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人
白髮人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關於爸爸媽媽和阿公阿嬤的二二八故事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 第三章 4 「蔣渭水氏逝世二十年紀念」?

第三章 4 「蔣渭水氏逝世二十年紀念」?

1950年的八月,鬱悶的天氣持續好幾天,秋霞颱風天嫁入蔣家的那場震撼教育似的婚禮,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這兩年,蔣家有時烏雲滿布,剎那又海闊天空,終究,一家人還算平安的,在風風雨雨中挺進!優將也快要滿周歲了,正是最可愛的年紀。

8月5日是渭水伯的忌日,多桑一向不作興拜拜、燒香,說這些都是迷信的表面工夫,沒有意義。事實上多桑和伯父的感情是超乎這一切表象的,長輩的精神已經融入在晚輩的言行和思想裡面,全家大大小小很自然都懂得敬仰祖先並以伯父為榮。

多桑突然從辦公室差人來告知,說半小時內有車來接,所有家人都要去「第一劇場」參加伯父的逝世紀念大會。

第一劇場不就在延平北路嗎?秋霞第一個想到「有時間回家換衣服嗎?」這是甚麼重要的場面?為什麼不及早通知?婆婆、小姑、小叔都來不及打點一下儀容了,對一向是女紅高手的秋霞來說,實在是太懊惱了!

最糟的是,還在哺乳期的優將也只好抱著一起去了。擠進一輛黑頭車到了第一劇場,家人被安排坐在面對舞台的左手邊,有幾位住在台北的宜蘭親戚也在,大家也不敢互相寒暄,都靜靜地坐著。

秋霞神經繃緊,唯恐小嬰兒萬一不受控弄出甚麼聲音來。面對舞台中間的一個區塊陸陸續續有大官走進來,都由穿著制服的不知是軍還是警引導入座,每有大官進來就引起一些騷動。優將很乖,體會到不尋常的氣氛,但只要抓著媽媽的手,就安靜穩穩地被抱著坐好。

大人物裡面有一位白鬚長者很好認,就是「監察院長」于右任,還有「行政院長」陳誠,那麼,應該五院院長都到齊了吧?座位坐得滿滿的,說得上是「冠蓋雲集」了。政府這麼重視渭水伯的逝世紀念日啊!多桑應該感到很安慰吧。

典禮由很得人望的台北市長吳三連主持,多桑被介紹出來時是「蔣渭水先生的胞弟,內政部常務次長蔣渭川」,專題主講蔣渭水生平事略。

多桑全部用「國語」演講(那些外省大官才會聽懂),秋霞覺得多桑講得非常好,把渭水伯的偉大和對人民的感情、所做的事情清楚的表達出來,讓人聽了都會感動的。據說二二八時,多桑到處街頭演講,說服大家不要躁動,要拿出辦法來建議政府改革政治陋習,那時都是用台灣話演講,很多人說多桑的演講很有煽動性(感染力)。而和陳儀對談時索性用日語,因為陳儀是留日的,而他的浙江腔實在很難聽懂,陳儀對群眾講話時則需要翻譯。

總是,這一天秋霞終於有機會聽多桑完整地把渭水伯的生平說一遍,好像上了一堂歷史課。但是秋霞也注意到會場掛的布幕寫的是:

蔣渭水氏 逝世二十周年 紀念大會

渭水伯逝於1931年,明年才是二十周年啊,那麼今年這麼匆促的(雖看起來很盛大,其實感覺很草率、不正式),辦這場紀念會是有甚麼意義呢?蔣總統還頒發了一面《民族正氣》的匾額。

【解讀:】這塊匾額最後送到渭水伯的兒子手中,但是在1957年松柏舉家搬到基隆執業時才意外遇見大堂兄蔣松輝(渭水伯的長子)以及他的妻子小孩。秋霞見過渭水伯的三子蔣時欽夫婦,蔣時欽在二二八時是記者,有參與青年運動而逃亡大陸,返回台灣又遭逢白色恐怖,再次潛逃至北京,行前來辭行並託孤時見過一面。關於渭水伯的四個兒子的童年,秋霞都是聽婆婆敘述。只有松輝一家因為同在基隆,松輝夫人是日本人,相處較頻繁。石有姆婆的晚年也由松柏幫忙照護醫療方面。

註:「蔣渭水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會」應該在1951年舉辦才正確,那為什麼1950年就匆匆舉行呢?是年的3月1日蔣介石方才復職出任總統、8月5日蔣渭水逝世十九周年,就迫不急待舉辦二十周年紀念,可見得蔣介石對二二八受難慘重的台灣人急於安撫與攏絡之意。

紀念會後,昔日同志白成枝重編《蔣渭水遺集》,蔣渭川集資印製,由同志、親友和很多景仰先生的青年學子認購,所得用於重建埋骨紀念塔,即今日台北市崇德街底芳蘭山。1952年舉行遺靈遷葬典禮,碑文由當時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題字,內政部長黃季陸題寫墓誌銘。昔時同志二百多人與祭。

然而政治最為弔詭的一面,是這場隆重風光的儀式之後,「蔣渭水」三個字就在台灣歷史中消失了,教科書不提、老師不教、大人也不講,「蔣渭水是台灣文化的領航者」成為禁忌。台灣正式進入1950年起「白色恐怖」的年代。

第三章 4~ 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