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酸奶yg18
-我爱酸奶yg18

渴望以温柔改变世界。北大财经传媒硕士在读/港乐痴迷/喜欢烘焙/旅行成瘾

香港于我而言

早已在心里酝酿了千百回与之相遇的场景和体验,而幻想的画面和情节却很有限,只能只从昏黄闪烁的电影画面里,柔情百转的粤语歌里,和朴素绵长的TVB剧集里窥见和摄取。除此之外,我实在没有其他真实可感的素材来源。

初中时,根据同名电影翻拍的电视剧《新不了情》在中央8台登陆,薛凯琪和陈坤分别是女一号和男一号。薛凯琪扮演的刘敏构成了我对于香港女生的最初印象:双马尾,娃娃脸,大眼睛,机灵直率,俏皮可爱。

至于具体情节,倒是记不太清,只记得她全家合力经营一个乐团,每天晚上给大排档的食客们表演。现在想来,她全家事实上处在中下阶层,然而印象中一家几口人感情深厚、和和乐乐,虽然常常有拌嘴或分歧,但可以完全视作成员间关系太过亲密的产物,彼此之间的牵挂和在意就在空气中飞速穿梭的数落和吐槽中愈发浓厚,这种相处方式多么亲切。

陈坤扮演的张少杰与前女友吵架分手后,一度自我怀疑。后来少杰搬到刘敏全家楼上居住,第一眼见刘敏时,她正坐在邻居家的小朋友们中间,带她们唱歌玩游戏,他内心的坚冰也慢慢被刘敏的善良与可爱融化。然而就在两人准备携手开始新生活时,刘敏却被诊断患上骨癌。沉迷此剧的我在当时虽然对骨癌了解不多,但却因为它让我心爱的刘敏太过痛苦,对它深恶痛绝,认为那是世界上最邪恶最折磨的病症。

当年,对于薛凯琪的迷恋让还在念初中的天真的我充满元气,乃至后来喜欢上方大同后愈发觉得一切在冥冥之中好像都有安排——两人的绯闻当时在双方粉丝间传得轰轰烈烈,所谓的“咖(Kalil)啡(Fiona)”组合每次同台都能引起台下的疯狂尖叫。

最近整个人状态不好,几乎对任何事都难以提起很高的兴趣,于是习惯性地翻听开心时循环的歌单。音乐真是太奇妙的东西,不仅能传递情感,还可以像强效保鲜剂一样完好封装某一时空的心情。近期标红心的歌,药效都不够劲,于是直接倒带回初中迷恋薛凯琪,专辑一整张一整张地循环的日子。

“我们都找到天使了 约好了负责对方的快乐

阳光下的山坡 你素描的以后 怎么抄袭我脑袋想的”——《找到天使了》

“陪伴我的白猫刚去世 他见尽我遭遇

曾期望伴侣是欢乐泉源 父母最后却分开住”——《小黑与我》

“问我可以不呼吸几多秒 直至记不起 思忆却像尘飞 充斥於空气”——《不呼不吸几多秒》

早年大同给fifi写过很多很多歌,大部分曲调含蓄而耐听,歌名也柔情缱绻,苏州河,慕容雪,甜蜜蜜,雪花飘,糖不甩,不呼不吸几多秒,绵绵柔柔腻腻,当时两人的心情已经无处寻解,只记得彼时薛凯琪的演唱会常常请大同站台。

之所以选择来深圳读研,可以随心所欲地往返香港是很重要的原因。

曾被闺蜜告诫说,最后想在一起的那个人,不要太早爱上。鬼使神差地遵从近似的逻辑链条,来到深圳大半年后才第一次去香港。

对于我而言,香港的吸引力复杂,叠层,悠长,难以一言道尽。入夜后的参差霓虹,路边白底红字的手写牌匾,自由的政治和言论空气,茶餐厅里香港人的从容自若,维港和太平山下的摩天大楼和星点灯火,说不上是盛放喜欢的木桶板子哪根长一点哪根短一点,总之须有和莫须有的理由们紧紧密密地揉成一团,在心底为这座城市赋予了无穷的魅力。

在我有限认知所及的香港地图里,旺角和铜锣湾是一挂,药店莎莎和潮牌的世界从来属于拖着大拉杆箱的游客;迪士尼海洋公园和红磡是一挂,眼睛里含着星星的追星少男少女和拉着米老鼠气球满地奔跑的可爱小孩本质上并没有差别;深水埗和油麻地也是一挂,黄昏时人潮涌起,菜市场的叫卖声和街边宣传手机上网套餐的喇叭声交织和谐,趿拉着拖鞋拎着半打菠萝包从街上走过,烟火气、果菜味和腊肉香萦绕不散,24小时不间歇营业的茶餐厅里的发呆和谈笑属于香港平民。

2018年国庆,第四次来香港,傻子驴和爸妈去桂林玩,我于是直接独自住她家。在4平米卧室里生活了五天,却并不感到十分逼仄,可能是她毛茸茸的白地毯踩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和舒服。

一个人旅行,行程就可以非常随意和松散。清晨睡到自然醒,去地铁里的snack express买一份加麻酱和酱油的肠粉,背着相机ipad和手机,耳机里循环着杨千嬅和小机场,去独立书店耗上半天,再去茶餐厅坐半个下午,一路看风景看路牌和看人,孤孤单单的,天还没黑透就开始想要往回走了。

然而香港是个大商场,回去路上也是千难万险。一不留神想起洗面奶快要用光不要紧,走进万宁又忍不住要买七七八八。逃过药妆店的洗劫,不小心又想起明天的早饭还没着落,走进超市就被打折的蜜瓜锁定了目光。等到进了门,洗了澡,剪剪白天拍的东西,修修图,再打开朋友圈欣赏下大家的国庆旅行摄影比赛,夜就很漆黑了。

共处华人文化圈,香港人却能把生活演绎得和大陆人不太一样。

同样是俗气的市井生活,同样是为了讨生活才去工作的小市民,香港人不知为何总带着些理想主义的可爱。

印象中典型的香港人习惯带着自己的心气和个性生活,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遇事不怕和别人不一样,会大大方方计算自己过得爽不爽。

和大陆人相比,香港人在自我表达方面确实是更擅长的。得益于更自由的社会空气,香港人更敢于提出自己的诉求。

不过换个角度,个人认为这也与教育传统有关。典型的大陆教育理念中,关于独立人格培养的部分十分矛盾,一方面家长常常强调“小孩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压抑孩子提出愿望和需求的天性,认为“不索求”就是“懂事的好孩子”,而另一方面,家长们却又在除了学习领域之外的一切“杂事”领域大包大揽,给孩子足够多的言外之意是不要再觊觎其他。

可能是我自己更多地生长在近似的环境中,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自由和松散的生活状态既渴望又惧怕。我想要更多,却又无比担心自己难以handle那种无人看护状态,没法过得更好。勇敢和付出更多意味着失去更多的可能,但对于那种接下来的人生都会在老路上走的恐惧驱使着我不断向外走,也潜移默化地以自己可以直接触及到的欣赏对象为目标进行学习和模仿,这也是我自己对香港人的生活态度十分认同的重要原因。

对于超出认知的事情,如果人的第一反应是疑惑和震惊,那这种迷茫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就会给大脑以缓冲思考的时间,从而不会第一直觉地完全套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固有印象进行评判,避免做出非常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判断。就我所观察到的香港人的习惯,很多是在质疑世界之前先质疑自己。这种时而流露出的谨小慎微,可能也是构成香港人可爱感的元素之一吧。

关于香港先写这么多,很久不写东西,手很生脑很锈,想表达的东西很多都无从开口。不过从今天开始,正式把这个地方作为自己分享旅途心情和日常情愫的小世界,就这样一点点开始构建自己的秘密花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