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iro
Chihiro

巴黎和會-《凡爾賽條約》被批評對德國過於嚴苛

這篇是寫正方意見

我認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是過於嚴苛的。

首先是巴黎和會方面,德國由於是戰敗國,所以不獲邀請參與巴黎和會,會議中主要的決策者是被稱為「三巨頭」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以及英國首相勞萊喬治,較為次要的便是意大利的奧蘭多了,由於意大利的國力較弱,,且被認為當時在一戰時期並未有太大貢獻,發言力有所不及,故此會議的議程及合約實際上由英,法,美三國領袖全權主持。

由於德國並未獲邀參與巴黎和會,所以在會議上由「三巨頭」商議出的戰後賠償最後到了德國手裏,就只有簽署同意的份,不會有讓他發言的機會,這讓德國人心中對此會議的不滿,認為其不公正對待德國。其中因為法國在當初德國還是普魯士的時候,曾經與其有過一戰,結果法國慘敗,不僅要割出阿爾薩斯,洛林,且身負巨額賠款同時還俘虜了當時的國王,這種種事蹟讓法國對德國一直懷恨在心,長久積怨,加上法國在大戰中受到德軍的重創,克里孟梭視巴黎和會為向德國作出報復的好機會。在和會上他反對美國總統威爾遜對待戰敗國的相關建議,主張嚴懲德國,並要求德國為戰爭負上全責,賠償戰勝國的經濟損失。克里孟梭對德國採取強硬立場,嚴懲德國,勢必要讓德國在此之後一蹶不振,無力再挑起事端,所以後期有人將其取綽號為「老虎」。這是其中之一讓德國不滿《凡爾賽條約》的原因,因為法國在巴黎和會上有絕對發言權,且其對德國的怨恨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對德國提出相關的條約建議必然是十分嚴苛的,這讓並無發言權且最後還不得不簽下條約的德國感到非常憤怒。

接著就是《凡爾賽條約》

在領土及殖民地方面,德國必須割出土地予法國,比利時,丹麥,立陶宛及波蘭,尤其是波蘭,讓德國的土地一分為二,上西利西亞及波森歸還波蘭,稱之為「波蘭走廊」。之後一段時間,德國曾被波蘭以及猶太人欺壓,德國從世界列強變為三流國家,隨意讓人欺辱,這讓曾經處於輝煌時代的德國人感到屈辱且無法接受,之後當納粹黨崛起後,到處迫害猶太人或許是出於報復情緒,想讓當初欺負自己的猶太人付出代價。除此之外,薩爾區由國際聯盟管理至1935年;法國可在該地開採煤礦十五年,失去薩爾煤田亦令德國失去豐富的煤礦資源,簡接令經濟情況惡化。

其實相對於其他幾項條款,放棄所有殖民地對德國的影響最小,皆因德國的海外殖民地數日不多,而且德國一向不太依賴殖民地的支援,因此喪失海外殖民地對德國影響不大。

我覺得相比於殖民地,解除武裝會更讓德國感到屈辱。德國陸軍名額減至十萬,另須廢除徵兵制,改行募兵制。另外還有禁止德國建造戰機,坦克和潛艇;戰艦數目限於六艘。

德國能完成統一及成為歐洲一級強國,在很大程度上建基於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強大的海軍和陸軍是德國人賴以自豪的東西,因此解除武裝就等同於傷害德國人民的自尊。

第三過於苛刻的便是巨額賠款,德國須支付六十六億英磅賠款,也就是一千三百二十億馬克,為期四十二年,以補償協約國在戰爭中的一切損失。除部分賠償可按年分期支付外,其餘部分則以黃金和諸如煤,化學品和家畜等貨物償還。德國必須接受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責任。

巨額賠款最直接的影響,使德國戰後的經濟陷入困境。失業,通貨膨脹,貧困及動亂,瀰漫著戰後的德國,困擾著威瑪共和。人民將經濟不景歸咎於苛刻的條款及威瑪共和的無能。

最後一項也是讓德國人民激起報復情緒的,便是德國需要承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罪責。德國被指責為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必須接受「戰爭罪責條款」,也就是「213條款」,承擔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這一項是最令德國人民憤恨的一條條款。德國人民一項對其武裝力量深具信心,他們既不能接受祖國戰敗的現實,更不能接受其他國家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卸在德國身上。因為德國人民堅信德國在大戰前已受協約國所包圍,所以德國發動戰爭只是迫於形勢而作出自衛,因此他們堅信其他歐洲列強亦要一同承擔戰爭的責任。

而且當初是因為塞拉耶佛事件,塞爾維亞跟奧匈帝國之間的紛爭,奧匈帝國下達的最後通牒被塞爾維亞拒絕,奧匈帝國才宣戰,而真正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其實是奧匈帝國,但是「戰爭罪責條款」卻讓德國負債累累,並要求德國承擔戰爭所有罪責,且一直被指責是發動一次大戰的罪魁禍首,這如何能讓德國人民不怒不恨。而當巴黎和會結束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返航的途中曾說道如果他是德國的代表也不會接受這樣苛刻的條約,而且這條約恐怕會適得其反,更會引起德國的報復情緒。

而事實證明威爾遜的擔憂是正確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主權,經濟與軍事造成巨大的打擊,德國喪失約百分之十三的領土,約七百萬德國人被劃歸鄰國管治,失去全部的外國投資及大部分商船。戰勝國在未加諮詢的情況下強行逼迫德國接受條約,使德國人非常憤怒。德國人認為條約不公且過於苛刻,並對德國要承擔戰爭罪責感到屈辱,故此,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瀰漫報復情緒,人民希望撕毀條約,並對接受《凡爾賽條約》的新政府-威瑪共和非常不滿。國民希望一個強勢新政府出現,以推翻《凡爾賽條約》,這也為納粹主義以及後來的資本主義者-希特拉的上台鋪好路線,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納粹黨和希特拉崛起後,便是以推翻《凡爾賽條約》與對外擴張為號召,逐步將德國帶向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以上可以看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是過於苛刻的。德國人憎恨《凡爾賽條約》斥責威瑪共和政府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對其十分不滿。所以後來希特拉利用德國人的不滿情緒,提出推翻《凡爾賽條約》,重建軍備及奪回喪失的領土,逐漸成為德國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也為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