin因CPU挖矿的性能限制,全网计算力仅为15GHash/s,这意味着后者随时都有被僵尸网络接管的可能,僵尸网络中最多可包含数十万台机器,如暴风木马拥有25万个节点,假设这些机器的平均性能等同酷睿2双核的计算力(5MHash/s),那么暴风木马控制的僵尸网络计算力将达到1.25 THash/s,远远超过Litecoin的全网计算力。又如另外一个自称更“环保”的Freicoin,有好事者仅用两块ASIC芯片就成功完成一次51%攻击。Litecoin挖矿的“公平”也是个假象,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挖矿算法都可以为其设计专门的集成电路,这只是个难度问题。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人在开发Litecoin矿机,他用LX150芯片做一个150M的核,理论速率为60KH/s。Litecoin设计者查尔斯·李(Charles Lee)也承认,“Litecoin刚开始时只有CPU挖矿,一年之后,有人发现他们也能使用GPU挖矿。一些人认为Litecoin比比特币更公平,因为系统还不存在任何集成电路矿机,但这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比特币密码学的可靠性


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传统电子支付工具,以邮箱地址、QQ号、银行卡号作为用户ID,用户稍有疏忽,就可能将钱打入别人的账户,在比特币世界,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比特币的地址看似一串无意义的数字,但有特定的结构,如果用户在拷贝或输入这串数字时出现错误,会被程序检查出来。更不会因乌龙指而将钱误转进别人的账户,比特币地址由33位Base58编码的数字或字母组成,可用的比特币地址理论上超过2160个,全世界约有263粒沙,比特币地址总数远远超过地球上所有沙的数量。错误输入的比特币地址恰好是别人的比特币地址的概率,


比特币从理论构建到技术实现,历经大卫·乔姆等杰出程序员数十年的技术接力,才由中本聪完成达阵。它允许财富以纯信息、零成本的形式发送给全世界任何人--这种事是2009年前人们闻所未闻的。它的作用将不会立刻显示出效果,尤其是对普通用户来说。但是,就像非对称加密技术一样,它若干年后将被证明是交流电一样伟大的发明。


区块链整合了现有的技术,形成了包含五大要素的创新体系结构


.分布式。区块链的参与者在现实世界中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在区块链中则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每个管理完整节点的参与者都需要维护账簿的完整副本,该副本会在有新交易发生时进行更新。更具体地说,节点是参与者拥有或使用的计算机,可以运行共识算法。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查看账簿的全部内容,但无权更改,除非遵循预先制定的规则。


2.加密。区块链采用公钥或私钥等技术,以安全、半匿名(参与者使用假名)的方式记录区块中的数据。参与者掌控着自己的个人身份和其他信息,在交易中只共享必要的信息。


3.不可篡改。交易完成后的记录会经过加密签名,加盖时间戳,并按时间顺序添加至账簿。只有在参与者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交易记录才能被破坏或以其他方式更改,这样的协议被称作“分叉”(fork)。


4.通证化。区块链上的交易和其他交互均涉及价值的安全交换,这些价值以“通证” (token)(1)的形式来呈现。通证让数字市场更高效,而创建通证(通证化)的目的有多个方面。通证可以用数字形式来表示实体资产,可以作为回报机制来激励网络参与者,也可以用于创造和交换新的价值形式。此外,通证还支持区块链上的个人和企业参与者掌控自己的数据。


5.去中心化。维护网络信息和网络运行规则的是分布式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或者称为多个节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中心化意味着不存在单个实体控制所有计算机和信息,或单个实体制定规则。每个节点维护相同的加密副本,并保存网络中的记录。由所有完整节点运行的共识机制(2)负责交易的验证和审批。这种去中心化的、共识驱动的系统架构意味着,由中央权威机构进行组织治理已不再是必需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欺诈和恶意交易。


区块链的五大要素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支持两个以上互不相识的参与者在数字环境中安全地交互。这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区块链的价值就会受限,甚至被破坏。


对于这个问题,行业内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新技术发展的某个时期往往会出现机会主义的参与者,他们试图以模糊不清或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定义市场,用“数据库”一词来描述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区块链不是数据库。尽管技术供应商有时会介绍说区块链就是一种数据库,但两者有几大关键区别。例如,与数据库不同,区块链不是通用的信息存储方式。此外,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则支持信息的读取、写入、删除或更改。最重要的是,数据库虽然可以分发给多个参与方,但存在单一的中央管理员,而在区块链中,管理通过共识来实现。中心化的管理与区块链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在其他场合中,我们也看到过误导性宣传。例如,技术供应商会偷换区块链的概念,推销使用了区块链的某些技术或少数设计要素的成套产品或服务。某些科技公司正在开发所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并要求供应链合作伙伴使用,从而让合作伙伴更依赖它们的生态。


事实上,区块链还不成熟,组织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区块链,如何发挥其价值。许多人只会利用他们能理解并知道如何管理的要素来开展实践。因此,就目前正在开发的大部分所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我们在本章开头已经列出了一些)来说,它们仅仅使用了区块链五大要素中的一部分。开发者甚至可能不需要区块链就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在85%的此类项目中,传统的数据架构可以做得与区块链一样好,甚至更好。

区块链赋能的3种社会模式


随着区块链和商业的发展,你将有能力更好地参与公平、开放、数字赋能的全球经济和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元化的企业、个人和物将根据各自的需求开展互动和运营,从而赚取利润、创造价值。然而,这样的世界尚未成定局。


横轴代表了治理结构的持续演变,即从完全中心化到完全去中心化。持续演变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去中心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便在区块链中也是如此。如今,某些行业及行业内的公司因自身的特点而高度中心化,另一些行业则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不过,即使考虑到行业差异,沿着横轴发展的重大演变仍然需要依靠区块链。如果组织想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去中心化治理,就必须运用区块链或其他形式的数字账簿技术。只有这样,包括自治的参与者在内的所有经济参与者才能开展交易,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只有基于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无须中介机构参与的交易才成为可能。


学到了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计算机化的方式,支持网络中的两个以上参与者在没有中介机构的情况下交换资产。在传统上,这样的中介机构会从交易中分成。我们定义的区块链包含五大要素,即分布式、加密、不可篡改、通证化和去中心化。这些要素将共同创造一个可信的环境,支持价值的创造和分享。就实现的难易程度而言,这些要素各不相同。其中,去中心化的实施最富挑战,因为这需要企业接受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治理。


●你应该怎么做?


作为领导者,你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更积极的去中心化有利于业务发展。留给你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因为具备所有五大要素的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将于2023年左右开始发展。在此之后不久,我们还会看到集成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和社会环境,自治的智能体将拥有资产价值和交易价值。你必须知道如何做好准备,在没有中心参与者协调的情况下,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进行交互。


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的5种原型


1.错失恐惧症型:对区块链这类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即你的组织关注创新,并且把握着当前的趋势。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潜在客户的更多关注。而通过制造“错失恐惧症”,这也可以迫使竞争对手向这个领域投入时间和资源。


2.特洛伊木马型:从外部来看这些解决方案很有吸引力。这些解决方案的背后往往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着看似强大的技术基础,并解决了行业中现存的难以解决、影响广泛的问题。然而,使用这些解决方案后,企业私有的数据、流程和商业活动就会暴露,同时无法获得对等的权利。


3.机会主义型:这些解决方案的目标是解决已知问题,把握已知机会。发起此类项目的公司会评估使用未经测试的新技术将带来的风险、与其他技术选择相比区块链方案的成本,以及可能创造的价值。这些解决方案虽然受区块链的启发,但不会考虑如何推进去中心化的发展。


4.进化型:一些组织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并打算随着技术的成熟向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演进。为了保持未来这种过渡的可能性,项目所有者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系统架构、做出运营决策,并确保它们支持去中心化和通证化。这个解决方案未来可以发展为一种网络,不需要任何机构授权即可连接生态内的所有参与者。


5.区块链原生型:第五种也是最后一种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的原型,是“诞生在区块链上”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常来自创业公司或创新项目,在区块链的基础上为现有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新市场,或提供了颠覆性的方法。未来,它们可以向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演进


卫·弗隆:“你可能不知道,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让我去开发区块链的。”


在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或创造价值方面,由“错失恐惧症”驱动的区块链项目不太可能发挥作用,但它们并非全无意义。对区块链这类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可以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你的组织关注创新,并且把握着当前的趋势。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潜在客户的更多关注。而通过制造“错失恐惧症”,这也可以迫使竞争对手在这个领域投入时间和资源。


然而,领导者需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非常了解区块链就以为有了安全感,而是需要谨慎地控制对这类解决方案的资金投入。如果一个项目未能创造价值,一些领导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尝试了区块链,失败只是因为应用场景不对。如果来自“错失恐惧症”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太多,区块链在商业界的信誉就会受到损害。此外,如果领导者坚持在企业中强行实施区块链解决方案,那么往往会增加现有系统和流程的负担,并产生额外的成本,同时也无法提升效率。


特洛伊木马型解决方案 在这类原型中,一个或一群强大的行业参与者开发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并邀请(甚至要求)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使用。从定义来看,这些解决方案属于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因为解决方案的所有者是单一的或者数量有限。虽然这些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会使用诸如“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系统的特性之一)等术语,但所有权的中心化清晰地表明,系统设计肯定是中心化的。


由于从外部来看这些解决方案很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将其称作“特洛伊木马”。这些解决方案的背后往往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着看似强大的技术基础,并解决了行业中现存的、难以解决的、影响广泛的问题。然而,使用这些解决方案后,企业私有的数据、流程和商业活动就会暴露,同时无法获得对等的权利。用商业货币的方法来分析,特洛伊木马型解决方案要求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自身数据的控制,并接受一些合同条款,以获得进入市场和使用技术的权利。


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将在2023年之前主导市场。这些解决方案利用了区块链五大关键设计要素中的三个,通常可以解决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已知的数据共享和工作流程问题。精心设计的解决方案可以发挥作用,但你还需要衡量风险和成本。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去中心化要素,因此,在没有第三方验证的情况下,互不相识的参与者无法开展交易或价值交换。相反,这些解决方案通常由单一或数量有限的参与者拥有,且参与权存在限制。因此,根据解决方案的具体设计和目标,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等商业货币可以由单一参与者或某个参与者群体控制。根据中心化程度的不同,我们提出了5种区块链解决方案原型,包括错失恐惧症型解决方案(大部分是组织内部的项目)、特洛伊木马型解决方案(如沃尔玛)、机会主义型解决方案(如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进化型解决方案(如瑞典的Lantmäteriet)以及区块链原生型解决方案(如沃尔夫大学)。


对组织来说,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无法用于创造或交换新的价值形式,因为新的数字原生价值形式需要借助去中心化环境中的通证。因此,在区块链趋势图中,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不是终点,而是通向区块链完备阶段的中间站。


●你应该怎么做?


领导者可以运用4种商业货币,即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来评估和判断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前景,从而了解中长期的价值和风险。你可以向执行团队提出以下问题:你的组织计划如何推行区块链项目?哪些原型最符合你的战略?你如何管理商业货币?如果你已经利用区块链开展试点、概念验证或全面实施的项目,那么这些是否属于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如果是,网络数据保存在哪里?谁有权访问数据?谁来编制合同?


●下一步是什么?


在特定的市场、地区和价值链中,组织通过内部开发、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参与联盟来发展区块链项目。事实上,联盟一直是许多区块链活动背后的推动力量。与目标类似的合作伙伴分摊风险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好处,但参与联盟对组织来说也是一大挑战。你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把控制权拱手让给强大的中央参与者或竞争对手。那么,是否要参与联盟呢?这就是我们在下一章中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区块链协议,每家联盟的方法也略有不同,具体协议包括Linux基金会用于区块链上分布式账簿的开源工具Hyperledger,以及R3的开源区块链平台Corda。


如果关注同一个问题的多个联盟同时获得发展,那么竞争会变成什么样呢?从中心化的视角来看,如果有多个联盟可供选择,那么就会创造出有限竞争的环境,从而维持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联盟将参与者锁定至由中央中介机构推动的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联盟也因此成了维护市场的力量。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区块链即木马”的模式:以承诺的好处来吸引毫无戒心的企业领导者,最终限制他们的独立性。


另一种可能是联盟之间展开合作,推动新标准的制定。如果新标准中消除了中央权威机构,那么就可以鼓励市场的进入,促进竞争和创新,为互联的去中心化系统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联盟可以促进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向区块链完备解决方案转型,最终演进为区块链增强解决方案。因此,联盟有能力改变现状。


区块链有可能推动市场整合,也可能促进去中心化,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有些联盟的目标是推动市场力量的中心化,有些联盟则会随着区块链市场的成熟而逐步边缘化。某些团体由于无法解决治理和商业问题而不得不合并(如we.trade和Batavia)、解散,或是陷入停滞。另一些团体会开发系统,制定战略,推动去中心化,最终进化到区块链完备阶段。在区块链创新阶段,甚至随后的时期内,许多项目的核心都是各类联盟。我们先来看看当前市场上存在的联盟类型。


参与联盟,就是靠近你的对手 根据我们的统计,2019年全球范围内专注于区块链的联盟有100多家,同时还有更多的联盟正在组建中。联盟成员之间的关联千差万别,涉及行业、市场、技术和业务关系等。许多企业都加入了不止一个联盟。


行业联盟:目前最火热的联盟形式 知名度最高的区块链联盟大多都是基于行业关系。例如,总部设在瑞士楚格(Zug)的“能源网络基金会”(Energy Web Foundation),其目标是在能源供应链中发现和开发区块链应用场景;“区块链保险行业倡议”(Blockchain Insurance Industry Initiative, B3i)最初只是一个欧洲范围内的项目,旨在为再保险行业评估区块链创新;“移动开放区块链倡议”(Mobility Open Blockchain Initiative)吸引了来自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成员;“区块链交通联盟”(Blockchain in Transportation Alliance)则专注于为物流运输行业制定区块链使用标准。以行业为基础的区块链联盟通常关注行业内的共同问题,解决行业中的特定问题,比如客户身份验证、贸易融资、物流、认证和标准等。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联盟还会创建开放的论坛来探讨这些问题。


市场联盟:专注于应对市场挑战的联盟形式 某些联盟专注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市场面临的挑战,这些市场联盟也可能与行业有关。例如,伊莎贝尔集团虽然发源于比利时银行市场,但也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成为泛欧洲的供应商。俄罗斯金融科技协会(Russian FinTech Association)是另一个专注于市场的联盟,其受俄罗斯中央银行的监管。该协会推出了Masterchain区块链,用于开发和测试支付处理解决方案,在不需要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与欧盟之间的跨境支付。俄罗斯金融科技协会还重视与其他地区联盟的合作,其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的深圳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卢森堡的Infrachain、日本的区块链合作联盟,以及阿联酋的全球区块链理事会等。


技术联盟:以开发解决方案为核心的联盟形式 技术联盟的核心是作为解决方案开发首要原则的平台或技术方法。在这个领域有两个很有名的例子,分别是2015年由Linux基金会牵头的Hyperledger和2017年启动的“企业以太坊联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这两个联盟的目标都是推进组织之间的协作,优化账簿之间的兼容性。


另一个以技术为中心的联盟是R3。R3最初是金融服务机构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合作项目,也是开源平台Corda的开发者。它与金融服务业存在密切关联,又是Hyperledger项目的首批参与者之一,所以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联盟为你所用的大前提 领导者应该思考已开发的各类区块链解决方案属于哪种原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图3-1反映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领导者对每种区块链原型的体验,反之亦然。图3-1列出了每种原型与每个问题相关的内在风险程度。例如,如果某个联盟因为“错失恐惧症”而设计区块链解决方案,那么实际上它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的风险最高。如果联盟开发的是区块链原生型解决方案,那么就有极高的治理清晰度,相应风险就较小。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单个问题还是一组问题,你的回答都将帮助你确保风险最小化、机会最大化。


为何选择这个联盟? 你的组织是否了解区块链对客户战略意味着什么?你是否知道如何在市场上实现差异化?你想寻求哪些新机会?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同联盟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加入联盟之前,你应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此外,即便你和你的组织清楚自己的目标,但许多区块链联盟并非如此。这些联盟的存在似乎是基于从事某种工作的共同兴趣。它们可能会吸引很多成员加入,但如果不同成员的目标南辕北辙,对联盟的投入差异很大,那么联盟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就会面临挑战。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联盟关注的问题可能太庞大或范围太广。识别问题是一方面,就使用区块链开发解决方案的细节和根本原因达成共识是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如果问题太复杂,成员不愿意分享信息,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大相径庭,那么联盟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根据以往的经验,相较于目标宽泛的联盟,目标有限且明确的联盟效率更高。


明确知识产权所有权:谁是所有者? 在合作中,联盟的参与者提供了一系列专业知识。为了营造广泛参与的开放环境,联盟需要明确哪些智力资产属于参与组织,哪些属于联盟。因此,联盟需要明确定义知识产权的开发、捐赠和变现。


明确资金来源:谁来买单? 对联盟来说,资金来源永远是一大挑战。因此,联盟必须平衡好融资的可持续性和参与组织的期望。在这方面,R3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3最初只有少数几个持股的利益相关方,后来扩展为付费参与模式,并引入了会员制度,规模扩展到300多个成员和合作伙伴。成员众多的R3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源选择,与此同时,R3内部的利益相关方也更加多样化,它们的能力和目标也各不相同。领导者需要思考,在联盟与终端用户的互动中,技术提供商和专业服务公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评估不同成员的贡献,并对此进行价值确认、支付酬劳?付款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此外,对于这方面问题,平衡好联盟的财务灵活性和审计能力也至关重要。


明确治理规则:谁来做决策? 治理规则对联盟来说必不可少。成员的投票权是平等的,还是有所差别?投票权是付费获得还是选举获得?规则的制定是基于多数同意还是一致同意?谁负责联盟的运营?管理团队对谁负责?理事会是如何组织的?联盟应该定位为非营利性企业还是营利性企业?如何处理反对意见和各类关切?如何对待监管?哪些行业和司法管辖区的监管规定必须重视?具体规则是适用于整个联盟,还是只适用于特定的团队和项目,就像Hyperledger项目那样?随着业务和技术环境的变化,规则如何与时俱进?无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联盟都能以多种方式使用某个区块链解决方案,开展组织运营,记录并执行规则。


明确责任制度:谁对哪些事项负责? 明确谁是联盟的负责人和谁有发言权至关重要。联盟如何做决策?谁拥有投票权?如果决策或流程与政府监管机构或激进的利益相关方发生冲突,谁应该为此负责?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联盟有时可以作为中心化的行业参与者来运营。联盟支持多方将资源整合起来,以开发一个通用的数字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联盟是否也会导致责任制度的中心化。如果流程出了问题,那么共同开发流程的行为是否会造成连带责任?监管机构的监督对象是联盟,还是成员组织的资产负债表?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无法解决责任界定这个难题,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信息有利于建立纠纷处理机制,从而明确责任制度。


明确支付结构:谁从中受益? 联盟内部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同样很重要。谁可以优先获得联盟开发的解决方案的使用权?如果解决方案产生了利润,那么根据什么规则进行利润的分配或再投资?这些规则能否解决付款方的疑问?由于业务和行业现状、企业的规模和类型、成员使用解决方案的权利以及其他问题,目前,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式有很多种。平均分配能节约成本和利润,因此可能是最高效的方法,甚至可能也是最公平的做法,但如果不同成员对解决方案的使用差别很大,那么这种分配方式可能也不现实。在具体的操作中,参与者之间不太可能完全平等,尤其是在成员众多的群体中。考虑到这些复杂多变的因素,在加入联盟前,你应该了解联盟的利益分配规则,以及规则修订的政策.


明确对外沟通:谁对外发言并获得认可? 成员需要就联盟的对外沟通事宜制定通用规则。谁来制作公关和营销材料,谁需要了解这些材料并签字?如果个别成员参与了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那么该成员是否可以公开讨论此事?公开代表联盟的人员可以分享哪些信息以及与谁分享?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应该谈论什么?这些问题与多个成员组织的责任、合规性和质量控制有关。在为本书开展的研究中,我们采访了很多联盟成员,他们并不完全赞同其他成员对联盟的看法。不一致的沟通可能会破坏联盟的信任结构,导致不利的法律和商业后果。因此,联盟必须明确对外沟通的原则。


明确技术来源:如何做出技术决策? 区块链联盟常常开展测试或试点项目,其中大部分都会涉及第三方技术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对外部专业性的需求带来了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如何选择技术类型,如何付款,以及如何避免某些重要的成员对供应商产生偏见。联盟应该如何与所有成员分享技术实践中的经验和最佳案例?对于某家企业的解决方案集成,谁来买单?解决方案如何与现有的系统和流程兼容?在使用联盟开发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成员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如何就解决方案的升级和其他改动达成一致?需要采用哪些技术标准?联盟的技术选择会对某家企业的安全策略产生什么影响?也许最关键的是,成员企业的技术负债是否会增加?如果联盟开发的技术不适合单个成员的内部架构,这些成员就会面临额外的成本以及运营方面的问题。


明确退出策略:如何退出联盟? 联盟的规则通常都会定义成员加入的方式和条件。然而,如果成员的目标与联盟的目标不再一致,联盟通常不会明确说明成员应该如何退出。领导者需要知道加入和退出的规则,从而权衡加入联盟带来的收益,以及被锁定至某个生态系统所招致的风险。


成员对联盟的财务、技术、流程和数据所做的贡献有何边界?当联盟的目标不再适应成员的优先级时,你应该怎么办?明确的退出策略可以为你提供答案。


上区块链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介绍了通证在数字环境和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形式,而没有提及区块链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当通证用于区块链时,它们通常服务于以下三个目的中的一个。


首先,通证可以帮助通证发行者将现有价值最大化。如果通证的目的是让价值最大化,那么其设计就会鼓励客户做出令发行者直接或间接受益的行为。企业可以将现有资源通证化,并在区块链内进行管理,从而更方便地发布和追踪,促进持有者使用。这方面的具体案例包括奖励积分、身份信息通证,以及通证化的客户身份验证信息。通过这些举措,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促成更多的交易。在旅程规划的案例中,如果酒店面向接受额外服务(如房型升级)的旅客提供通证作为奖励,那么这种通证就可以促进价值最大化。


其次,通证可以代表价值,加密货币可以作为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字面上看,比特币代表的价值来自比特币“矿工”(14)运行算法,也即验证用户和交易的过程所消耗的电力与计算资源。就比特币来说,通证可以激励“矿工”参与网络的运行,所以也可以促使价值最大化。


虽然某些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接受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但大部分比特币交易仍然来自加密货币投机者。他们关注的是比特币相对于美元或其他货币的价值,或者说用法定货币来给比特币估值。除比特币之外,如果加密货币支持区块链网络参与者交易或分享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如能源合作项目、投资证券或房地产,那么加密货币也可以代表价值。再次回到旅程规划的案例,如果服务提供商将酒店优惠套餐等服务通证化,那么通证就代表了持有者可以享受的价值,这些通证也可以用于交易资产或服务。


最后,在区块链的帮助下,通证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类型。例如,通证可以支持参与者将以往难以变现或流动性差的资产变现。中国台北富邦银行总经理程耀辉曾表示:“区块链具备的能力可以使得资产支持通证,比如大型企业供应链生态中各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通证化,区块链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金融工具。”这方面的另一类案例来自专注于数据交换的新兴数字资产市场


去中心化的8个元素 从表面上看,去中心化机制的技术简单明了。区块链的设计中没有中央权威机构。根据规定了区块链上的互动方式的商业规则,关于其他参与者是否可信、交易是否有效等问题,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平等的一票投票权(one equal vote)。参与者作为节点参与区块链的运行,这些节点实际上是参与者拥有或使用的计算机,可以在每个交易区块通过时运行共识算法。(15)如果网络中至少51%的节点认可交易,那么交易就可以进行,随后,每个节点独立地将交易信息添加至区块链账簿的本地副本。共识机制的存在意味着,单个节点遗漏或故意复制某笔交易、重复计算某项资产,以及欺诈活动等均不太可能出现。基于一节点一票(one node, one vote)的策略,即便没有中央权威机构,区块链也可以解决身份认证和交易验证方面的挑战。


然而,去中心化机制面临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整个机制还涉及区块链如何为某个解决方案定义并执行业务规则,谁可以作为网络中的完整节点参与进来,以及如何根据参与者的贡献来分配回报。总体而言,根据治理方法、经济模式和技术的不同,在区块链中运行的去中心化机制主要包含以下8个元素。


治理方法


· 决策:参与者允许在没有中央权威机构的情况下,在区块链上记录和执行决策。


· 参与:只要具备适当的基础设施并同意遵守运营条款,任何人或物都可以充当完整节点。


· 商业所有权和监督:不存在任何单个实体或联盟可以掌控区块链创造的大部分价值。这种平等的分享模式既适用于资金,也适用于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等商业货币。


经济模式


· 资金来源:不存在任何单个实体或联盟为区块链提供流动性,或为此负责。健全的经济模式支撑着区块链平台。


· 回报分配:根据提前商定的透明的规则,区块链公平地将回报分配给所有运行共识算法的节点。


技术


· 技术架构:区块链依靠共识算法和一节点一票的策略来认证参与者、验证交易。


· 协议开发:解决方案和输入的源代码来自多方,通常遵循开源模式。


· 网络治理:不存在任何对区块链上的节点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单个实体或联盟。参与者掌握着主动权,并拥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

网络治理:不存在任何对区块链上的节点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单个实体或联盟。参与者掌握着主动权,并拥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


这8个元素中的每一个或多或少都可以去中心化,相互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依赖关系。例如,如果某个区块链存在单一或一组所有者(如中心化的商业治理),那么这个区块链就可能会通过中心化协调的技术架构来加强中心化。这样的设计意味着这个区块链不需要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因此只能算是区块链创新的原型。与此相反,参与者彼此之间不认识的开放参与模式,则有可能依靠由共识机制驱动的技术架构来建立信任。


进一步审视治理方法 尽管目前区块链还存在技术局限性,但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些局限性并不是企业对去中心化犹豫不决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来自组织层面的阻力。


许多领导者告诉我们,区块链要求将决策控制权交给算法,这令他们感到很困扰。如果不清楚且无法知道网络中的交易对手是谁,毫无疑问,领导者都会心生顾虑,并想要弄明白,从你没有所有权或控制权的资源(即区块链)中获取价值意味着什么。这些复杂的治理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中心化的决策 在区块链中,算法负责执行包含在代码中的商业规则和决策。与此同时,领导者必须放弃对决策的控制权,并阐明某项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便将其转换为代码。


放弃决策控制权听起来可能是巨大的飞跃,然而,部分商业领导者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将核心系统和流程外包,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去中心化环境的基础。


用于在区块链上执行决策的代码保存在智能合约中,这些合约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简单的智能合约可以处理个人的决策和流程;复杂的智能合约则建立了一整套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整个运营职能的决策方式,比如包括从采购到收费在内的供应链管理中的所有财务工作。在区块链领域,这些复杂的合约被称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相当于业务线的主体,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包含业务运营所需的全部规则。这些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易和价值创造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参照物。作为独立的业务,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可以根据程序中的代码做出全部决策,并执行所有流程。如果进一步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体(AI agents),商业决策就可以由在区块链上运行的智能系统来做出。


以这样的方式交出决策控制权的理念似乎很激进,然而,这并不会在一开始就发生。首先,你需要将为人熟知的决策流程(如招聘和员工考评)放至区块链,然后推动项目管理和融资等其他流程的去中心化,最终去中心化才会覆盖公司的全部职能。类似地,在向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你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流程或市场中已经高度标准化、代码化或自动化,并且与现有环境相适应的部分。


去中心化的参与 作为区块链治理的元素之一,参与指的是在给定必要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哪些人或物可以成为网络中的节点。在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中,任何人或物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成为完整的节点。对于去中心化参与,常见的同义词包括“公开网络”或“无授权网络”。中心化参与模式和无授权网络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也被称作非公开网络、有授权网络,或企业级区块链。


中心化参与模式的逻辑是让所有参与者都明确知晓他们正与谁打交道,并遵守现有的组织规则和经营规则。许多领导者都表示,与未知的对手互动或交易令人不安。然而,一个包含所有已知参与者的中心化系统无法发挥出区块链的基本优势。


可以这样说,有授权的区块链就像一辆配备了桨的摩托艇。实际上,摩托艇根本就用不着桨,那为什么还要提供这些工具呢?


去中心化的商业治理 谁拥有区块链?谁来监督区块链的治理?如果有人遭受损失或出现其他问题,谁来负责?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中,谁掌握着所有权?答案既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所有人:没有任何单一参与者能控制全部,但每个参与者都会通过运行完整的节点和共识算法,以及为开源协议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做出贡献,来参与区块链的维护和运营。


从表面上看,共有的所有权意味着参与者可以分摊网络成本,但去中心化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成本。例如,运行共识算法(如比特币挖矿过程)意味着节点需要消耗一定的算力和能源。网络和系统的安全保障也会产生成本。


影响治理的另一个问题是社区是否团结。作为实现去中心化的技术手段,共识算法通常基于大多数规则(majority rule)。如果网络引入新规则,愿景和目标转变,而某些节点对此不认可,就会导致网络分裂,或称分叉。如果网络成员就目标出现了分歧,并决定分成两个独立的网络(例如,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时,就会发生区块链分叉。分叉也可能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例如,2016年,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项目失败,为了解决问题,以太坊社区便选择了分叉。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分叉都会对区块链的技术、商业和法律层面造成影响。如果商业领袖想要确保任务关键型系统的可持续性,那么分叉就意味着麻烦。


动态变化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8个元素在运行过程中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由共识驱动、公平创造价值和分配价值的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这8个组成元素都是动态的,其去中心化程度会不断变化。下面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索这些元素的动态特性。


由去中心化架构协调的、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区块链。关于网络如何向去中心化架构演进,比特币区块链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由于区块链具有开放性和点对点的特性,节点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加入和退出,技术架构和网络治理将随着节点的加入和退出而改变。比特币设计了奖励机制,所有节点都会因为维护网络和运行共识算法而获得比特币奖励。这种奖励机制促进了网络中的活动。节点可以主动在比特币区块链中挖矿,运行这些节点的人就被称作“矿工”。随着账簿的规模不断扩大,“矿工”需要更强大的算力,以更快的速度去运行共识算法。


去中心化的价值 在所有关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传统行业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阻力。目前,很少有传统行业会开发包含全部五大要素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关于为什么不应该去中心化,我们听到过许许多多理由,其中最常见的是:


· 中心化系统的交易清算速度比去中心化系统快。


· 出于信息安全或监管方面的原因,必须由身份已知的参与者来控制区块链。


· 合作伙伴不支持去中心化。


· 中心化系统的能耗较低。


· 交易涉及的数据量太大以及业务流程太复杂都阻碍了去中心化。


· 之所以需要中心化(并获得控制权),是因为网络参与者不具备独立运行节点的技术能力。


· 区块链参与者不希望暴露自己的交易数据和身份信息。


乍看上去,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也符合现今的情况。考虑到当前的技术能力,中心化系统的运行速度往往更快,能耗也较低(取决于运行架构),并且能更好地处理涉及大量描述性数据的交易。此外,中心化模式能帮助监管者更好地控制整个系统,让实力强大的参与者管理并掌控标准化流程和价值链,同时也便于信息系统团队进行管理。


然而,这些理由只适用于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而并不适用于区块链的中心化设计。对这种数据管理方式的需求,通常是由于在与可信任的合作伙伴打交道的过程中,你需要或希望中心化的协调和监督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些是自我强加的约束。如果坚持中心化,你就无法想象在去中心化的业务环境中会出现哪些可能性,而只是将区块链技术硬塞到组织现有的自上而下的中心化架构中。这种顽固的心态正在造成一种矛盾的战略。


去中心化系统重新定义了系统参与模式,即从“赢家通吃”(winner-take-all)的模式转向更公平的模式。新的模式根据参与者的贡献来分配回报,同时确保了责任透明。对于第1章中介绍的商业货币,即数据、参与权、合同和技术,这种公平的分配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正如我们此前所指出的,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货币,因此,对数据的访问和控制(通过合同实现)于建立数字能力而言尤为重要。当然,访问和控制并不是一回事,但两者在中心化的交易环境中会合而为一。例如,在亚马逊或阿里巴巴等数字平台上,或是在区块链创新的特洛伊木马型或机会主义型解决方案中,参与者不得不提供自己的私有数据,从而隐性地为使用平台和解决方案付费。除了从每笔销售或每次服务收费中抽成之外,平台所有者还会收集参与者的私有数据。对平台来说,费用收入是一次性的,但随着平台开拓广告、产品植入、产品设计、供应链合作等业务,数据的价值将成倍地放大。总而言之,中心化环境的运行是基于非正式的合同,这种合同要求参与者放弃数据控制权,以获取平台提供的客户或技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像区块链这样的去中心化环境提供了另一种方案,使得在数字环境中参与者对数据的访问和控制实行独立处理的设想成为可能。正如第4章所述,通证化可以帮助参与者,无论是人、组织还是物,收集可交易数据,并与交易对象共享全部或部分数据,从而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将通证化与去中心化结合起来,参与者就可以控制信息分享的方式,从而确保从中创造的价值属于自己。如果数据所有者不知情,第三方就不可能协商决定数据交换。此外,在去中心化环境中,身份管理和权限管理工具等额外技术,以及零知识证明(16)等保密系统,让参与者可以更严密地控制他们分享哪些信息、与谁共享,以及如何共享。例如,企业可以将保密数据提供给对方,同时在底层的详细信息方面有所保留。这种能力将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金融服务业中的企业银行领域,贸易金融正在用这种方法来优化采购订单的发布流程。借助eTradeConnect等平台,在不分享客户数据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交换彼此掌握的企业财务信息,避免过度授信。


去中心化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去中心化包括三大类八个元素:治理方法(决策、参与、商业所有权和监督)、经济模式(资金来源和回报分配)、技术(技术架构、协议开发和网络治理)。这些元素共同决定了解决方案中的区块链如何定义并执行业务规则,谁可以参与其中及其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根据参与者的贡献来分配回报。


●你应该怎么做?


如果想要利用区块链解决方案,你就必须尝试去中心化。你可以从简单的行政决策开始,逐步扩展到复杂的管理和领导决策,然后是组织运营和组织的商业模式。组织的变革能力及其文化是最大的阻力来源,因此,你需要尽早考虑通证在激励和回报机制中的作用。高度中心化的组织也可以引入某些去中心化的理念,以便为新经济体系奠定基础。不要继续观望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关于数字变革,过去20年的经验揭示了行业内的传统企业是如何被逐步淘汰的。它们之所以失败,不仅是因为新的竞争者进入了市场,还因为新的竞争者利用了未受传统企业重视的发现客户的新方法。生存和发展,将取决于你自己的创造性颠覆力。


区块链时代如何做好领导者


对于与传统层级制度相比,在去中心化和去层级化的区块链驱动环境中所需的领导风格与行为将呈现以下变革趋势


中心化区块链组织的概念并不容易。这种组织运营着一个或多个由共识机制驱动的增强型区块链。人们与去中心化组织联系和互动的方式将与今天常见的方式截然不同。人们的组织方式、从事的活动、执行时间及原因,以及通过工作获得的激励和回报等,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去中心化区块链组织中,组织结构和占主导地位的领导方式都很有可能发生变化。


关于区块链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变化,一个有趣的转折在于,我们将看到专为组织设计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将提供构建和分配领导角色的新方式,并支持团队就项目或角色达成一致。例如,总部位于伦敦的创业公司Colony开发了一种解决方案,并将其定位为技术栈中的“人力资本层”。该公司支持组织自定义其所从事的工作,并将架构和人才需求分解为可操作的模块。


第一层的用户创建“聚落”(即一个组织),随后定义关联至一系列任务的工作域(如金融、法律和市场营销)。这些工作域是聚落中最小的工作单元。无论在何种环境中,聚落都使用标准的术语来描述参与者在聚落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管理者定义需要完成的任务,员工完成这些任务,评估者判断员工完成的任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参与者通过执行任务来赢得声誉,从而获得特定的角色,比如管理者、员工或评估者。根据客观判断,高质量完成的任务越多,参与者的声誉就越好。声誉越好,参与者在聚落中可以扮演的领导角色就越多,从聚落创造的价值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多。Colony精英管理理念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如果参与者不再做出贡献,他的声誉就会下降。早期投资无法让参与者获得任何终生价值。在一个围绕着工作质量水平来建设的环境中,魅力、偏好、吸引力、在哪儿上学、朋友是谁等因素都不会产生影响。没有人可以篡改自己的影响力,激励和回报的基础是持续不断的贡献。


区块链相关的组织架构和领导行为,我们将重新审视蜂群。蜂群的架构展示了与区块链领导模式有关的几个特点。


第一,蜂群内部的协调是去中心化的。从技术上说,蜂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群体。蜂群中没有领袖,参与者也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所有人都可以加入蜂群:参与者自行选择加入蜂群,并在其中进行自我管理。这表明,成功的区块链模式领导者应该擅长制定目标或提出问题,并鼓励合适的参与者加入项目。清晰的目标框架、明确的预期结果和具体的激励机制将吸引参与者的加入,并促使参与者采取有利于个人和整个网络的行动。类似Colony或Bounty0x(一个任务发布区块链解决方案)这样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就提供了技术机制,能帮助组织和参与者执行目标。


第二,蜂群的规模和活动范围都是动态的。对于组建或参与灵活团队的领导者,或是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中采取双模式(24)的领导者来说,他们很熟悉这样的团队发展方式。区块链模式领导者需要具备类似于灵活领导者的技能。他们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厘清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识别各类需求。区块链模式领导者不会自上而下地进行沟通,而是将可能互不了解的人、物和资源连接在一起。在设备变得足够智能,能够发现彼此并进行互动之前,领导者会一直这样做。


第三,蜂群会对它们所处的环境做出反应并不断适应环境。如果成员接收到新信息,他们就可以自动调整行动方案。在这种环境中,领导者也需要迅速掌握新的信息。如果有证据表明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领导者就不应该执着于5年战略计划或其他预先确定的目标。对于与传统层级制度相比,在去中心化和去层级化的区块链驱动环境中所需的领导风格和行为,图8-1进行了总结。


数字化环境中吸引人才,组织就必须重视影响力日益增大的合同工模式和零工模式。在现实世界中,全球化的人才招募行业已经非常强大,并且仍在不断发展。这个行业根据短期需求来协助雇主寻找人才。交通行业的来福车(Lyft)和优步等零工经济平台,以及在非交通行业提供劳务服务的TaskRabbit、Upwork和中国自客推出的小灯塔,发展出了一种触达劳务提供者的机制。摩根大通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自2013年以来,参与此类平台的美国劳动者数量增长了3倍。在西欧,按国家划分,据信有9%~22%的劳动者从事过来自这些数字平台的工作。大型组织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的潜力,目前正利用零工模式来补充自己的员工队伍。普华永道启动了“普华永道人才交换”项目,以满足经常变化的人员需求。《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建立了专有的“人才网络”,用于吸引自由撰稿记者。总体来看,在2018年,仅美国就有1600多万劳动者是合同工、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通过数字方式从事劳务工作,这无疑是发展趋势。然而,当前的机制是将劳动者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然后确认工作成果并发放薪酬,这种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区块链创业公司正在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以协调零工工作。 区块链已经被应用于人才招聘和人才管理,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正尝试用区块链解决方案来验证申请者的资格。区块链创业公司APPII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与我们此前介绍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类似,这个平台上的工具支持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并更新相关证书。这些应用案例与层级化的组织架构兼容,并且是从组织的角度来设计的,所以适用于现今的层级化环境。在我们看来,Colony的双向平衡的做法,即在领导者评估员工的同时让员工可以评估领导者,为未来提供了一种更有趣、更有价值的模式。正如图8-1所示,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变为更灵活的扁平化结构,这意味着向集体共治的转变,而集体共治正是美捷步采用的组织模式。


集体共治中的人员承担项目,定义并完成各自的目标,并在获得新技能或发现新机会时调整目标。实际上,劳动者(包括人和物)可以选择是否承担某项任务或参与某个项目,而不会像在当前的大多数环境中那样被动地接受分配。更重要的是,在内部的人才库和外部的去中心化劳动力队伍中,这种自主选择参与的模式都可以轻松应用。在具体运行中,这种模型可以通过一组通证化数据来标识所有参与者,这些数据记录了他们的技能、知识、凭证、可靠性、首选计划,以及过去取得的成绩。卢宾表示,ConsenSys正在尝试一种通证回报系统,比如奖励填写入职信息的人,或是将他们的技能资料放入通证化钱包,他们可以借助这个钱包参与各种项目。同样的方式也适用于领导者。


通过对信息的获取,这种彻底的透明可以让工作环境更客观、更公平。技术带来的另一个选择是预测市场(futarchy)。在这种治理模式中,企业社区会首先定义某类企业的成功标准,然后使用预测技术来确定哪些做法最有可能带来预期的结果。经济学家罗宾·汉森(Robin Hanson)将预测市场视为政府的一种组织模式,而这种模式也被区块链社区广泛接受。目前已经出现了Augur、Stox、Gnosis、AlphaCast和HiveMind等预测市场。


这些市场可以更好地预见特定项目的需求和可能做出的贡献。领导者和普通员工都将根据具体产出来接受评估,获得薪酬和回报(以通证的形式)。相较于受欢迎程度、人际关系和公开自我宣传的能力,实际业绩对薪资水平和奖金的影响会更大。在匿名的环境中,基于种族、年龄、性取向或身体特征的歧视将逐渐减少。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随着我们编写出更好的智能代码,在匿名的环境中,算法歧视(algorithmic bias)也将被消除。人们如果能够一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那么多年前犯的错在评估中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回报不再基于领导者发出的“权威证明”,而是基于合作者给予的“能力证明”。回报发放的流程以及回报控制权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如果劳动者知道自己能获得更多回报,他们是否会做出更多贡献?领导者是否会长期投资于自己的同事,以及他们负责的项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