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會彈琴的貓
一隻會彈琴的貓

高敏感、內向、多愁善感的貓。 慢熱慢熟、又愛自言自語的貓。 寫作風格平平淡淡、寫作體裁不限,只要有興趣和靈感都想嘗試看看。 喜歡彈琴、聽古典音樂,和任何好聽的音樂,很隨興但不隨便的貓。 IG:han8.16

《蝸牛與黃鸝鳥》相互成長的愛

對音樂有愛的人,是會不自覺哼唱出腦中所愛的旋律,會把音樂當作生活的一部分。當一切都習以為常時,即便曾經迷失、內心的小火苗被熄滅了;但那份曾經炙熱的感動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迸出火花,並且重新愛上它。
衛武營音樂廳演出前的鋼琴和琴椅以及翻譜人員的座椅。P.S在表演舞台上當翻譜人員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喔。

寫在前面:

這幾個月來,終於把心心念念想看的陸劇版的《交響情人夢》全部追完了。之所以副標題打上這種老套的語句「互相成長的愛」,是在看完後覺得比較適合這部劇的主旨。

如果要拿當年火紅的日劇《交響情人夢》來相比的話,說實在我比較喜歡日劇的無厘頭搞怪和熱血激昂,因為本身就是喜愛古典音樂和愛彈鋼琴的業餘人士,日劇當初帶給我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它成功燃起了我對古典音樂喜好的初心,它可以把幾首看似耳熟能詳的曲子,彈得或拉得亂七八糟、無拘無束,卻深深碰觸了我心底當時熱愛古典音樂的那種熱血感,我還真的看完後,還重新找回國中時初學鋼琴的快樂。

但單獨來看這部陸劇的話,這部是值得去細細品嘗的人生勵志類愛情劇,只是用古典音樂來包裝,但套用在任何領域都是可行的。所以我在副標題中寫到的「愛」,指的是「對音樂的愛」、「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愛」、「對情人的愛」。


對音樂的愛:

這部劇的英文名稱是:Cantabile Youth。其中「Cantabile 」是音樂術語中的「如歌似的」,就是把曲子彈得像是歌唱般(好像在說廢話),舉個例子:有看過日劇的《交響情人夢》野田妹初登場時彈的貝多芬《悲愴奏鳴曲》(Sonate pathétique)第二樂章時,嘴巴嘟起來哼唱,在回到自己的寢室時,她一手拿著東西一邊哼唱這首優美的旋律,而剛好這第二樂章的音樂術語就叫做──Adagio cantabile(如歌的慢板)。

對音樂有愛的人,是會不自覺哼唱出腦中所愛的旋律,會把音樂當作生活的一部分。當一切都習以為常時,即便曾經迷失、內心的小火苗被熄滅了;但那份曾經炙熱的感動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迸出火花,並且重新愛上它。

就好像小萵在法國進修這段時間,大量地接觸古典音樂,於是某天她對臻言說:「她找到當初為何喜歡彈鋼琴的初心。」自己主動想要繼續學習、去重新敬畏、更加了解它;而不光只是為了想和臻言一起同台。

也像其他R.S樂團的團員,即便出了音樂學院,面臨現實生活的殘酷考驗,工作上的碰壁、家人給的壓力、職業樂團不好考;但內心始終對音樂存在著一份熱愛,也因為現實經濟上的碰壁,尋不找贊助商,只能接接小商演,讓他們知道光是熱愛音樂是不足夠支撐想要讓R.S成為職業樂團的夢想,這樣理想和現實的衝撞和磨合,加上團員們互相的支持與鼓勵,一起成長磨練技巧,朝更成熟的職樂樂團前進。

另外一個角色──田毅松,對於音樂的熱愛和堅持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因為沒有傲人的家世背景和天分,只憑藉著自己對指揮的熱愛和不斷地努力,甚至不惜利用別人來完成想要的站在國際舞台的夢想和目標,後來他成功了。但發現自己卻孤獨地站上了令人驕傲的位置,心愛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也許我們對某樣東西持續保有它的熱愛,雖然達不到萬人之巔的成功舞台;但我們可以像雨眠一樣把那份熱愛延續、傳承下去給那些後輩,讓他們變成耀眼動人的星星,也讓全世界都被我們的熱情給感動。

對家人的愛:

在我們朝著夢想前進的道路上,不光只有對夢想的熱情和堅持,背後有家人的鼓勵和支撐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萵有一個非常懂她又愛她的父親,臻言則是有一個對音樂非常嚴格的父親,也許現實中,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出生在音樂世家、或者經濟能力好的家庭,對於從小懷抱音樂夢的人來說只能在偷偷地藏起來,或等到經濟獨立後,才能學習樂器之類的。

尤其是學習古典音樂來說,是一個非常需要大量長時間、體力和耐心的一份技能,而樂器的購買、定期保養、學費更是一筆昂貴的開銷,一般家庭要認真培養出可以像臻言、小萵那樣音樂天賦高的孩子,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除了天分外更是要勤奮的練習,所以我特別喜歡劇中秦奮的角色,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中為了夢想努力的你我。常常看到優秀的人而感到自卑,常常為了捍衛自己的夢想,而向現實挑戰但不得不低頭;常常為了自己的無能而感到沮喪,常常為了團隊傷透了腦筋。

這些他的老爸都看在眼裡,並不會潑他冷水,叫它放棄一切看清現實,或說冷嘲熱諷的話把孩子氣走,全程都在支持著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的選擇如何,他都支持。這樣親情的愛是整部劇讓我感動的地方,現實生活中,多得是叫我們放下夢想的父母親、叫我們認清現實的父母親;一旦我們放下夢想了,回歸現實後,心裡頭就埋藏了各種陰影和疙瘩,而後悔人生的無常。

也許孩子要的不是物質上的需求,而是當孩子需要勇氣和力量追尋自己的道路時,父母就是他們最好的精神支柱。

對朋友的愛:

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是孤單的;但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就會讓人生的風景更精采有趣、讓我們更加成長。

很喜歡R.S樂團裡部份團員的人設描寫,不在只著重於天才男女主角兩人對音樂上的發展,更是對於樂團裡所有人情緒上的轉折,人生遇到挫折時的描述。

好的朋友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大海中的燈塔,能在你低潮時、被全世界拋棄時拉你一把,點亮你黑暗的道路,帶著你一起往前進;能在你輝煌耀眼的時刻,默默地站在人群最外圍替你開心地鼓掌、甚至跟著你一起流出感動的淚水,知道這一刻的成功是得來的不易。

那樣的情誼和團魂是最珍貴的,人生道路上難免遇到理念不同時,往往走著走著就散了,真正留在你們身旁的正是那些珍貴的友情,他們可以讓我們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充滿著動力和激情,互相學習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對情人的愛:

當然愛情是這部劇描述最多的地方,不管是男女主角的愛、雨眠和費事兒的愛、秦奮和清商的愛、紀墨和達莉亞的愛、采薇和顏彥的愛、還有卓音和藍博那分分合合的愛,每一對都非常有特色。

而兩個人的愛情世界,要修成正果,就像劇名一樣,蝸牛雖然爬得慢,但黃鸝鳥可以帶著她(他)一起飛,一起看看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黃鸝鳥雖然飛得高,但蝸牛可以讓她(他)把心平靜下來,慢慢享受生活下寧靜安穩的美好。

誰也不會拋棄誰、誰也不會站在誰的上面,而是兩個對等又互補的地位,相互支持著、相互彌補著對方,誰也不會搶走誰的風采,就好像月光和日光那樣,互相點亮了白天和夜晚的天空,默默地互相照應著。


最後

這齣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每個人物的名字,都和其自身性格相關呢,關於這點就留著大家自行去觀賞。

雖然是陸劇,但導演是台灣人導的,裡面也不乏台灣演員,讓人為之眼睛一亮,尤其演宋冉角色的台灣演員,就是科班畢業的,所以裡面真實彈琴的部份讓我很驚喜,李斯特的《鐘》彈得特別觸動人心。

當然男主角還有其他演員(清商、秦奮、田毅松),都可以看出是真的會樂器的,也是真的懂音樂和樂理的,在講解樂理和音樂分析的地方,有興趣的人會看得很過癮的。

最後分享我在裡面最愛的其中一首曲子:薩提(Erik Satie)的《Je te veux》

我最愛的韓國樂團,把德布西的《阿拉貝斯克》(Arabesque)和薩提的《Je te veux》融合起來,毫無違和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