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
问渠

真理并不普世

吞风吻雨葬落日——杂言《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皆为众生相,众生相因缘聚散成事相,有人从道不从君,有人舍身取义,更有人因为做了与他宣扬的价值观相违背的事情而被囚禁至死——这是指丁春秋,一个流氓无赖顶着春秋大义的名号。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作为家丁(其实是封建关系中的武士)的风波恶显然比丁春秋更具备春秋大义,这是天龙八部中少有的保持了“贵族精神”的人,这种精神的可贵并不在于他们仅仅忠于封建关系中的主人,他们心中还有“道义”。


当一个人已堕落到宣扬他所不信奉的东西,那么,他已经做好了干一切坏事的准备。——托马斯.潘恩 




《天龙八部》的开端,是中原被契丹碾压,这开端以中原突袭胜利开始。这种抵抗背后折射出中原武林赖以自保的,是在中原文化正统性下组织起来的军事组织,一旦这种组织与正统性被颠覆,首先面临的便是华北平原洞口大开,千里防线无法阻隔野蛮人铁蹄南下。这种组织的瓦解与正统性的颠覆,便是作为中原武林第一大帮派的帮主乔峰变为萧峰——他的正统性丧失,正统性丧失随之而来的便是组织的崩溃。

 

因此如何抵抗野蛮人,对于中原武林而言,首先是召开英雄大会,选举武林盟主,重新恢复华夏文化组织中最核心的正统性问题。抵抗野蛮人是正当性,选举盟主是正统性,正统与正当问题解决了,组织问题自然就相对容易,这便是春秋所行的尊王攘夷。于是少林寺的武林盟主设置,就变成了齐桓公葵丘会盟的不成功翻版。

 

齐桓公会盟,依靠的是有荣誉感的军人,而依靠游僧(少林)、反动会道门(星宿派)及游民无产者(丐帮)为军事班底的中原武林,显然无法完成尊王攘夷这一伟大事业,这事业居然要依靠萧峰的自杀来完成,这事业居然要依靠拓跋氏与宇文氏背叛六镇来完成。

 

尊王攘夷,是将华夷置于正邪之上,于是在这种民族大义划定共同体的游戏规则中,尚为名门正派的姑苏慕容被排除在外。而丁春秋则因其代表了儒学正宗(老夫祖籍山东曲阜)与深明大义(名春秋)有资格参与这一争夺。少林寺虽为佛法西来,然而数百年的入华演进使得其具有资格,作为游民无产者组织的丐帮,则责无旁贷的成为了最有资格的组织——自春秋战国以降,军人在汉人的等级中不断下滑,跌至两宋,有好男不当兵之说(实为贱籍)。

 

游僧游民与会道门的组织,乃是一些打折春秋大义旗号却丧失了贵族精神的鸡鸣狗盗之徒,即便是作为鲜卑人的慕容复亦不免下三滥,此种组织,欺压汉人尚可,抵御胡人则毫无招架之力,因此这些有资格争夺盟主的人远不如一个尚未完全汉化了的契丹人有正义感(萧峰的侠义精神,所指向的既是胡气,慕容复则无此胡气)——胡人军事贵族与儒家封建制度有天然的衔接功能,盖儒家封建本就是部族演变而来,而所谓的汉化(秦汉化),便是贵族精神的丧失,沦为齐民编户的平民时代。

 

由此得言,天龙八部武功萧峰第一,他以汉人身份抵抗野蛮人,同时以汉化契丹人身份缓冲契丹和中原的冲突。

 

南院是契丹人停止南下的根本,这个由契丹和汉族混杂而成的集团,一如《妖猫传》说贵妃一半是胡人一半是汉人,萧峰乔峰亦是一半汉人一半契丹人。萧姓(或出乙室、拔里、述律)为契丹大族,与耶律姓结盟。耶律汉姓刘,乃是对刘邦的仰慕,如此,萧既是萧何。

 

契丹原为部族,罗新所著《耶律阿保机之死》一文言契丹有杀王传统,可见耶律汉化为刘,乃是对汉化帝王——官僚体制的仰慕,此一仰慕既是拓跋宏迁都洛阳。北魏分裂,既是六镇部落军事贵族对洛阳官僚贵族的反抗。反抗导致北魏分裂,北周既是萧峰领导的南院,北齐则是北院。北院行部落旧习,如此可知何以北齐文宣帝有十年十月十日天子之事(高洋预知自己做天子的时间,由此亦可知高氏为六镇武人之酋长)。

 

北周是军事的胡汉杂糅,北齐是政治的胡汉杂糅(军事胡人官僚汉人),胡人军事一旦离开草原天然竞争状态,则军事人员消耗严重(部族兵死一个少一个),远不如北周胡汉军事共同体的全民总动员来得持久,因此高氏虽然可以碾压宇文氏,但是宇文氏的府兵一旦建成,则完全可以将高氏的部族兵消耗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此种部落与国家的矛盾,既是耶律洪基面临的最大问题,南下攻宋,是为了通过战争总动员将尚未分裂的南北院整合在一起,既消耗了北院的部族势力,同时在南进的过程中完成由胡人政权到汉人政权的转变,这一转变被萧峰所阻止,因此契丹的国运也就走到了顶峰。

 

事实上契丹人一直未能在契丹与辽之间做出选择,甚至于他们的“国都”亦游离于中原之外,此种矛盾既是契丹与辽两种观念内耗的体现,道宗耶律洪基改契丹为辽以及天龙八部中的南征梦,皆是国运将衰的最后决断(彻底抛弃契丹改为辽)。南征,既是以中原为财政来源,通过财政来安抚与供养塞外的野蛮人,并以这些财政供养的野蛮人来抵御更远地区的野蛮人,此为以夷制夷,一如东汉财政供养南匈奴以抵抗北匈奴。

 

此一决断,不幸被萧峰阻止,盖因萧峰实为汉人,其意在维系现有以夷制夷政策(以南院抵御北院),保我大宋。萧峰此举,是对契丹的背叛,是对大宋尽忠,因此他自杀所取得的功绩,整个中原武林加起来都不如,如此遂言整部天龙八部,萧峰武功第一(以一人之力保全大宋)。

 

萧峰此举,旨在保全大宋契丹两国,然而却也将契丹置于宋金夹攻的地步。作为后起的女真部落,其战斗力自然高于契丹(部落民族,战斗力如堆柴积薪,盖越后起战斗力与组织能力破坏能力更强,民间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此后女真止步河北,亦有女真部族在河北的糖衣炮弹面前迅速瓦解有关。

 

萧峰的南院,是官僚化了的契丹人,同时他治下的不再是契丹族人,而是辽国人,封建贵族在这里变成了官僚组织,契丹部落在这里变成了齐民编户,因此萧峰得以在南院行儒家仁义。而由游民与游僧组成的汉人,则因春秋大义变为自欺欺人的阿谀奉承而不再具有组织与抵抗能力。于是那些尚有理想的次等士族则不得不南下征服洞蛮越溪等民族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灵鹫宫,是东晋南下的士族对土著人的统治(两晋名士好道,灵鹫宫以道为宗),这种统治是封建统治,因此作为灵鹫宫账下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其实是灵鹫宫的殖民,灵鹫宫对他们只有奴役的义务,没有丝毫的责任。这是因为这些南迁的士族固然打不过胡人,但是他们打打这些洞岛则绰绰有余,这便是灵鹫宫的武功远在洞岛联合势力之上的原因。琅嬛福地,则是中原士族南下时所携带的藏书,这些藏书最终毁于江陵,作为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同党的陈霸先开始崛起。


洞岛,既洞蛮,虚竹改变灵鹫宫镇压政策为怀柔政策,说明虚竹要打造的是联合洞蛮的全新的国度,这既是作为统治者的灵鹫宫经过内讧后元气大伤所不得不采取的政策,同时也宣告了灵鹫宫武力镇压时代的结束(武力结束源自自身武力丧失)。而仅仅依靠洞蛮的军事力量则不足以抵抗随时可能南下的胡人,于是联盟西夏(党项人为游牧民族,战斗力远高于洞蛮)与稳固后方(结拜段誉)则成为灵鹫宫必然的选择,这便是何以虚竹成为西夏驸马的原因。


于是,虚竹成为西夏驸马,便是梁武帝接纳侯景的侥幸版本。






当佛教徒虚竹成为了道教敌国的领导人,亦既好佛的梁武帝成为了南朝的领导者,这便宣告了金陵王气已尽。梁武帝为了抵抗这已经丧失了的金陵王气,不得不接纳侯景来续命(借助侯景的军事力量),不幸反遭其乱。


西夏不过是一未能根本汉化的党项政权(四大恶人故能在西夏立足),选择虚竹,亦是结盟考虑。吐蕃远在高原,地理因素隔离在外,固然鸠摩智有心,然佛教化的吐蕃人再无出高原可能。慕容家族汉化太久,早已丧失军事能力与组织能力(慕容家人丁单薄),因此不予考虑,萧峰是西夏首要威胁(代表了北方势力),蛰居大理的段世家族对于西夏而言毫无意义。

 

西夏,天山,洞岛,既是道家保全的灵鹫宫政权的军事联盟,从西夏到岭表的划分(洞岛主人名号可见地理分布),像极了六朝的东吴与东晋乃至于后来的南宋,而这些互不统属的南方民族中的东南部分,大部分在南宋时代完成了和汉人的融合,所谓融合背后必然伴随血淋淋的征伐,自此,江表岭表化作江南岭南,“山贼”聚集地化作新安郡——后世所言徽州既是。


这些被汉化的南方民族,因其长相如猴,与南方山泽地带流传的山魈故事一起为后世《西游记》成书提供了犯上作乱的猴子形象,这一形象与泉州登陆的哈曼奴形象在一起共同化为孙悟空,然后北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便是《西游记》成书背后所经历的灵鹫宫融合汉蛮经历,这经历可以从《补江总白猿传》所解释的欧阳询长相如猴中窥知——人父猿母,此种解释背后所掩盖的便是欧阳询本为“溪狗”的本质,一如陶渊明,沈从文。(田兴恕亦是一汉化溪狗,不过此人更似汉化了的流氓爱国者,一如义和团)

 

另,《法华经》有云:内怖无常为憔,外遭八苦为悴。一部《天龙八部》,尽是众生秉气性而生,无法逃脱历史命运的众生皆苦相。由此不得不说,《难念的经》高度难以超越,余爱其词“无穷智慧与慈悲观照”,特录之: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灿俗世

啊 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 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晌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