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
Anna

金錢心理學|具象化那些心中有數的自我淪陷

人類的不理性是無法改變的,否則我們便會像機器人一樣過活,相信那也不是我們所期待的人生,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充分了解自己的不理性,並善用它,有時候也會對人生有益。

看到第一段一定想說,這個心靈雞湯夠了沒有^^?金錢心理學中提到的所有金錢觀念,其實大家都心中有數,那些錢包失守、淪陷於購物狂想曲中的人們,每次都「覺得自己又亂花錢了」,但是,卻很少人認真思考並具象化背後原因與邏輯

人類對於金錢的使用上常有許多迷思,然而歸根究底,真的不是因為我們太笨,而是我們懶得去思考而已。並且,深入思考金錢的使用會使每一項花費變得苦不堪言,為了減少痛苦以及增加生活體驗,我們傾向對於盲目的消費不加以批判,即使知道自己不理性,依然選擇擁抱不理性,因為這樣的做法不只輕鬆而且能夠帶來快樂與滿足感呢。

所以,先從多問自己一個問題開始!

為什麽會認為這個比較便宜?為什麼認為那個比較貴?常常對自己發問,除了可以審慎理財,更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p.s.這篇不小心打太長了請見諒!

可塑心理帳戶

人們傾向在心理上劃分不同的帳戶,對於現實中客觀等價的支出或收益給予不同的評價。舉例來說,公司若將12萬元分散在每個月發放,亦即每個月加薪一萬元,人們傾向將這些錢歸類在「經常性收入」,因此會將這些收入用於日常的支出(帳單、生活用品等等),但若是12萬元集中於年末發放,則人們會將這份金錢視為「額外收入」,傾向用於娛樂享受的消費上。(更常見的例子還有像是電影票不見的例子)

可塑心理帳戶則是較少聽到的用詞,這是在描述人類常以為自己有非常清楚的金錢使用劃分原則,卻忽略自己對於定義的善變。舉例而言,人們對於每日餐費通常有一定的上限限制,但往往在下班後卻告訴自己,多點貴一點的食物犒賞自己沒關係,並擅自把這次的花費歸類到「娛樂」上,試圖合理化花錢的原因以減輕自己額外消費的痛苦。

回到12萬元的例子,不論如何取得、何時取得,12萬元就是12萬元,不應該不一樣才對,雖然常常這樣對自己說,但心理帳戶確實是人類無法跨越的心理障礙,雖然如此,卻有方法可以讓自己的「不理性」妥善理財與儲蓄。(見最後自制力的地方)

花錢之痛

「相同的商品和價格,但付款工具、付款容易度的不同、花錢之痛的感受程度不同,導致我們對於消費的價值評估也不同。」沒錯,花錢是會痛的,當現代金融科技的發展促使付款變得更加便利,花錢的痛苦也隨之減少,但這樣的環境發展是不可逆的,我們不可能拋棄第三方支付工具,如何適當提醒自己「花錢之痛」便更顯得重要了。

書中以蜜月行程舉例,購買套裝行程並事先付款的夫妻在整趟旅程中會一直有一種「賺到了」的感受,原因就出在他們的「花錢之痛」只有一次,試想在飯店中,每開一瓶酒、每使用一次大眾浴池都要付款一次,他們還會如此開心地使用飯店中的所有設施嗎?由於套裝行程一次性的付款,我們並不會去細算旅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價值多少,不僅太麻煩且也會帶來不愉悅,但實際上套裝行程是否划算這件事,是要經過審慎思考才會知道的。

看完這本書會發現,理性消費真的很累人,而且會大大降低生活體驗,看看上面套裝行程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如果旅程中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自然得到的快樂也會比較多。我自己認為,理性使用金錢以及生活體驗實際上就是一種trade off,要理性使用金錢,就要讓自己感受到花錢之痛,然而這樣的痛苦,卻會降低我們對於生活種種美好的體驗,所以,適時讓自己感受花錢之痛是好的,但也不宜太過,否則生活會很枯燥無聊的

定錨效應

人們做判斷時傾向仰賴自己的才智與經驗,但我們也常常對自己過度自信,看看股市中散戶追高殺低的狀況,就不難看出多數人都太過相信自己,可是當我看到類似這樣的話時,心裡便會想:但我才不是多數人(便又是一個過度自信的例子呢^^)。

定錨效應指的是,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即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或過於片面。我們往往信賴自己過往所做的決策,畢竟一天到晚懷疑人生是一件很累的事,而且我們也絕對相信,自己不可能欺騙自己的,而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受制於錨點而不自知

書中提到,即便是有經驗的房地產專家,為房地產估價時,若先取得買家的報價,便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該則報價的影響。生活周遭中的例子也俯拾即是,我們會將商品上的建議售價(錨點)與實際售價做比較,但建議售價根本不應列入是否購買這樣商品的決策之中。此外,當我們對一樣商品了解越少時,便會更依賴定錨效應,拿前述為房地產估價的情形來說,房地產專家會被買方報價所影響,書中指出,若為一般民眾,被影響的幅度更高(因此房地產專家還是有一定的專業的!)。

同樣的,定錨效應也非都是壞事,若有人習慣在重要報告前吃巧克力,則吃巧克力的行為真的會為他帶來比較好的表現,因為他心裡就是認定「吃巧克力=表現佳」(錨點),這可能是因為某次他因吃了巧克力而表現好(過往經驗),因此往後便都這麼做,而這樣做雖不理性,卻著實為表現帶來正面影響,何樂而不為呢?看定錨效應這邊的時候,書中並未說明這點,畢竟這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我認為,書中的思維並不僅僅限用於理財,對於人生中的許多決策或行為也都很有益處,建議有興趣看這本書的人可以多思考這要的思維可以套用的情境!這邊也推薦大家可以看有關定錨效應的輕鬆影片:理科太太影片_不科學的科學 — 連太太也有的小迷信?

非相關因素的衡量謬誤

張愛玲:「人對於美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這也顯示了他人的評價深切影響我們對事物價值的評估,對於知名品牌的迷思亦然,當聽到別人的評論或受到品牌聲量的影響時,應仔細思考自己的衡量標準是否摻雜了非相關因素,才能避免不理性的決策。

價格的公平性

雨天時,雨傘的需求增加,根據經濟學的供需法則,此時雨傘價格應較高,但當我們在雨天時看見商家毫不費力地抽換價格牌子,通常會感到憤怒。如此有效率且完美的經濟模型卻使人們感到不滿,乃是我們評估商品價格時感受到強烈的「不公平」,但卻忘了只要買了這把傘就能夠讓自己乾著身體回家的價值。

書中提到一名經驗豐富的鎖匠表示,自己技術不純熟時,需要花費一小時才能將鎖打開,打開後人們往往致以感謝之意,並心甘情願支付費用,而今技術純熟的他,僅需花費五分鐘便能將鎖打開,索取費用時卻常被顧客抱怨是在敲詐。

這個詭異現象的形成,可細分成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前述公平性的問題,對於公平性的在意程度,往往使我們在無意識間將費力程度與價值結合起來,使我們傾向對能力較差者支付較高的金額。第二個原因則是人們對於開鎖技術並不了解,所以會以時間的使用多寡來衡量此份服務的價值,但事實上不管是花五分鐘開鎖還是花一小時開鎖,都是換來「不用站在家門口罰站,能夠踏入家門」這個結果,這也顯示了我們常以非相關因素來衡量產品或服務價值的盲點,若評估事物的方式與事物本身價值無關,那麼我們就應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錯誤評價,然而,這卻是許多人都做不到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若品牌端欲行銷產品或服務,善用「公平性」可以為品牌提升附加價值,也使消費者更願意花錢消費,舉例來說,許多藝術品常會訴說作品背後的故事,使消費者更能了解藝術創作的不易,如此便增加此藝術品的「透明度」,進而提升消費意願。

品牌端增加「透明度」這件事,有助於品牌文化的傳遞,然而也不可否認,有的商家信譽並不良好,有可能假意增加「透明度」,實則只是帶領消費者以錯誤角度評價,此時,若我們再度回到消費者的角度,若商家將服務或產品背後的費力程度描述地天花亂墜,便要提醒自己應有自覺,不要落入商家的陷阱。

善用可量化的項目

在購買商品時人們往往聚焦於可量化的項目,舉例來說,購買相機時著重於相機畫素,雖這也是必要考量的因素,但相機故障率卻很少被討論到,便是因為這個頻率尚未被量化。

總是聚焦於容易衡量的項目對生活真的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嗎?書中的答案是肯定的,在與親戚聊天的過程中,問及工作總被詢問薪水多寡,那是他們對於不熟悉的領域所能思考到的衡量方式,也是他們唯一的溝通語言,若用薪水衡量一個工作的價值不免顯得過於俗氣,但卻是多數人的通病

衡量商品價值時,金錢也是最常被比較的項目,因為價格是顯而易見且容易比對的,可以省去不少思考上的困擾,若嘗試將每樣商品的價值以別的方式衡量,以物品去衡量物品,換季添購衣服時的花費需要放棄多少加油的次數?需要多工作幾天?購買大房子跟小房子間的差異是多少組沙發?多少次油漆粉刷?

是不是覺得很煩!如此直接的比較方式是相當累人的,也未必有效率,甚至也未必最理性,但卻是每個人都需要練習的思考方式,尤其在面對人生重要抉擇時,都應該記得不應只從金錢的角度思考,如此便能鬆綁金錢對我們的束縛,也會使思考變得更加靈活、有意義!

容易消失的自制力

究竟為何對於消費的自制力常會莫名消失呢?原因便出在「未來的自己」太虛無飄渺,而當下的享受太過真實,書中提到,「抽象的未來難以觸動我們的情緒」,面對不甚明確的目標,人類的理智自然容易失守,也因此存不到錢這件事,便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此外,理財規劃也十分累人,何時退休?退休後一個月的花費是多少?究竟需要存多少錢才夠?又覺得很煩了吧!!思考這些問題有助於使未來規劃變得具體,但卻是很多人不願或懶得去思考的。

關於如何提升自制力,書中給予讀者一些方法,前面幾段都一再提到,人不可能變得完全理性,所以如何善用不理性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才是重點

人往往會陷入維持現況的迷思當中,利用「維持現狀偏見」,善用人類「懶得做出改變」的特點,如將每月薪資設定自動定存的金額,或固定把錢定期存到某部會使用的帳戶,一旦養成習慣,自己便會「忘記」這筆錢的存在,便可以減少將錢花掉的誘因。

我自己也嘗試過類似的方法,大四時有許多兼職,兼職的薪水各匯到不同的帳戶,而我卻仍只固定使用其中一個帳戶消費,所以其他帳戶的錢就不會被我花費掉,我甚至還會忘記裡面存款的多寡,有一種眼不見為淨的感覺哈哈哈,這個方法真的滿有用的,想要存錢的人可以嘗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