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病毒

陶樂思
·
·
IPFS
·

有一種病毒比任何一種殺傷力強的電腦病毒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病毒潛藏在我們腦子裡。因此叫做「人腦病毒」。

人腦病毒的殺傷力在那呢?這種病毒最可惡之處,就是令很多很多人,即使有強大潛能,都只能一生平庸。試想,若你的天賦能使你成為飛機師,但受到人腦病毒影響之後,你只能做個普通文員。本來職業無分貴賤,文員也沒什麼不好。但若你受到病毒影響,成為一個營營役役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只顧浪費精力,虛渡時光呢?

說了這麼多,這種病毒究竟長什麼樣呢?這種病毒只簡單三個字:「我不行」。你可能會很疑惑:「這短短三個字會有這麼大力量嗎?」

稍有常識都應該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做得好,實戰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習也是一樣,從生疏到熟練需要一個不斷嘗試和實戰的過程。這個過程需時可長可短,但實戰必定缺少不了。「我不行」的自我暗示(很多時還是自我明示呢!(,會使自己連開始行動都卻步。或者即使開始了行動,一遇到小挫敗就退縮:「都說我不行了。果然真的不行呢!」由此可見,「我不行」在個人發展的路上,是一塊多大的絆腳石呢?而更諷刺的是,這絆腳石是自己扔到自己腳前的。

你可能會問:「這麼壞的人腦病毒究竟是怎樣內至到我們腦袋裡的呢?」

人腦病毒的形成是文化、人際互動以及個人性格三者相互交織的結果。

在文化層面,華人社會普遍不鼓勵個人表現。華人文化高舉謙虛。即使自己很有才幹,在其他人面前仍然經常把「我不行」掛在嘴邊。彷彿說自己行就是驕傲自大。除了口頭表現以外,因着對「槍打出頭鳥」的恐懼,在實際表現上也傾向內斂。活在這樣的陰影之下,才幹外露就好像錢財外露,會遭到什麼不幸一樣。於是大部分人都甯願把自己的能力潛藏起來。「我不行」說得多了,連自己都相信自己不行了。

人際互動對自我了解也會造成影響。雖然因着妒忌而打擊別人自信,令人相信自己不行的案例非常少,但諷刺的是很多時這種打擊來自我們的重要他者,例如父母。而打擊的動機卻諷刺地是因為愛孩子。曾經聽過一個案例:孩子很喜歡唱歌。參加過不少歌唱比賽且贏得獎項,但父母因為想他集中精神於學業,於是極力打擊他唱歌的自信心。平日經常說他唱歌難聽。即使贏到獎項,也說評判偏心,甚至評判聽覺有問題。當孩子的興趣與才幹不符合父母的期望,或者父母相信某些興趣與才幹「不能拿來當飯吃」,便會以負面評價的方法阻止孩子向他們的興趣發展。上述案例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當從小就活在不被鼓勵的氛圍下,「我不行」的病毒就會內至於自己的腦海。

當然,個人性格也是病毒生長的溫床。別人說你不行你就必須相信嗎?有些人決定怎樣也不相信。說我不行,我偏偏要做得到。而另外一些人則非常倚賴別人的認同和讚賞。別人沒有表示認同,或者作出負面評價,他們就真的相信自己不行。而「我不行」這種人腦病毒,就最喜歡以上述兩種人的後者作為宿主了。

知道人腦病毒如何產生之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我的應對方式,是不違拗,只發問。在日常生活中,「我不行」也會經常在我腦海裡跳出來。例如我正在學習架設自己的部落格網站。遇到與圖片有關的環節,我很多時就會不自覺地對自己說:我眼睛看不見,圖片的事情我應該做不到了。若我聽了上述的自我暗示就放棄學習的話,那麼我就中毒了。現在的我會繼續發問:眼睛看不見,就真的沒有其他方法協助自己處理圖片了嗎?會不會有其他視障者正在使用我還未知道的工具,能協助自己處理圖片呢?問了上述問題之後,我就會繼續收集更多資訊。例如詢問其他視障者,學習使用新工具。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由完全不懂到非常熟練看似很遙遠。這時候,我又會不自覺地說:我對這個是門外漢,怎學得會呢?這時候,若果我繼續問:我能怎樣去學習?用什麼方式會使我容易掌握相關技巧?那麼人腦病毒就不能阻礙我了。因為問了上述問題之後,我會繼續採取行動,包括制定學習的小目標以及對學習成果的回饋機制。

最後,大多數人以為成就是外在之物,需要爭取。但我很想告訴的真相,是成就其實潛藏於我們的內在。我們要做的,是解鎖成就而不是爭取成就。要解鎖內在成就,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才能,不斷學習謀求提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這些都需要行動力。「我不行」是消磨行動力的致命病毒。因此它會妨礙我們解鎖成就。幸好這種病毒並非無解的絕症。只要我們不輕信它,願意透過多發問去破解它,我們便能輕易跨過這塊絆腳石。但願大家都能解鎖自己成就,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世情短打
10 篇作品
萬分一光源
7 篇作品
樂思日記
6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