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叶子
地球上的叶子

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Time is fair to everyone

严肃的人,尽量用人类的语言

哲学专业人士误解的哲学常识:


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是一个假设(假如我思考,那么我一定存在)也不是一个推理(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他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包括意志、认知、感受、怀疑和想象)的直接作用。意识直接肯定我的存在,“我=思”,即这个世界我可以怀疑一切,包括我的身体、宇宙万物的一切,但是我不能怀疑当下正在思考的我的“思想”不存在,因为我一旦停止思想,就算其他事物都存在,我也无法相信我存在。

笛卡尔这种身心二元论,开启了西方理性主义的思潮。他认为思想(灵魂)是一种独立的实体,可以肯定自身的存在,不需要依附身体。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乱玩文字,比如有的喜欢说:“我哭故我在”、“我浪故我在”,其实这些都可能是个幻觉;有的甚至反着说:“我在故我思”,其实这如果按照笛卡尔理念也是不对的,你存在并不能代表你在思,但是如果你思考的那一瞬间,你就必须存在,因为如果你不存在,那到底谁在思呢?

2、奥卡姆的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确是一种经验主义理念,这种理念在于强调我们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到月亮不要联想到地上霜,不要随意加上个人情感与猜测,而且人特别容易被语言左右,所以要尽可能简单扼要说出实在事物(关于语言与思维问题,是另一个大问题了)。

奥卡姆的剃刀原则是为了获得更自由的意志,这在当下成了我们很多人提倡的“断舍离”的源泉。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奥卡姆的剃刀原则有着更深刻的目标,即为了安放人与神的关系。奥卡姆的威廉是虔诚的基督徒,由于当时天主教腐化严重,所以他的目标是维护基督教的神的自由与力量,他认为身为一个人最核心的目标是自由,要想自由必须“断舍离”,但是自由意志必须以上帝为终点,他说:

意志除非以神为最高目的,否则在指向任何东西的时候,难免会有忧虑与哀愁。

就是说我们自由一定要有界限,这个界限就是上帝。如果你指向外界其他,都会随着外界一切的变动而起伏,你永远活在担忧和哀愁中,永无止境的欲望会让你永远得不到自由,所以唯有上帝的永恒可以承载。

而当下的很多人不能理解“断舍离”的本质是为了“清心见性”,唯有在宗教的宗教的背景下才可以说清楚何为“断舍离”,所以他们经常坚持不下来,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断舍离终极目标“是什么而盲目追求过程。

3、维特根斯坦:“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只能保持沈默”。他的这句话是针对语言与思维对世界认知的关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 一切命题都可以分析为它的逻辑形式,但逻辑形式本身不可说。但是按照他在〈逻辑哲学论〉中的逻辑推论,如果命题可以表述为逻辑,那么他必须使用同样同样具有逻辑形式的命题,但这与前面形成了自相矛盾,这样一来,它就是在用逻辑形式表达逻辑形式本身。故,他得出命题逻辑形式是不可说的。
  • 一个命题的逻辑性质本身也是不可说的。这里的逻辑性质本身不仅指代逻辑命题,而且指向了一切处在语言与世界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路德维西认为一切正是由于具备这种关系才被称作命题,但是这种逻辑关系和结构本身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即我们不能用命题去表达它自身的逻辑性质,不然,我们用来表达这种性质的命题本身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同样坠入了了自相矛盾。
  • 基于命题是一种事实或者实在的逻辑图像,故传统的用于表达形而上学的命题并不是真正的命题,故它们没有表达链接语言和世界的逻辑形式。故,形而上学命题同样不可说。
  • 类似形而上学,一切关于美学、伦理学、道德和宗教学同样不可说。因为灵魂和上帝都不在宗教之中,所以它们命题对世界来说没有意义。

以上,是路德维西强调的“不可说”大致内容,但是很多非哲学专业的人却理解错了重点,他们以为路德维西强调的是语言的“乏力”与思维的“深刻”,其实恰恰相反,路德维西告知我们哲学的重点就在于那些“不可说之物”,虽然他们不可说,但是,它们可以显示出来,即通过语言表达本身感受到语言逻辑形式的存在,或者通过感知到真善美的对象而领悟真善美意义的存在,以及通过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而获得宗教信仰的情感,这才是哲学的重点。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