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儿先生
达达儿先生

喜欢分享与书写历史,宗教,艺术相关文章。

可否把圣经比作一部小说?

小说是真实的。真实分两种,故事真实和心灵真实。圣经是故事真实的小说吗?

小说是真实的。真实分两种,故事真实和心灵真实。纪实小说、新闻小说、日记小说是追求故事真实的小说。好的小说(无论虚构或纪实)几乎都追求心灵真实。

我们追求“小说的故事”真实,是要求小说的肉体要真实;

我们追求“小说的心灵”真实,是要求小说的灵魂要真实。

你究竟更爱肉体甚于灵魂呢?还是更爱灵魂甚于肉体呢?还是肉体与灵魂一比一地同等重要呢?


圣经是追求心灵真实的伟大小说。其灵魂是真实的。

圣经是故事真实的小说吗?圣经的故事真实吗?不同的神学派别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原教旨主义者坚持认为:圣经的故事百分百、千分千、万分万真实,不仅字字真实,连标点符号都个个真实。

有的上过神学院的神学家认为:圣经的故事大体真实,部分为虚构和想象。比如这一句经文就是虚构想象的:“耶和华啊,你斥责一声,鼻孔一吹气,海底就显现,大地也露出根基。”(诗篇18:15)上帝是无形体的,没有鼻孔,更没有鼻毛和鼻涕。但诗人比喻上帝有鼻孔,也就有鼻毛和鼻涕,此处肯定为想象。要用鼻孔来创造海洋与大地,肯定是虚构的。

你是追求圣经的故事肉体真实呢?还是追求圣经的灵魂真实呢?还是认为两者可以混淆,肉体就是灵魂呢?


圣经是伟大的小说。是可以作为母题原型的元小说。

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福克纳的《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喧哗与骚动》、托马斯·曼的《约瑟和他的亲兄弟》,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托尔金的《指环王》,奥尼尔的《拉撒路笑了》、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王尔德的《莎乐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托尔斯泰的《复活》、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库切的《耶稣的童年》等等西方小说无不从圣经这个母体汲取母题,诞生灵感。

通读了一部圣经,就是站在山巅的至高点上俯视西方小说这片海洋。


小说是介于圣俗之间的作品。一个人会拿起一本小说来瞧瞧,一开始就是纯粹一份好奇心理,说难听点,就是八卦心理。人是喜欢听八卦,说八卦的。

与世隔绝的灵修者,拒绝听闻人的八卦,他是要听神的八卦。

喜欢听别人的八卦,俗。喜欢听神的八卦,是俗?还是圣?

好的小说,是把人从俗的层次里,渐渐地往圣的境界里带过去。有时,甚至是突然间将人提起来,把人推进圣界。

对于公元一到五世纪的外邦人来说,了解四福音的故事,或许是想了解犹太人的宗教变化?或许是想弄清楚造反的犹太人君王“Khristos”为何许人物?或许是想听一段异族的神话故事?总之,上帝借着人的八卦心理,渐渐地把人带进祂的圣子的救恩历史,道成了肉身、受难而赎罪、钉死而复活、升天而审判,圣灵慢慢地把人提进上帝的圣殿里。圣经作为小说,由“俗”而“圣”。(精通占星术的巫师发现圣子,希律国王屠²杀¹婴¹儿²,施洗约翰吃蝗虫,犹大贪污出卖老师,福音书中的这些情节俗不俗?俗。)


好的长篇系列小说,可以保证卷卷精彩,部部绝妙。

一个作者其实一生都在写同一部小说,但好作者能做到让人相信自己的系列小说总是花样翻新,比如《追忆逝水年华》与《哈利波特》七部曲。

圣经的作者是圣灵,一直启发着近两千年的不同作者撰写从《旧约》到《新约》的不同篇目,仿佛一个灵魂,穿着不同的肉体轮回转世六十六次,最后一章《启示录》功德圆满。

一部内容丰富的长篇小说,里面可以涵盖和跨越不同体裁,比如《红楼梦》,有故事,有诗歌,有辞赋。

圣经大体是故事,也有法律文章《申命记》,也有醒世格言录《箴言》,也有悲剧《约伯记》,也有婚庆对唱歌词《雅歌》,也有神学布道文《罗马书》,也有王朝正史《列王纪》,也有军事战史《约书亚记》,也有上古神话《创世纪》,也有预言书《以赛亚记》,也有意识流风格的《但以理书》,也有单个人物传记《四福音》,也有人物群像列传《使徒行传》,也有使徒书信《雅各书》,也有建筑说明书《以西结书》的部分章节,也有祭司礼仪指导书《列未记》,也有末日书《启示录》。最后,也有诗歌《诗篇》。起码有十八种体裁。小说讲究草蛇灰线,圣经需要通过预表解经和寓意解经抓住这条草蛇,因为这条草蛇是圣灵的铜蛇,藏在一座花草繁杂的伊甸园中。


伟大的小说愤世嫉俗,歌功颂德的小说是二流作品。圣经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天)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看来圣经作者主张要爱上帝,但爱到极致的,岂能没有深刻的埋怨呢?连耶稣在受刑时也都嘶喊:“神啊,你为何离弃我?”人夹在上帝与尘世当中,两边都在抢夺人的心脏,人岂能不痛喊呢?烈爱如咖啡,极苦而甘,人在尝遍之后导致灵魂长夜失眠。一部圣经,教人要爱神爱邻,也是同一部圣经,记录了多少怨神尤人之事。圣经就这样把自己内部的撕裂,剖开给读者观看。


伟大的小说,可以经得住不同语言翻译的拷打、磨炼而实现家喻户晓。

翻译外国小说,是用新的语言作为刑具,对原文小说施行酷刑。经得住一番翻译的拷打,这部小说才算得上一个好汉,而译者也算得上一个英雄。

圣经原文就含有三种语言:希伯来语、亚拉姆语、通用希腊语。上帝自己本来的语言是圣言,就是道,就是圣子。为了向人类启示和翻译圣言,上帝用三种语言拷打了圣子三阵。“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5)

圣经是翻译版本最多的小说,是遭受“翻译酷刑”次数最多的殉教者,是展现说方言次数最多的异能奇士。


伟大的小说,一直被解读,也一直被误读。

圣经的解读,催生了无数神学家,养活了无数神学流派,百家争鸣后,圣经沉默时。

细读一部好小说,你或许在不经意间听到作者的心声,猜中作者的谜底。

细读圣经,有时,极少的时候,圣灵在你耳旁低语,圣灵在你心中对话,圣灵在你回顾时笑而不语。


读吧!你这踟蹰不进的看客!别管故事真假,且寻灵魂真实。

烈火焚后,躯壳不存,灵魂竟在,真金始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