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叶子
地球上的叶子

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Time is fair to everyone

区块链漫谈

谈区块链,是不能避开“币”的问题的,否则就是“掩耳盗铃”。但是区块链不等于币,币更不等于区块链,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必须有币,但是有些区块链没有币也是不行的。所以有“有币区块链”和“无币区块链”之说。

区块链中的币和代币


“Coin”是币,“Token”是“代币”,也被翻译为“通证”,即“通用的证明”的意思。绝大多数人,笼统地把两个都称为“币”,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谈区块链,是不能避开“币”的问题的,否则就是“掩耳盗铃”。但是区块链不等于币,币更不等于区块链,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必须有币,但是有些区块链没有币也是不行的。所以有“有币区块链”和“无币区块链”之说。


本来意义上的区块链的“币”都是“公链”的“GAS”(燃料),因为链是需要节点和矿工的,矿工就是节点的建设者和运维者,矿工支持链的运转是需要进行投资和获取回报的,基于链的应用、交易等,是需要成本的,因此需要“GAS”,也就是“币”。基于公链原生的“币”,一般被称为“Coin”。


“Token”本质上是一种权益的证明,因此也分为“权益型代币”和“功能性代币”。“Token”一般出现在基于公链诞生的各种应用型的区块链项目上。“权益性代币”更加接近于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该“Token”的项目或者公司的股权;而“功能性代币”是在使用该应用过程中为了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生态建设和激励媒介。所以,“权益性代币”的定价和升值基础一般是项目本身发展的未来的价值;而“功能性代币”的定价和升值基础一般是项目中业务、服务的定价或者是未来使用该应用的用户的数量多少及项目的经济模型设计的通缩所造成的稀缺性。


需要不需要有币,本质上是区块链项目本身的定位和经济模型所决定的。比如公链项目一般都有币,而联盟链和私有链一般不需要有币。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公链项目的参与人是不特定的,是完全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每个人都可以去贡献也可以使用。但是公链的开发、维护、节点的建设和运行,都是需要有人参与和付出的,如果没有币,那么他们的回报从哪里来?没有基于币的合理的经济模型,就没有人愿意参与到其中来了。而联盟链和私有链的投资和收益都是有固定的、特定的对象的,所以可以没有币。


举个例子:区块链公链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网络开发语言,比如 C++、Java 之类的,是一种底层的支撑技术。但是和开发语言不同的是,公链除了技术本身的迭代进化之外,还需要节点去进行分布式记账、交易与维护。其一:如果用传统的法币模式,在技术产生效益之前,或者说产生的效益不够大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参与的各方的积极性?其二:如果用传统的法币模式,各参与方之间,如何进行实时、有效、快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结算?答案很明显!


— 币指的是任何拥有独立区块链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XRP 等)

— 替代币指的是比特币以外的其他币。

— 代币是没有自己的区块链,而是依附于其他区块链的加密货币。 代币会从自己依附的区块链技术中获益。 (ERC-20 代币…)


币指的是任何拥有独立区块链的加密货币 — 例如比特币。


此类加密货币都是从头开始开发,其更为广泛的网络设计也有着明确目的。 例如,比特币是具备安全固定货币政策的反审查储值手段和交换媒介。 比特币的原生代币 BTC(即比特币)是市场上流动性最强的加密货币,在加密货币领域拥有最高的市值和已实现市值。


币项目通常从过去的技术或其他加密货币中汲取灵感,并将它们融合到一个满足特定目的的创新网络。


作为币的另一范例,以太坊的以太币(ETH)则是智能合约平台的原生币,用于创建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运行的通用计算机程序。 相比金融数据,以太坊更专注于从游戏到社交媒体无所不包的所有程序数据。 Ether 用于发送/接收、管理资产、支付 gas 费用以及与网络中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交互。


代币是各类智能合约平台(如以太坊)的特殊费用载体,用户可以在此类平台上创建、发行并管理代币(主区块链的衍生品)。


例如,2017 年的 ICO 热潮就是由以太坊的 ERC-20 代币标准推动的,该标准基本上是一种协议,用于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代币(不包括以太币 ETH),此类代币可以相互兑换。 项目通过智能合约在以太坊上公布或开发应用程序,并且发行该应用程序的原生代币,在此过程中直接向以太币 ETH 投资者筹集资金。


代币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占据了独特地位,它们在应用程序生态系统中充当“实用型”代币,用于激励某些行为或支付费用。 例如,流行的 ERC-20 代币 Dai 就是以太坊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MakerDAO 的一部分。 MakerDAO 是用户使用信贷工具的方式,例如使用 Dai 进行借出/借入操作等,而 Dai 则经过专门设计,其价值保持稳定。 类似 Dai 的 ERC-20 代币可以兑换任何其他 ERC-20 代币或其他基于以太坊的标准(即 ERC-721),以太币 ETH 也在可兑换范围内。


因此,正如 Dai 与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关系,在一个币种的广义加密货币/区块链网络中,代币是依具体应用程序而定的。


除了 Dai 之外,其他代币还包括 Maker (MKR)、0x、Augur (REP)、Komodo (KMD) 以及 Golem (GNT)。


币需要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才能相互兑换,因为不同币种是在不同的非标准化代码协议上开发的。 与之相反的是,以太坊上的各类代币(例如 ERC-20)由于都在标准化的代码协议上开发,所以能够通过内部应用程序相互兑换并且摩擦极小。


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具有挑战性,但了解各类加密货币之间的基本区别可以帮助您在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管理风险并做出更好的决策。


ICO vs IPO:狂野投资


你可能知道“首次公开募股”(IPO),一家公司通过出售部分股份给机构投资者,而这些机构投资者又向证券交易所的公众出售股票。公众对IPO感到兴奋,因为任何有经纪帐户的人都可以购买像Snapchat这样的公司的股份。


ICO是同一件事吗? 既是,又不是。IPO和ICO都被公司用来筹集资金。 主要的(和非常重要的)差异就是监管。上市公司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并具有一系列的法律要求和正式的流程。ICO目前是不受管制的,处于蛮荒的“狂野西部”地带。


总的来说,在ICO方面似乎有很多混乱和不确定性。 有人认为,ICO已经变成了一个“反常和不可持续的凯恩斯选美大赛(投机行为)”。支持者则很乐观,声称ICO是风险投资的一种新形式。


双方的观点不一,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边上一头雾水。


协议的一个例子是电信中使用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TCP是用于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分组级别交换消息的一组规则。TCP保证数据包将被传递,并且它们将以和它们发送的相同顺序被传送。 协议的另一个例子是互联网协议(IP),它是一组在互联网地址级发送和接收消息的规则,它主要规定了互联网上的数据包格式和寻址方案。


![TCP/IP协议


](https://images.mirror-media.xyz/publication-images/va3KuS5SamiGlysSDoBrP.png?height=682&width=714)


在讨论区块链时,术语“协议”是指通过区块链来实现的“加密经济规则”,以便在区块链的点对点网络中保持分布式的一致性。


加密经济规则是管理去中心化数字经济的规则:


(1)使用公钥加密进行认证


(2)通过经济激励,以确保遵守规则


例如,比特币的区块链,矿工验证每一个比特币交易,提供经济激励,这反过来也保护网络。


这些财务激励究竟是什么?


代币


对矿工的经济激励来自于比特币区块链之上的代币——比特币。矿工使用计算能力来验证交易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


一般来说,当你听到“加密货币代币”或简称“代币”这个术语时,它们指的是比特币等代币,这些代币是建立在区块链之上,代表你拥有并可转让给其他人的数字资产。


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区块链上创建代币。例如,最容易理解的是比特币这类内在代币,它直接构建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 你也可以选择分叉比特币区块链,并创建新的代币例如ZCash、莱特币、Monero等。 **或者你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区块链技术,并在此之上构建代币,比如以太坊,**在以太坊区块链之上的代币是“以太币”。


……你甚至可以在以太坊区块链之上创建代币,Gnosis(GNO)和Augur(REP)就是个例子。 这也许令人困惑,因为“以太币”是建立在以太币区块链之上的内在代币。 稍后我会在后面解释。你只需要明白,在以太币区块链之外建立其他代币是可能的。


把代币和传统货币做类比可以帮助你理解,你可以将代币视为货币本身(例如美元,欧元等),把区块链协议视为货币政策。


这里的主要要点是,每个代币都基于某个底层的区块链——无论是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区块链,还是其他的分叉/新区块链。


不管涉及的加密货币是什么,代币是有价值的,因为区块链提供了不可变的、去中心化的、不可伪造的资产操作的骨干。


了解到比特币和底层的区块链。 我们也了解了确定区块链规则的协议,以及建立在其上的代币。这些技术使我们重新思考了我们将钱定义为数字化、易于转移、安全和去中心的东西。


但重要的一点是,时代货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之一。除了货币之外,区块链的真正吸引人之处在于它揭示了(1)协议和(2)应用的潜在未来。


(1)协议


加密货币开发者的最终梦想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区块链技术从头开始构建新的和改进的通信协议。 正在开发的用于加密货币的协议有可能解决困扰互联网的集中化问题。


关于这种协议有哪些例子?


包括支付协议,身份,域名系统,云计算,声誉系统等等。今天许多这些系统是高度集中的(例如,Stripe,PayPal,Google,Amazon),并且在网络上没有一个默认值或标准。


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区块链技术能够带来去中心化、开放、安全的协议,以构建加密货币之外的用例。


(2)应用


区块链能够带来“去中心化的应用”


去中心化应用或“dApp”是构建在区块链之上的应用。它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 比特币使用脚本系统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脚本是一个简单的指令列表。 所以比特币的脚本语言使我们能够编写一个每个事务记录的脚本。 脚本的目的是定义收件人必须满足的要求才能访问正在传输的比特币。


对于典型的比特币传输,脚本将定义花费者必须提供的内容:


1、散列时匹配包含在脚本中的目标地址的公钥


2、签名,显示刚刚提供的公开密钥对应的私钥证明


但交易可以发送的参数有一些灵活性。 例如,我们可以编写一个脚本,该脚本说“这个交易只有有两个私钥才有效”。 所以本质上,这种脚本语言现在可以让我们对移动资金的规则进行编码,或更普遍地,编码任何信息的规则,而不需要我们信任第三方遵循的一套规则。我们只需要相信代码。


因为比特币具有这种脚本语言,所以可以使用这种语言来构建在区块链上进行交互的某些类型的应用程序。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构建使用比特币交易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


例如,假设我们要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众筹应用。 你可能有一套规则,关于如何将资金从一方转移(或传达)到另一方,并通过脚本语言编码。 那么应用程序的用户可以运作一个由区块链控制的众筹项目。


这是dApps背后的主要思想:定义特定应用程序的一组分散的规则。 这套规则位于公共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而不是一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中央服务器,如Facebook或亚马逊)。 这使它能够受到自主权的约束,并且能对抗审查制度。


以太坊是在2015年推出的一种加密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 它被设计为比比特币区块链更广泛的协议,而不仅仅是创建和记录区块链网络中的原生代币。


正如以太坊白皮书中所写:


“以太坊的目的是为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创建一个可替代的协议,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权衡,我们认为这对于大型分布式应用将非常有用,特别强调快速开发时间,对小型、并且很少使用应用的安全性。以及不同应用有效地进行交互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以太坊通过构建本质上上是最终的抽象基础层来实现:一种具有内置图灵完整编程语言的区块链,允许任何人编写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在这些应用可以创建自己的所有权,交易格式的任意规则。


以太坊

以太坊


实质上,以太坊只是一个基于交易的状态机:我们从“成因状态”开始,并逐步执行交易,将其转换成最终状态。 最终的状态就是我们接受的作为以太坊世界当前状态的规范版本。


比特币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内在代币,以太币是以太坊区块链内在代币。


和比特币一样,以太坊区块链包含一个类似交易事件的日志。用户使用“日志”将以太币发送给彼此,并且激励矿工在网络内验证和保护这些交易。


但不仅止于此,它可以从任何类型的计算机程序中填充更多种类的事件信息。


让我们来看看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以了解为什么这是可能的:


以太坊基本要素


首先是帐户。有两种类型的帐户:外部账户(EOAs)和合约账户。 两种帐户类型均具有以太网余额。


主要的区别在于,合约帐户中有一些与之相关的代码,而外部帐户则没有。 因此,合约帐户在执行相关代码时可以执行任何类型的计算。


接下来是所谓的交易,它们是加密签名的数据包,用于存储要从外部拥有的帐户发送到区块链上另一个帐户的消息。 当交易发送到合约帐户时,与合约帐户关联的代码由每个节点上的“以太坊虚拟机(EVM)”执行。


最后是消息。 消息允许合约帐户相互呼叫。 当合约帐户向另一个合约帐户发送消息时,与该帐户关联的代码被激活。 基本上,消息就像是交易,除了它是由合约帐户而不是外部账户生成的。


为什么建立智能合约很重要?


协议


**能够容易地在以太坊上构建智能合约的美好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任何人轻松地在以太坊之上建立新的协议。**请记住,协议只是传输信息时网络节点使用的一组规则。 智能合约允许我们做到这一点:在两方或多方之间创建一个自动可信赖的规则。

所以本质上有两种协议:


1、具有与之相关联的内在代币,用于经济激励


2、没有用于驱动经济激励的代币,仅仅用于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注意:这些类型的协议仍然可以具有与之相关的代币 - 例如代表网络中的成员资格,开放时共享市场等等。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不被用来带动一些经济激励。)


由于没有更好的名称,我将称之为第一类“加密代币协议”和第二种“加密协议”

代币


就像以太坊可以在其构建新协议一样,它也可以使用智能合约在其区块链之上构建新的代币。我们来称这种类型的代币“非内在代币”


在这方面,广义上我们可以将一个代币系统看作一个数据库,只需一个操作即可:从A中减去X个单位,并将X单位分配给B,条件是:


(i)A在交易前至少有X个单位


(ii)交易获得A批准


以太坊特别容易实现这样的代币系统。 更具体地说,ERC20代币接口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开发与现有以太坊生态系统(如开发工具,钱包和交换)兼容的代币。


此外,这些非内在代币可以存在于:


构建于以太坊上的独立代币(如上图所示)


与以太坊上构建的任何新的底层加密代币协议相关联,


与以太坊上构建的任何新的底层加密协议相关联

代币


就像以太坊可以在其构建新协议一样,它也可以使用智能合约在其区块链之上构建新的代币。我们来称这种类型的代币“非内在代币”


在这方面,广义上我们可以将一个代币系统看作一个数据库,只需一个操作即可:从A中减去X个单位,并将X单位分配给B,条件是:


(i)A在交易前至少有X个单位


(ii)交易获得A批准


以太坊特别容易实现这样的代币系统。 更具体地说,ERC20代币接口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开发与现有以太坊生态系统(如开发工具,钱包和交换)兼容的代币。


此外,这些非内在代币可以存在于:


构建于以太坊上的独立代币(如上图所示)


与以太坊上构建的任何新的底层加密代币协议相关联,


与以太坊上构建的任何新的底层加密协议相关联

先弄清楚应用和协议之间的区别。


应用VS协议


应用可以构建在一个或多个协议上。 一个例子是Augur,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测市场应用,建立在两个协议之上:


去中心化的oracle协议  


交换协议


去中心化的oracle协议是一种“加密代币协议”,它具有财务激励,可以通过使用Augur的代币(REP)来促成网络对现实世界事件的结果形成共识。 另一方面,交换协议是一个“加密协议”,并没有与其相关联的代币来驱动财务激励,而是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定义的一组规则,以便在彼此之间转移代币。


但是这些协议都不需要绑定到单个应用。理论上任何应用都可以建立在这些底层协议之上。

代币销售协议VS应用


此前,我提到了如何使用代币销售来推动新协议的开发和/或推动新应用的开发。


所以本质上,一个团队可以使用代币销售来给以下的项目融资:


区块链(例如Ripple)


建立在现有区块链上的加密代币协议


建立在现有区块链上的加密协议


建立在加密协议之上的应用


构建在加密代币协议之上的应用


基于加密协议和非加密代币协议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


基本上包含了所有。


最后一个是有趣的,因为要进行代币销售,应用甚至不需要根据协议构建。 我可以建立非营利组织,并使用代币作为资助项目的机制。 在这个意义上,代币销售只是传统应用程序融资的一种新方法。


所以投资者买这些代币,然后会发生什么?


视情况而定。当代币绑定到加密代币协议时,它们看起来更像以太币和比特币这样的内在代币,并用于驱动协议的开发和网络。但不是内在代币的情况下,代币只是代表一些更普遍的东西。 事实上,这些代币的灵活性足以代表很多不同的东西。


例如,假设我想建立一个去中心化存储服务。 我可以使用智能合约来构建存储协议,作为存储提供商和客户端之间的协议,定义将以什么价格存储什么数据。


然后,我将为此协议构建一个代币,并进行代币销售。 如果协议得到广泛使用,那么协议变得更有价值,这又可以增加代币的价值。 此外,作为这项服务的开发人员,我可以选择让用代币代表提供的服务的购买权。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创建代币的机制非常灵活,代币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东西:


去中心化应用中信用/会员资格


一部分利润/损失\资产/负债的权利


协议(或项目)的所有权或股权


公司投票权


没有其他功能,只是一个可以在加密货币中自由交易的数字资产


等等


有一些项目通过代币销售成功融资,包Augur,Antshares,Melonport,Gnosis,Antshare,Gnosis等等。 


正处在这样一个节点,以太坊不仅可以让我们轻松为构建去中心化的应用提供协议,而且可以帮助网络的形成,以太坊有两种方式实现:


1、资金


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代币销售使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地发布可交易代币,以筹集建立协议和/或应用的资金。 使用这笔钱,团队可以选择投资于销售,营销方面等来驱动网络。


2、用户


这是更有趣的一部分。**协议和去中心化应用可以通过代币销售作为获取早期贡献者和采用者的机制来解决网络效应问题。 协议或应用的早期采用者有动机购买代币,因为将来可能会升值。**所以本质上,代币可以帮助引导早期用户。


假设你要构建一个新的文件共享协议。你可以通过销售代币的方式获得一些早期采用者,投资者和对“买进”感兴趣的企业家。他们可能只是投机,或者可能真正相信产品。 在这一点上,他们成为协议本身的利益相关者,并在经济上投入。 然后,这些早期采用者中的一些可能成为建立在协议之上的产品的用户,或者在协议本身周围构建产品和服务,鼓励进一步推动协议的成功,以增加其代币的价值。 随着协议的采用,它增加了代币的价值,这进一步引起了更多的投资者,应用构建者和用户的关注,从而导致更多的应用等等。


以太坊建立了一个非常灵活的系统,在协议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创新。 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大量实验和创新的协议和应用。 其中许多将会失败,就像很多创业公司失败一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核心的协议和相关网络可能会成功被主流采用。


最后,一旦协议开始形成和规范化,我们将看到一大堆去中心化应用的建立。


一方面,找到早期采用者还不够。你还需要努力保持网络效应的增长,就像传统业务一样。 这意味着需要多年的努力来建立有用的应用并推动用户使用的增长。


其次,我注意到的另一个趋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代币销售都被用于驱动围绕特定应用的网络效应,而不是开放和去中心化的协议。 由于代币非常灵活,dApp开发人员正在创建耦合到dApp的代币,而不是可以在应用之间共享的标准化底层协议。 这可能导致协议的分裂。


第三,代币价值的初始增长主要是由于投机(由于建立平台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产生价值)。 因此,很可能会有很大的波动。 目前还不清楚我们如何能够减轻这一点,如果我们可以找出一种机制,以使代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下来。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代币价值的可行性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将代币的价值与协议或应用的价值相关联,类似于上市公司的股票与发行公司的股票的关系,或代表一些有价值的数字权利。 但截至今天,这些代币的价值仍然主要是投机。


第四,代币销售市场现在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泡沫。 由于证券法规难以将其作为股权销售(这是未注册的证券)(记住,代币可以代表任何东西,包括协议或应用程序中的权益),开发人员不会这样做。 相反,它们将其视为众筹。虽然有一些项目以这种方式获得了所需的资本,而避免了监管的麻烦,但是长尾项目只是利用ICO市场的高需求来筹集数百万美元的资本,其中一些甚至竟然是彻底的骗局, 我们希望这些人群能够让群众聚集起来,共同建立共同的公益事业,而不是欺骗。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呢?


除了这些问题,在代币销售成为一种可行的资金形式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代币销售的正确设计和结构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代币可以视为一种安全的投资?如何监管这种代币销售?


个人投资者用什么标准来评估代币销售? (团队,商业模式等)


投资者如何保证以安全合法的方式管理销售过程?


是否需要有一个机制在公司持有人之间分配公司的清算价值的一部分?股息?


代币持有人可以通过投票权在协议、应用程序中进行控制吗?


募集资金后,如何花钱?


投资者可以使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构建协议或应用的团队,根据长期计划和愿景执行的信任?


将代币的智能合约移交到直接使用以太网而不是每个协议创建一个新的代币更有效吗?


对投资者的损益有何影响?


如果销售代币成为创业公司募集资金的新途径,传统风险投资人会怎样呢?


代币经济学一词囊括了影响加密货币价值的各类因素。这个术语首先是指由创立者设计的加密货币的经济结构。以下是在研究加密货币的代币经济学时需要考察的一些关键要素。 

代币供应


对任何商品和服务而言,供应和需求都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加密货币也是如此。下面是衡量代币供应的几项关键指标。 


第一个是最大供应量,即预设代码规定的代币数量上限。比特币的最大供应量为2100万。莱特币的硬顶是8400万,币安币的最大供应量是2亿。


有些代币没有供应量上限。以太坊网络的以太币供应量每年都在增加。USDT、USDC和BUSD等稳定币不存在最大供应量,因为这些币是基于支持储备量发行的。理论上,这些币种的供应量可以不断增加。狗狗币和Polkadot是另外两种没有供应上限的加密货币。


第二个指标是流通供应量,即流通中的代币数量。代币可以铸造和销毁,或者以其他方式锁定。这对代币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查看代币供应量,就能大概了解最终会生成多少代币。

代币效用


代币效用是指代币的既定用途。例如,币安币的效用包括为BNB链提供动力,在BNB链上支付交易费和享受交易费折扣,以及作为BNB链生态系统上的社区效用代币。用户还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的各种产品质押币安币,赚取额外收入。


代币还有许多其他用例。治理代币的持有人有权对代币协议的更改进行投票。稳定币可作为货币使用,而证券型代币则代表了金融资产。例如,一家公司可以在首次代币发行(ICO)期间发行代币化股票,授予持有人所有权和股息。


这些都可以帮助您确定一种代币的潜在用例,对了解该代币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分析代币分配 


除供应和需求外,还需要了解代币的分配方式。大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采取的行为有所不同。了解持有代币的实体类型后,您可以进一步推断持有者可能如何交易,而他们的交易方式将左右代币的价值。 


一般而言,有两种推出和分配代币的方式:公平推出和预挖后推出。公平推出是指在代币被铸造和分配给公众之前,没有人先行入手或进行小范围分配。比特币和狗狗币都采取了这种推出方法。 


第二种方式中的预挖指的是在将加密货币在提供给公众之前,先铸造一部分并分配给一个特定的群体。以太坊和币安币就进行了预挖。 


一般而言,您需要注意代币的分配是否平均。通常情况下,由一些大型机构持有绝大部分代币意味着风险较大。如果耐心的投资者和创始团队持有多数代币,持有者的利益会更加一致,更可能取得长期成功。 


您还要了解一下代币的锁定和释放时间表,看看是否会有大量代币进入流通,从而给代币的价值带来下行压力。 

了解代币的销毁情况


许多加密项目会定期销毁代币,这意味着一些代币会永久退出流通。 


例如,币安币采用销毁代币的方式使部分代币退出流通,从而减少总供应量。币安币的预挖量为2亿枚。截至2022年6月,币安币的总供应量为165,116,760枚。未来还有大量币安币会被销毁,直至剩余量为最初总供应量的50%。这意味着BNB的总供应量将减少到1亿。同样,以太坊在2021年也开始销毁以太币以减少其总供应量。 


减少代币供应,即为通货紧缩。相反,不断扩大代币通盈,即为通货膨胀。 

激励机制


代币的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激励参与者从而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是代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比特币中的区块补贴和交易费用设计堪称简洁模型的典范。


权益证明机制是另一种越发普遍的验证方法。在这一设计下,参与者需要锁定代币来验证交易。一般来说,锁定的代币越多,被选为验证者并因验证交易而获得奖励的机会就越大。这也意味着,如果验证者试图破坏网络,他们自己的资产将面临风险。这些设定激励参与者诚实行事,能够保持协议的稳健性。 


许多DeFi项目都利用了创新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快速增长。在加密货币借贷平台Compound上,投资者可以在Compound协议中存入加密货币,收取利息,并获得COMP代币作为额外的奖励。此外,COMP代币还是Compound协议的治理代币。这些设计协调了Compound与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有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区块链项目发行代币的作用有四个:


一是众筹开发资金


二是激励系统参与者


三是为资产定价


四是标记资产


除了四个作用,代币还具备两大机制属性:一是具有交换价值的资源币;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币 。


那么结合代币的作用和价值,我们看如果要做一个无币区块链项目,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如果发行代币是为了众筹资金,解决开发成本的问题,那很简单,找人出钱就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出手,公开各种区块链项目信息,不就是因为有钱吗!(对);


第二如果发币是为了激励系统参与者,这个要看是什么系统,通常情况下纯粹的公链系统是去中心化且开源的系统,的确需要激励参与者,这个是确定绕不开的,所以只要不做公链也不需要发币,做联盟链、私有链或者技术升级就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


第三如果发行代币是为了给资产(商品)定价,这个场景通常是平台交易的需求,比如积分通兑时需要锚定的那个通用积分是需要系统发行一个原来不存在的虚拟资产的。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直接用法币来定价,或者用特定积分而非代币来实现也是可以的,现在的电商平台、各种互联网应用不是都在用法币进行资产定价吗,所以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不考虑;


第四如果发行代币是为了标记资产,这个确实是区块链的核心特征,任何有形资产或数字资产上链的标志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记也就是Token,这是区块链可以实现数字资产确权的价值所在。


1.联盟链不需要发币:比如金融系统的联盟链,他们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整个产品体系中的清算、结算问题,这个钱大家出,这个账大家记,实际上这个成本与节省下来的比起来微不足道,据说全世界每年银行间结算费用有200亿美元,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至少降低50%的费用。同时这件事由各家银行联合做,其可信度足够高,没有必要搞个完全的去中心化平台。


2.私有链不需要发币:私有链通常是为企业产品赋能的方式,是可以直接用来赚钱的,比如电子合同、电子交易信息存证服务,开发者只需跟监管部门联合记账即可,每笔存证服务收取一定费用,这是个不错的买卖。还有奢饰品的防伪溯源,通过区块链降低打假成本,对于像LV这样的大品牌是非常划算的。


3.企业内部的系统安全升级不需要发币:这就更好理解,企业中的日常检查、审计、预算管理、数据永久保存等场景都可以用区块链来解决,根本不需要发行代币。


最后还要考虑一下代币的价值实现问题。不管是叫代币还是叫Token,其背后的价值作用才是根本,很多人在争论数字货币到底有没有价值,这种争论其实是缺乏认知的表现,价值的本质是人的感觉,任何事物的价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人心目中同样的事物价值感也是不同的,当价值通过价格表达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就无法接受了。


你可以说一个破碗就花好几万的人太疯狂了,你不能说那个碗根本没有价值,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他没有价值,而那个买碗的人能证明它有价值,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个时候你看到的是交换价值。


代币的价值也是一样,比特币也好、以太坊也好其价格都是交换价值的体现,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区块链代币使用价值的体现呢,这就是我们对区块链落地的期待,当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使用权、一段音乐的播放权都被用Token标记为数字资产后,这种Token的价值就体现为使用价值。


实际上代币的概念一直难以理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认真思考其背后含义,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到现阶段,我们能看到代币的两大分类,我称之为资源币和资产币。


何为资源币,这个资源是类比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空气、水、土地、矿产,这些都是地球上有的,原本不归属任何人的,这个就是自然资源,他们有什么用呢,没有人类的开发他们对人来说就都是毫无用处的。如果区块链是在建造一个新的数字数字世界,比特币、以太坊这些看上去没什么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数字世界的资源。


同质化代币的开发方式决定了每一个代币都是相同的。一个同质化代币可以与任何一个同类代币进行交换。这些代币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同质化代币可以互换。


事实上,“同质化”是加密货币的本质区别所在,大部分加密货币是同质化的。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币就是同质化的。一个比特币(或其中一部分)可以与另一个代币互换,因为它们代表相同的价值。以太币也是如此。


同质化代币可分割,并且不是独一无二的。此外,同质化代币简化了交换和交易流程,因为“同质化”意味着不同代币具有相同价值。在加密货币领域中,大多数同质化代币是使用以太坊区块链的 ERC-20 标准发行的。


一开始可能很难理解同质化和非同质化的区别,但实际上非常简单。同质化意味着可互换。所以,相同的同质化物品具有相同的价值。它们之间可以进行交换,因此具有可互换性。


最简单的例子是美元货币。如果别人欠您 1 美元,您知道他会还您 1 美元,但不是还您同一张美元钞票。您会接受任何种类的美元,比方说 4 个 25 美分,因为您想要得到美元的价值,而不是同一张美元钞票。换句话说,美元是同质化的。也就是说,“同质化”是指一种资产能够与其他同类资产进行互换。例如,石油或金条等大宗商品都属于同质化资产。


而非同质化资产不能互换。每一个非同质化资产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任何其他资产的价值都不相同。


非同质化资产一般是收藏品,但也不全是。比如,一辆汽车就是一个非同质化商品。如果您把车送去维修,对方给您另一辆车况更好的车先用着,您会很高兴。如果这辆车的车况还不如您自己的车,您就会不高兴。但这辆车和您的车价值不同,所以它是非同质化商品。


再比如,您的祖父把一块旧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您。从情感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没有其他手表具有这块手表的价值。或者,如果您创作了一件对您来说很特别的艺术品,没有其他物品能有同样的价值,所以这件艺术品是非同质化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