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
柯林

无定形

我的2019年总结

因为matters上根本没人看我写东西,所以觉得在这里写总结是最合适的。

总体而言,2019年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受生而为人的丰富的痛苦和喜悦。同时,我的生活中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让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叩问自己究竟想要如何生活。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2019年中做的很多事情颠覆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同时也重新塑造了我的认知,我知道,自己必将看到更为广袤的世界和瑰丽的图景。

2019年,我从“何种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最深入的表达人类感情?”这个问题出发,开始接触游戏设计,这其中也包含了我对寻找潜在的独立艺术生长点的想法。另外也是因为我当时创作了一些剧本作品,以及有非常多的点子,有一部分我写成了小说,但是也有我无法容纳进小说的部分,我希望能够借助游戏表达出来。

独立游戏并没有让我失望,我现在依然觉得game jam这种即兴创作形式是非常罕见的可以以完全无等级无层级公平判断创意的活动形式。而我在北京参加的两场game jam,也让我感到了它能够最大程度的包含不同身份的人加入活动,并且给予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以支持和活力,game jam是北京唯一给我留下好印象的地方。我第一次参加global game jam的时候不仅对游戏开发缺乏了解,而且没有任何认识的人,但是我还是在知道这个活动的当天订了去北京的票和青旅,同时根据官方信息询问有没有可以组队的朋友(因为我还挺喜欢冒险的)。机缘巧合,一个曾经在KTV打工后来自学成为程序员的小哥非常友好地把我拉到了他们的队伍中,他是个非常害羞的人,但是只要打开unity整个人就会完全沉浸其中,他写程序的时候非常享受,只要站在这个人旁边就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喜悦。(具体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在我其他的文章里有提到)而在作品展示的时候,我试玩了很多其他组的作品,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看到了游戏作为表达方式的潜力,不过当时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点。在展示期间我认识了我的“师傅”,因为他的作品展示做的逻辑非常清晰,一看就是经过非常好的训练,虽然作品完成度有限,但因为逻辑清楚,他可以随时从自己设计的框架中拓展出新的内容,然后我就去找他咨询了很多我当时的困惑。“师傅”人很好,给我推荐了很多游戏让我去做反推,包括我自己写的案子也会找他看,后来七月份再次参加比赛做训练的时候,“师傅”还请我吃饭,“我现在家里有小孩之后,时间就没那么多了,想尝试什么就尝试,不过我也会坚持继续做游戏的。”这个已经在游戏行业待了八年的从业者身上没有丝毫的油腻和颓废,只是在默默规划自己新作品的进度和能够完成的时间(我后来才发现这点很不容易,因为我也见过很多因为行业压力过大受挫严重而变得尖酸的人)。1月份的game jam结束之后我主要在寻找游戏行业的实习,但是被大厂拒了很多次,回头想想老天爷可能是不想让我那么劳累。game jam游戏视频:https://b23.tv/av52728451

然后到四月份参加核聚变的时候,我就直接咨询了很多独立游戏或者是游戏公司是否需要实习生,当时问到正在做《形骸骑士》(这个游戏现在已经发售了,质量在国产游戏之中算是上乘,今年在国内外都有获奖和报道,有兴趣的推荐购买一下)的公司,当时聊的算是比较开心吧,不过因为当时学校好像有什么事情,要交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还是啥,我就没有去。算是比较遗憾吧,因为我挺喜欢他们公司的气氛。

然后六月份本科毕业,写了一篇内容很复杂不太好归类的本科毕业论文,选的是比较文学方向,本来我写这篇就有开玩笑的成分在,我制造了一个怪物,然后想看看对方如何应对。不过这并没有带来什么反应,老师们也只是给我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分数而已。

值得提及的是我因为之前选修水课的学分有点问题,导致我最后一个学期不得不选修了一门选修,作为文科生的我极限操作选了数学建模,然后还非常酸爽地做了深圳杯数学建模比赛的题,不过是跟一起选课的大一同学组队做的,不过大一的同学非常可爱,后来我们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由于成绩计入的时间比较晚,导致我成功地延期毕业,7月底毕业证才发下来(然后我又极限操作等到九月再去拿的,这是后话)。

我其实在做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慢慢在考虑是否申请一个国外的游戏设计的研究生(虽然我已经本校保研了),当时也联系了一些人,比如已经在app store 上发售自己游戏的灭老师,游戏评论写的深入浅出又有意思的界外魔老师,在USC读硕士的夙夜小姐姐,都是非常非常优秀的人,我跟着学了很多东西。另外indienova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不管是机制设计还是像素画制作的学习,另外indienova还有很多非常热情和很有想法的小伙伴,在诺娃水群也可以每天接收来自沙雕网友的关怀(笑)。

然后在本科毕业大概前两三个月,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机会(zach工作室发售他们的游戏设计草稿,然后indienova那边负责中文版和印刷,我加了群打算买),我意外的认识了我同校的一些同学(同样对草稿感兴趣),这里面跟我聊的最来的是小可,这里必须要推荐一下他写的数学科普以及他在知乎上发起的geek学院项目(帮助初中生和高中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详情请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75211346 ,非常神奇的一点是,我们有三年的时间都在一个校园里,然后甚至因为学校安排的原因,有一年住在同一栋宿舍楼,但是我们一直都没有时间认识哈哈哈。因为小可大四在北大交流,毕业之后直接去法国读数学了,所以我们至今也没见过面。这个人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上的理解和我非常相像,他所做的工作也是对国内的数学教育非常有帮助的。现在我们也在合作做一些游戏,也是跟数学相关的。算是毕业之前的意外收获吧。

刚才说到自己想去申请游戏设计的硕士,7月初的时候便又参加了ciga game jam, 

global game jam是全球活动,ciga game jam 则是由中国独立游戏联盟举办的国内项目,这次还是跟上次的程序小哥组队,然后加上了另外的几个新朋友,因为我之前没有总结过这此活动的经历,所以就写的详细一点。

首先是去北京的那天下暴雨,我又非常作死的想找一家非常便宜的青旅凑合一下,最后选择了一家一晚上50块钱的青旅(回头想想我真的太敢了),然后好不容易找到地方之后,发现非常破旧,楼里根本没有灯,然后水泥地水泥墙,不过万幸老板是个好人,里面住的人也是好人。比赛是晚上六点开始,不间断持续48小时。我把东西放下之后就快六点了,而且我也不太熟悉北京的路况,跟着导航还走错路了,然后中间一直不停暴雨。等我好不容易到场的时候,基本上已经精疲力尽,不过我到场的时人并不多,估计是雨下的实在太大,不过我们组的美术小哥已经到了,bonny。他是一个同性恋者,自由职业平时接一些动画外包,平时喜欢画肌肉男(之前看过他画的肌肉版林克)但是其他的画风他也完全可以hold住。他是从家(廊坊)来的,因为家里有病人,所以参加完比赛之后就要接着回去。为了方便起见,他直接买了个折叠床带了过来。bonny性格很温和,但是爱憎分明,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他绝对会正面跟对方交锋。接着来的是bonny的朋友,“公主”哥。一个男的给自己取昵称叫“公主”,也是个神奇的人。“公主”之前在某游戏公司当主策,然后现在在考虑自己创业。“公主”当年本打算艺考走艺术生的道路,结果在艺考之前查出来是色盲,于是他就读了北航的计算机(线上教育那种),对计算机和美术都有了解的他后来开始做游戏,不过他并不甘心于此,为了更深入理解游戏设计,他又报了一个北师大的心理学在职硕士(或者是类似的啥),他很喜欢做项目,以及把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用在游戏上,“公主”算是我们里面最大的了,所以作为大哥,他给我们买了很多好吃的,然后场地的空间比较小,他又买了插座之类。当时“公主”哥带着他老婆一起来的,也是一个非常温和善良的好人。最后结束的之后大家一起照了合照。然后第三个来的是捷哥,他是北京某医院的出纳,平时是一天白班一天夜班休一天这样,比赛第一天的时候他刚上完夜班回家睡觉,然后来了比赛场地。除了上班,捷哥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进行游戏开发,他给自己报了原画班,然后也学了程序,捷哥说来game jam让他感觉生活是不一样的,还有另外的方式可以生活。

然后是洛克,洛克在北京一家VR教育公司上班,他之前在steam上发行过自己的游戏,但是销量不太好,他很受打击甚至觉得自己不太有设计才华。说归说,洛克的基础能力非常扎实,作为策划,他也有很好的协调程序和美术的能力。

最后是第一次就跟我组队的程序小哥树根,树根做过KTV服务员,干过旅游业,密室逃脱,等等,他之前很痛苦因为他很不擅长跟人交际但却从事服务行业。因为喜欢游戏设计(非常喜欢任天堂),树根自学了程序,现在在一家独立游戏工作室上班。

因为开发过程中非常紧张和辛苦,我中间也没有回50元旅馆,只是把东西放在了那里,然后中间困的时候就睡在bonny的折叠床上。比赛的题目是一张图,大概是关于人的个性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还比较有意思。因为我经验相比于其他人少很多,“公主”哥就让我这次来做主策的工作,故事设计,游戏机制,角色设计,都是我做的,还写了开场动画的故事板。非常辛苦的工作,基本上一直都在冥思苦想。然后我一边想然后有实在做不了的地方就找“公主”哥去问,然后慢慢找到了感觉,这样进步非常快,我记得当时第一天晚上大家都没有睡,我出门,盯着凌晨五点北京的天空,雨渐渐小了。

反正就非常仓促地在48小时内完成了游戏,虽然不是很完美,完成度也有限,但是因为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吧,所以还是有很多朋友很喜欢这个游戏,来我们的展示台试玩,这点还挺有趣的。链接:https://www.youxibd.com/gamejam/mobile/detail/142

ciga结束之后,7月中旬我再次来到北京参加NGC大赛,如果说ciga给我的更多的是正面的鼓励,那么NGC则是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差距。

NGC大赛是由北京化工大学主办的游戏设计比赛,只要有程序和美术方面的特长,参加测试,合格就可以参赛。我程序不大行,就报了美术。然后开始在化工大学学习。这三周基本上是炼狱,各种意义上把我完全不熟悉的地方暴露出来了,特别是在设计机制上的缺点。第一周的fc游戏改编,我基本上没有贡献任何创意,一个原因是我对fc游戏并不是那么熟悉,另外一点是,我发现游戏设计的方式跟我想事情的方式其实完全不一样。就这一点,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人对时间的理解和拆分的差异。好不容易过完了压力巨大的第一周,我感到非常挫败,私下又去补了很多fc游戏以及看相关的实况。第二周和第三周是根据主题要求进行游戏设计,我主要做UI设计,然后也绘制了场景,相当辛苦,我们组的程序都非常喜欢解密游戏,然后最后大家讨论讨论就做解密游戏了,平心而论,游戏的完成度还算不错,虽然最后没有在比赛中获奖,但是20关的解密也算是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那个解密游戏不是很好理解,也或许是我当时心里过于焦虑无法静下心来玩,我感到了一种完全未知的恐惧。这个作品后来上传了itch.io,可以玩:https://mcatin.itch.io/vane

我后来回忆这种感觉,除了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厌恶之外,另外就是开始怀疑,游戏是否能够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虽然游戏因为接近于体验,而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游戏展现出的世界的丰富度也很吸引我。但是游戏也完全不展示世界的丰富度,如果缺少资金,它就不得不砍掉那些丰富但仅仅是装饰的部分,游戏的核心在机制,在于一个能够不断运转的点,至于通过这种方式是否可以表达某种意义,这有时候可以,但是大多数的之后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并不是游戏设计的中心问题。

虽然可能做的过程中比较紧张,但是也有一些开心的事情,比方说认识了很多很棒的小伙伴,平时大家互相做测试的时候也会聊聊天之类的,大部分都是跟我一样的年轻的学生,但是思想活跃,热情又有行动力,跟一般的学生相比,功利的部分少很多。我很高兴认识他们和看到对方的作品。在此感谢,小何,汤哥,皮皮,包包,安达,思聪,小正,蔡蔡,小图等朋友,以及主办方那边的大叔以及叶千落老师。

做完之后作品又提交到了腾讯next idea游戏设计大赛,这个比赛有非常多让人吐槽的地方,而且商业判断作品时候的冷漠和残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大厂还是少办一点这种比赛比较好,时间长了对年轻的开发者损害很大。比较公平的立项的游戏比赛评选是weplay,腾讯网易基本上只看IP,他们并不关心这个游戏是否真的是好的。这点挺恐怖的,因为大部分做游戏设计的学生都是对游戏很有热情的玩家,然后同样因为热情进入到设计领域,这个转化中间需要勇气和坚持,而且对其他参与者,始终有不论输赢,只要你喜欢游戏,我们就是朋友的开阔感。但是大厂的选择方式,让一些纯粹为了赢得奖金但是完全对游戏无所谓的人进入,他们的姿态破坏了良性的追逐和竞争。

八月份终于从北京回家,然后开始准备雅思考试,期间,我在indienova认识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傻,来邀请我做一个文字游戏的填表和剧情设计,目前也在做这个项目,后来我们又集合和两个伙伴,阿撒和王酱,组成了“流马研究所”工作室,现在项目还在众筹,界面:https://t.modian.com/project/87800.html?_ga=2.25535229.1726025535.1575797461-1223370927.155021030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我非常喜欢我的朋友大傻,她本科南开光学,然后本科毕业去法国继续读了动画本科,回国之后全职做独立游戏,她的作品《白鸟》现在在steam上也可以查到。我把流马研究所当成游戏工作室吧,然后大家在一起也非常开心。

另外则是八月底一个朋友介绍的一个搜索app想做游戏化的实践,当时答应做了,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动工……算是我鸽了吧。

九月份考了个6.5(6)的成绩,但是不够,打算继续考,但是这个时候,对游戏作为我的主要表达方式的疑虑越来越强烈,我很喜欢游戏设计,但是今年跟的项目之中,能够跟我的想象力和深度匹配做出来的作品基本上没有,这跟游戏作为一种有着精细分工的实践有关系,游戏能够固定的部分其实只有机制,它不是先从叙事或者是美术来考虑,所以其余两者只是辅助功能,而对我来讲,视觉呈现和叙事反而是更加迫切的部分,这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分歧。

即便如此,我还是参加了十月份的ludum dare45,一个全球性的线上game jam,我找了一个NGC比赛时候认识的朋友阿包做程序,而我来做设计和美术,我严重低估了工作量,导致这个游戏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这次中间大概睡了五六个小时,实在是难以支撑。不过我挺喜欢这个游戏表达的风格,等阿包有时间的话可以再继续做这个工作。ludum dare 45的题目是start with nothing,很哲学,很有意思,然后我在官网上也玩了很多其他人的作品,很好玩。

没有完成的游戏片段

时间很快进入11月,我对自己选择的怀疑进入到了我无法接受的程度,在这期间我写了非常多的无法用于游戏但是依旧非常适合做成影像,短片或者装置艺术的剧本和策划,同时也陆陆续续在准备游戏设计院校申请的提交和文书,那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再次严重低估了工作量,两个月准备这些玩意根本不够,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写了很多东西,但是中间又再次发现了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学校的,我本来想去NYU或者是USC这种综合性学校,但是这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和学术而显得比较呆板,而专业校如utah和smu,凭借我从中文跨学科到游戏我之前学的这点东西完全不够用。另外则是在写文书来进行自我定义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无法在游戏行业给自己定义一个角色,越是大的公司和平台专业就越细分,但是至少要在程序和美术中间能够掌握一样,我作为跨专业来学的,怎么想都觉得底气不足(是我不行)。

中间还又去了一趟北京,因为有个游戏院校的申请需要7.5的雅思成绩,因为申请截至前找不到合适的考点,就去了北京机考,不过我最后也没有考过,那个时候考完试感觉整个人都不大好了,因为我属于直觉型选手,只要直觉上对的事情就会去做,但是直觉可能会带领我到一个非常困难的困境中,我就必须要选择是否能够堵上自己的一切去坚持。

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自己得了带状疱疹,据说这病是劳累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就沿着脊髓进入神经,然后让神经细胞受损(好奇的我问了医生这个病出现的过程,这里就不细说了),我当时发现自己症状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我第一反应是,自己不会要死了吧,因为很痛而且皮肤有很严重的腐烂。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要不要写遗书或者是死之前应该干点什么事情,“这算是惩罚?虽然我也没干啥事情。”我寻思着,跟我妈打了个电话,我跟她说可能我身体出了点状况,然后就去医院了。医生说没事的时候我真的长出了一口气,我的天,捡回来一条命,真是太感谢了!不过我本来就是很容易神经衰弱和神经质的类型,所以经常夜间失眠,抵抗力差也完全正常,现在也没能完全从生病的问题上得到教训。

哦,还有一个事情是其实九月份开始我就开始上研究生了,读的是文艺美学,因为自己的心思不在做学术上,所以只读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书,而且经常翘课。我的舍友们都很好。导师人很好,放养管理,也很尊重学生想法。另外有一天错过了食堂的饭点,意外的认识了一群在玩桌游的同校的同学,我没怎么接触过桌游,很多游戏类型都是第一次接触,很有意思,后来大家也约着一起玩。

12月因为生病伤口非常痛,我决定稍微啥都不想放松一下,然后去看了很多的书和电影。杨·史云梅耶的作品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几乎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的他的定格动画短片以及影片,他让我重新理解了影像,其中有很多微妙的部分我无法表达出来,但是他的很多精妙之处影响了我的剧本写作。然后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听一些爵士和摇滚,我之前一直都是古典音乐派,几乎不怎么接触这些,但是现在不仅觉得很好听而且听的非常快乐(真香),看待音乐的方式也完全改变了。我看了《动画师生存手册》,了解到很多动画制作的技巧,非常有趣。

另外想列举一些今年发现的一些非常好的独立艺术(泛指)活动或者团体。首先是game jam活动,weplay的游戏展示,以及开发者网站indienova,独立游戏始终是充满活力,自由并且饱满的艺术形式。

hakuchi,算是朋友的朋友办的一个公众号,里面会有很多不同艺术家的分享,其实做艺术公众号的不少,但是hakuchi显得更为赤诚。

费那奇动画小组,因为之前参加过中国独立动画论坛,当志愿者,费那奇这边也有很多我认识的老朋友。独立动画影像的放映和展示对提高普通人对影像的理解很有帮助。另外因为主要是独立短片,也更有特色和创造性。

SC特别漫画(异常漫画研究中心),其实我关注这个公众号还蛮久了,但是加了SC的群聊之后,开始更深入的理解编辑们是如何将漫画作为一种静态影像表现手法来进行创新的。特别是他们之前集结独立漫画家出的SC异常漫画合集,也是水准相对比较高的,相比于森雨漫画水平高很多。SC推荐的Garo系漫画作者的作品让我重新理解了静态影像(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合适),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感受世界的差异。

11月底的时候找了一个做艺术的朋友看了很多我个人的创作,她建议我还是去做影像方面的工作。

稍微努力了一下精进了一下自己的processing技巧,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要做电子艺术。

在12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跟自己很久没有联系的做纯艺的一个朋友深入的聊了聊,虽然我们已经认识了三年,但是第一次坦诚地从创作的角度发表看法,我们聊的如此深入以至于我们俩到最后都无话可说,只剩下沉默和沉默中要继续前进决心。“无界限的自由等于无界限的虚无。”“但是艺术家依然要面对那种虚无。”“除了赤裸的面对,我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不许诺天堂,人就不会幻想团聚。”我给她看了最近写的一个影像剧本,她觉得很有意思,建议我拍一拍,“首先是去做,然后再说。”我们这样得出结论。

今年我的好朋友阿八也依然支持着我,不过她今年改行去做了律师。我们一如既往讨论了很多的问题,不过在生存方面,她显然承担了更多。“在学校里,却不做跟学校的节奏一致的事情,这是逃逸。自由度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工作的话,就会不断撕扯你回到远点上。”“我们需要卡夫卡跟我们开个讲座教人们如何生存。”我半开玩笑说,“但是卡夫卡大概会觉得他才是那个需要被开讲座的人吧。”阿八回应道。“所以,人应该活成悖论。”我想起最近读的科普书《不论》中介绍过的那个叫paradox的概念。“是的,活成悖论。”她赞同说。活成悖论,赤裸地承受生存的痛苦,这大概也算解法之一。

另外是家庭关系,我爸在90年代的时候搞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也出过诗集,但是后来因为生计问题不再写作。他心里很想重拾文学创作,然后我就帮他开了个公众号。我跟他说,最重要的是真诚,慢慢地描写你居住的城市中能打动你的地方。他一开始还不能放的很开,后来越来越好,我爸本来就比较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喜欢主动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他写了很多关于城市的打工者以及生活困顿者的生活,和他们做朋友。今年有人邀请他去给当地的社区做个小的诗歌讲座,有一些打工者听了他写的诗(因为是朗诵),痛哭流涕,“你就是写的我,写的我妈。”有人这么对他说。但是我爸的行为却让一些宣传部门,以及当地的学院派感到不满,宣传部门的不满在于夸大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辛苦,不够正能量,学院派则瞧不起他的写作方法,认为没有专业的写作技巧。我爸有点犹豫,但是老百姓给他的反馈比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批评更重要,他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在被激发和感动。我很高兴父亲能够再次写作,以及能够感动不同的人。

2019年我几乎什么也没做到,有努力,但是没有做到的事情。不过我并不感到后悔,因为人生就是要慢慢体验的。

新的一年我会去探索更多东西,直面生活,受伤并前进。

最后附上今年画的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