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hohoyu
hohohoyu

我是就讀政治大學財政系的學生,雙主修教育系,因此這學期修習了詹志禹老師的教育心理學。 這裡會不定期發布各週課程預讀心得以及課程討論反思,歡迎各位瀏覽我的文章甚至給我一些回饋,和我一起討論討論!

教育心理學公開發表|第五週:個別差異:智力、認知風格、學習風格、創造力與智慧|

本週主要探討的是智力理論與認知發展

如果運用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來分析我的優勢智能的話,我認為自然觀察者智能屬於我的優勢智能。高中時曾經做過多元性向測驗,圖形推理是百分等級折線圖裡的高峰,我能夠運用觀察力辨識不同的物種並做預測及分析。但是我的空間關係以及肢體動覺智能非常不足。空間關係是百分等級折線圖裡的低谷,運用在日常生活上,我的確對於地圖的理解程度極低,每次開啟google map時我都要轉好幾次圈,確認地圖上藍色箭頭與我的方向,才能找到我的所在位置。至於肢體動覺知能從從小到大的體育課就可以發現,除了體育項目樣樣不精通外,連國小時期跳的健康操對我來說也是一大惡夢,我無法順暢自由的控制自己的身體,導致我總是很嚮往會跳舞的朋友們。

認知風格是指個人偏好用來處理訊息的心智過程,從場地來看,可分為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我認為我是屬於場地依賴型,我無法在家中以及吵雜的咖啡廳讀書,也無法邊聽音樂邊讀書,必須要到圖書館或是k書中心才能讓我全神貫注。而我也符合課本中所說的:場地依賴的學生可能較喜歡人文科目,例如文學或歷史,因為這些學科需要察覺更多的面向。


高一時的多元性向測驗結果
TA討論與課後反思

對於教師而言,了解學生的優勢智能以及劣勢智能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讓學生在優勢智能上好好發揮外,不能讓學生對於自己的劣勢智能產生自暴自棄的心態,一個人面對自己劣勢智能的態度,決定了是對缺點限制自身發展的障礙,或者使它成為協助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動力來源。


封面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