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殊处理
Te殊处理

成人另类播客 别叫FM 写诗的名字叫 李嚼 lichiao.org

七日書|沈迷,防沈迷

七日書 Day 6: 逃離現實的他方

我們必須承認,在物質空前豐盛的當下,“逃離現實”就是用面容解鎖手機那麼簡單。現實各種角色扮演,壓力角逐讓每個人都左支右絀,轉而帶來的是所有人對逃離當下的渴望與沈迷。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甚至好像不配為一個問題。


沈迷 1:電子遊戲

小學初中階段是最沈迷遊戲的時候。請別小看一個小學生、初中生的壓力,每天2/3的時間幾乎都在上課和寫作業,剩下的時間是睡覺、吃飯以及和必要的人打交道;週末還有各種興趣愛好班接踵而來。“電子遊戲”就成了Z世代的孩子最沈迷的逃離。

記得當時沈迷一款大型遊戲叫做“天龍八部”,遊戲背景當然就是基於金庸的小說了。這場大型的角色扮演裡,你可以捏塑虛擬形象,裝扮各式華服,拜師學藝,加入八大門派,出任務掉裝備,扶養寵物,展開支線,參與副本,甚至殺人結婚生子⋯⋯

對於一個小孩,這種無比新奇炫酷甚至帶有成人sensual意味的遊戲迅速佔領了我的注意力。它變成了吊在驢子前那根胡蘿蔔,每天我緊張快速寫完作業,就偷偷打開電腦,熟練登陸帳號,重新回歸到那片武俠大陸。

那是一個所有人都想要逃離去的世界,可以起死回生,可以開拓無限未知的疆土。不斷打怪升級錘鍊必殺技,總有新的任務等待領取,那些寫在程序裡的陌生的代碼,永遠對你有衷腸傾吐。每個人都不再平凡,那個龐大的軟件系統用“少俠”稱呼你,因為你是拯救武林危機的那個天選之人。

那樣沈迷於某個虛幻情節的日子不知道持續了多久,當升級變得困難打怪不再容易,開拓新地圖的意願停息,漸漸減少的登陸頻次,“現實”再次用它永遠奔忙永遠庸碌的主體性宣示了絕對的主權,那樣一個“桃花島”被永久存檔在舊電腦裡。


沈迷 2:社交網絡

大約是從初中,新浪微博、騰訊微博、Instagram各種社交媒體一波波崛起。這些電子宴會廳把全世界最幽默、最富有、最有才華的用戶全部搜羅起來,各式博客上你看到大家講笑話、拍照片、作辯論⋯⋯那就是我第二個逃離現實的後花園。

無限推薦的算法,把你可能感興趣的娛樂明星、全民公知、業界大佬一個個推到你面前,甚至點開一個非原創純抄襲的營銷號都可以讓你驚嘆一整個下午。海量的信息匯聚成浪潮,你用鼠標就可以“一葦渡江”。

大約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從現實逃開,被無限分散了,因為有無數美麗的形象、未知的ID等待你去瀏覽發掘按讚評論轉發⋯⋯彷彿發現了新的語言一樣,我們牙牙學語言不及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裡的每個細節,“發送”鍵點下去,好像你就可以和這些事兩兩相忘了。

不過好景不常,社交媒體經過十幾年發展,早就已經面目全非。各式廣告營銷者、情緒失調者、賣弄矯情者數見不鮮。我們從什麼時候不再在社交媒體裡發表新鮮想法、見解?從什麼時候把社交網絡變成偷窺假想敵的望遠鏡?從什麼時候這裡又變成了斷頭台腳手架?不言而喻,“現實”再一次全盤攻陷了這個島。


沈迷 3:作品

再後來是讀夏宇的詩,那種逃離是更像是一種催眠。其實也不光是詩,音樂電影各種作品都成為逃離的緊急出口。

這種逃離其實也是有代價的,這世界的變化容不得你多沈迷在那些情節字句裡一秒。當銀幕暗下場燈亮起,你不得不在恍惚間從那個逃避的地方再度離去。催眠和迷昏終歸是暫時的,“島在搖晃因為船在搖晃”。

那麼“作品”什麼時候會被現實攻佔呢?好像永遠都不會,因為作品永遠忠誠於現實又永遠背叛著現實,那種良玉生煙的曖昧與含混最適宜讓人停靠。但好像每次要細說,又覺得不足為外人道也。


逃離是沈迷,逃離的逃離是反沈迷。

真的有一個地方可以完全的逃逸嗎?原諒我越說越迷離,好像現實才是我們唯一的軌跡。

李嚼 2024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