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hohoyu
hohohoyu

我是就讀政治大學財政系的學生,雙主修教育系,因此這學期修習了詹志禹老師的教育心理學。 這裡會不定期發布各週課程預讀心得以及課程討論反思,歡迎各位瀏覽我的文章甚至給我一些回饋,和我一起討論討論!

教育心理學公開發表|第七週:團體差異:社經地位、種族、性別及語言差異|

本週主要討論的內容是團體差異,包括社經地位、種族、性別及語言對學習的影響

以我的求學經驗來看,社經地位以及性別對於學習機會的影響是最大的。父母的社會階級影響的不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可以得到的機會,如教育的接受程度、居住的地方等等,且對於心理層面如價值觀、看待人生的態度都有著很大的關聯。平時也有許多報導是針對家庭年收入與孩子的學業表現做相關比較,以往我也時常很羨慕班上家境較富裕的同學們,他們總有較多的學習機會,例如出國交換、讀書或者學習更多技藝,甚至早已有專人為他們訂定好學習歷程,且較多數家境富裕的同學們外語程度也較好,以前的我甚至會覺得出身於普通家庭的我跟他們是無法比較的,因為出發點就已經不同了。

圖片來源:草根基金會

在性別上的感受也很深刻,雖然大家都知道性別不能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不過大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是常以這些社會長久以來既定的印象,將孩子塑造成社會大眾所期待的樣貌。我高中的某位國文老師總是會指定男生朗讀課文就好,女生則不用,因為女生國文比較好,男生都討厭文科,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漸漸導致了性別差異是由文化所造成的。

課後反思

雖然我不能否認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如同課本所說,在任何一個社經地位族群中,成就的種類是極具多樣性的,在每一個社經地位族群裡,有表現出眾的人,也有一直在掙扎奮鬥的人。對於以後有可能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更不能對性別產生特定偏見,在文組的課上就點名較多的女同學來回答問題;相反地,在理組的課上就點名與期待男同學要有較好的反應。對任何人而言,個體的所做所為才是最重要的,社經地位、種族、性別及語言差異不該成為成就與否的重要因素。


封面圖片來源:陽光地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