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說馬祖的故事,《馬祖心情記事V—重返前線1979》

cay
·
·
IPFS
·
比起遙不可及的歷史年代,1979年在感覺上好像不是一個太久以前的時空。《重返前線1979》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中美斷交前後,以一次人文攝影家阮義忠老師當年隨勞軍團到馬祖所拍攝的老照片為藍本,藉由軍方派任官兵支援教學、課後補習的「義教」阿兵哥與馬祖少女的戀愛故事,及其家人所面臨的生活經歷,帶出黨政軍時期軍事擴及管教養衛等生活各層面的議題。

「馬祖心情記事」為馬祖在地長期經營的系列品牌音樂劇,以馬祖的文化、歷史、常民生活作為主軸,在地居民加入共同演出,由真真正正的馬祖人來詮釋馬祖的故事。2013年至今已陸續推出《馬祖心情記事》、《藍眼淚》、《寶姨》、《相約十五暝》、《重返前線1979》等五部作品。音樂劇通常於馬祖演出,此次有幸在桃園展演中心聆賞系列作品的第五部曲—《重返前線1979》,更有免費專車接送往返台北,真是幸運!在看劇前的來賓致詞時才知道,原來桃園有超過五萬人的馬祖旅台鄉親在此定居,是馬祖人遷台生活的大本營。

以文化日報形式設計的節目介紹表,《馬祖心情記事V—重返前線1979》/ 筆者拍攝

比起遙不可及的歷史年代,1979年在感覺上好像不是一個太久以前的時空。《重返前線1979》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中美斷交前後,以一次人文攝影家阮義忠老師當年隨勞軍團到馬祖所拍攝的老照片為藍本,藉由軍方派任官兵支援教學、課後補習的「義教」阿兵哥與馬祖少女的戀愛故事,及其家人所面臨的生活經歷,帶出黨政軍時期軍事擴及管教養衛等生活各層面的議題。

1962年的東引國民中小學的軍中義教,來源:連江縣文獻中心 擷取自:馬祖記憶庫網站

不是馬祖島民,對馬祖的印象還停留在今年3月那次馬祖國際藝術島的跳島之旅,但從音樂劇裡的安排可以感受到當時馬祖與臺灣之間有著巨大的兩樣情,劇中福州語與華語並用,歌詞裡唱著臺灣的自由、什麼都有,似乎是那時年輕馬祖人的嚮往之地;而作為前線基地的馬祖卻還生活在某種程度的緊張之中,為一個不確定的仗,保衛著國與家。

隨著劇情穿越時空,這齣劇也一解了我在旅行時對島上隨處可見至今仍高掛著的軍事標語的疑惑,「軍民一家、同島一命」,這些戰地精神標語不僅是口號,也是生活,就如同公園裡的老樹、進城的門,是馬祖一代人的生命記憶。這或許就是它們在時代之後不能被卸下的原因之一。

2022/07/01 《馬祖心情記事V—重返前線1979》,桃園展演中心

觀賞演出的過程中,坐在後面的小朋友又入戲又激動,音樂一下還能跟著大聲伴唱,朗朗上口,文化似乎就在潛移默化之中種下了種子。在週五的夜晚,可以和一群馬祖鄉親齊坐共賞馬祖人以戲劇再現生命的故事,很是感動。

-

PS. 關於馬祖的文化訊息可以至 文化馬祖臉書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