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宝橘
善宝橘

silenceThinking.

助推——好的设计应该 better 你的用户

这是一篇关于《助推》的读书笔记,该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

我必须承认,我没有遵循自己先前订立的原则:一本书要先翻阅一下大概,看看行文的逻辑与风格,决定是否再继续深入。

如果我遵循了这个逻辑,大概就不会一直读到第六章,才最终读不下去而弃书。

《助推》这本书,逻辑非常简单: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好的设计带来好的环境,从而让人的行为往好的方向走。

相比于《快思慢想》,《助推》没有构建体系化的思想,人的大脑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会出现认知谬误?这些都没有解释。

没有这种体系化的思考,整本书读起来就会显得很凌乱,书中虽然给了大量的案例,但这些案例却又没有条理,不明白为什么这里放着 A 案例,紧接着又是 B 案例。作者虽然给出了他认为的良好的助推原则:

- 动机(incentives)

- 理解权衡(understand mappings)

- 默认选项(default)

- 反馈(give feedback)

- 预计错误(expect error)

- 结构性复合选择(structure complex choices)

但这种综述性的原则直到第六章才出现,夹杂在大量的案例中间。

而作者所举出的上述原则,在现在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 设计者要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

- 设计者要让用户充分理解其所要面临的选择,并进行利弊权衡;

- 设计者要给予对用户有利的默认选项;

- 设计者要对用户的操作行为给予反馈;

- 设计者要预先估计用户的错误操作并想办法摒除;

- 设计者要让用户具备进行复杂选择的能力;

为了论述这六个原则,书中从不同行业引述了大量案例。然而案例虽然,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作者没有从案例中提炼出共通性的理论和背后的原理。相反,作者只着眼于如何做出好的 “助推” 设计。

但对我而言,我需要的是作者告诉我,为什么默认选项是可行的?这背后的认知神经学或者认知心理学的道理是什么?

实例当然可以举,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看到第六章后,我果断弃书了,因为书中所讲并没有超出我的认知范畴。我对后续的章节也不抱有期望。

但是,书中仍然有一点触发了我,就是对好的设计的坚持。

商学院有一门课叫消费心理学,说白了就是利用人的认知谬误进行营销设计,让用户多花钱。

这不是好的设计。好的设计是充分尊重用户的需求,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尽力帮助用户克服自身的缺陷,而不是去坑用户。

现在最缺的不是设计方案,而是尊重用户。商业需要尊重用户,这样商业才能得到尊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