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公民對談
阿Q公民對談

作家是以说真话为己任的人。 文人骚客|NGOer P2p难民 |政治抑郁愛好者 生於西元一九八九年國際寬容日 Facebook: @Qhr.Xn Telegram: @Hiv_viH Instagram: @1989_1116 ★我编撰的微信付费訂閱合理《积极生活日历》👉http://t.cn/A6crMNcS 歡迎支持彩虹公益🌈💪 多谢嗮!🙏

从广州到温州的绿皮火车沿途风景

1


凌晨三点半的乐清,夜色轻寒,我带上钥匙走路去两公里外的24小时便利店觅食。


回到老家就必须习惯,这山岙边的小城镇,这个点公鸡已经在撕心裂肺地打鸣,叫得呆惯了大城市的「晚睡星人」夜不能寐。


经过一片拆迁后待开发的空地,我抬头望天,夜空心事重重,布满大片龟裂的云,月光如狼牙从云层中探出,让地上的人心生恐怖,不由疾步向灯火通明处沉淫。


忽然想起在李安最近宣传新片的采访视频,频繁提到「恍兮惚兮」这个词……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些道理,关于城市与家人存在的意义。

2


这一年来的时局动荡,似乎从去年夏天的MeToo开始延烧,秩序的崩塌渐渐被可视化。


我看到从朋友圈、微博、脸书到生活里的芸芸众生急着纷纷站队如同热锅中跳脚的蝼蚁。例如,我认识较多的公益人和支持公益之人士——我曾以为是最能支持多元视角、具备脱离评判的能力,也最能体现文明和先进性的人的圈子 ,都不能免俗地开始刷存在感、参与网络暴力,反智反常识之程度,让我深深地开始怀疑我身处的这个世界,其实远比我想象的要更绝望……


9月4日我看到香港特首在电视讲话中说「家人、朋友因不同见解而反目」这句话时,我似乎在苦中作乐地,思忖这个哲学议题:家人真正奥义是什么?为什么家人和朋友不一样?家人又是否可以像朋友一样自由地选择?




3


中国人很重视「家」的意识,有说法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家。而这个家,其实更深的渊源是「家族意识」,在《乡土中国》里提到的「差序格局」下,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是必然。


而当它遭遇到当前的党文化、改革开放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产生化学反应,剧烈矛盾的存在亦是必然——它体现在浩浩荡荡、兵慌马乱的时代中每一个小家庭里,一幕幕代际关系矛盾,一道道原生家庭创伤,一张张年轻面孔淡漠表情背后的沮丧。


从小父母离异,对我而言像歌里唱的「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这是我对家庭的认知,也让充满强烈情感的我从小就开始站队,产生很深的俄狄浦斯情结,而母亲却在我成年的那年病逝了。


《黄莉莉演讲:家暴是一种犯罪》


作为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我无法原谅父亲和奶奶的家庭,却不得不受依赖于这个家而成长,这便是我自身矛盾的必然。如同这些让我夜不能寐的鸡鸣,让我咬牙切齿地发誓一旦有机会必定远走高飞。


4.


后来我收到母亲的遗产,投资P2p养活自己,然后远走高飞到大城市,结识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专业的朋友,参加了两次上海醒来死亡体验馆……我才终于渐渐意识到,对于人生而言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反转字:生死


学诚法师把人生分为四个层次:生存,生活,生命,生死。


在差序格局下的中国,朋友是用来解决生存、生活、生命中的诛多事宜,处理「如何能活得好」这个问题;而包括爱人在内的家人,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的,也就是如何能平静、坦然地面对死亡而不是带着疼痛和残念,如何能死若秋叶之静美?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忙忙碌碌地争名逐利,我们患得患失,而到大限将至之时,我们只能剩下一个需要,那就是直面死亡的需要,这也是临终关怀致力于决解的问题。


如何高质量的直面死亡?答:获得内心的平静,才能离开得很宁静。有人问蔡康永最怕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最怕「死不干净」,我想就是指这个。再进一步诠释,是向死而生时的「不着急」和「不害怕」,前者取决于对一些未了欲望之管理,例如交代好身后事、遗产配置。后者抛开哲学素养的辅助催化,不害怕来自于生命中意义感的满足程度——常言道:没活够的人最怕死,「活够」便是指生命意义感充分满足的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活够」?我认为主要是成长阶段能感受到家人无条件的爱,也就是家庭支持的圆满,这是人生幸福的基石。而后,能够获得自信心的建立,获得来自外部环境的正向反馈——也就是志向的达成,这是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归结为来自社会的爱,即社会支持。


能在生命里获得足够的爱和尊重,是一个人能够拥有弹性的心理,去面对必然发生的挫败与痛苦,以及直面生命最终极的苦难——死亡的重要前提。它能让生命真正地绽放,活出如夏花般绚烂之色彩,这种本真的色彩在岁月中煜煜生辉,让浓重如死亡的悲哀都黯然失色……这是我所认为的,生命最积极的面相。


,这才是人们终其一生所追寻的解决生死问题的钥匙,它来自于你一生所积累、沉泻的养料……也就是爱,在一生最后的那一刻结出果实。


而在生命初期家庭的滋养,是这个果实赖以生存的土壤……如果原生家庭不能给予,他就会试图从爱人那儿弥补,而惯性会让这个过程无比坚难,如同无土而生的植株。

反转字:愛之夢反转字


5


幸福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疗愈童年。——阿德勒


古人纵观天象,面对浩瀚宇宙,韶光易逝,面对天地赤诚揭示的本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贱,为了远离颠倒梦想、无有恐怖,人类发明了光,发明了在夜间通明的灯火,来遮蔽风沙星辰和魑魅魍魉,发明物欲横流的城市来占据每一寸时光,用空虚填满空虚,以纸酒金迷、声色犬马饰盖天地不仁的亘古吟唱。


繁华的城市把死亡小心翼翼地与生活隔离开来,生老病死本是稀松平常,但医院的绝症通知书之于现代人却是天大的打击。


人类因城市而变得更脆弱,因为城市关心生存、生活、生命,但不关心生死——城市像是朋友,而不是家人。消费主义横行将人类旋空于钢筋丛林中,不上不下地沉沦着,远离土壤的本源,与大自然断开链接,消磨哺乳类动物的本性,否认生物性之后又把人异化成机器般存在于劳动雇佣关系里,不上不下地沉沦着……


而在这浮华世界中依然繁衍着一个个小小的英雄梦想,叫做「家」,它让一切恍兮惚兮、如戏如梦的经历变得有意义。 我们在尘世中寻寻觅觅,找个爱人,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正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借由这一股向上的力量,凝结成一方小小的命运共同体,去抵御各自生命终将到来的无常。


最近在学习的一本书



李银河说,家人的爱是唯一以分离为目的的爱;龙应台说,目送时,不必追。


现在我渐渐明白,分离前要充分的相聚,分离才不会是一场流亡;要想坦然做到放手不追,必先拥抱、笑着流泪。



明白了没有尽头是一切的终点 
爱情才能是死生中最生的一瞥 
- 《Zoea》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