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犹达斯补一次精神分析

Rafael Cao
·
·
IPFS
题目是夸张了点,但是当基督教话语中的某些悖论不能通过释经被解决的时候,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精神分析的基本现象来分析

我联想到的是这个被基督教话语压抑了千年的关键问题:“犹达斯为什么背叛耶稣?

由于《福音》本身记载漏洞百出,我对于通过释经来解释这个问题已经不抱信心了。

犹达斯的背叛更应该被当作一个精神分析式的acting out来tackle

释经和精神分析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仍然停留在文本内回答“为什么?”,而后者则从文本之外,分析话语本身的后果,”是什么让。。。?“


我模仿拉康对于《阿塔利雅》的解读来解读两部福音关于最后的晚餐有关情节的记载。但是福音作者的文笔跟拉辛的文笔基本上就是巴黎贝甜和巴黎世家的差距,所以我必须通过一些exégèse展开我的调查,希望我能把我的思路表达清楚。

但是在那之前,让我先带你们过一遍拉康对《阿塔利雅》的解读。

我回顾了一下《阿塔利雅》的第一幕,同时也重新读了一遍《精神病》中《铆钉点》那一章中的相关部分。

一开始Abner抛给Joad的能指是“zeal”(这个能指在《圣经》中特指有暴动倾向的犹太教原教旨主义),在对Abner的zeal的回应中,Joad带出来了这句话:“我只怕神”。拉康特意强调,此处的“”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被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互相投射的“怕”,而是对于绝对者的“

拉辛剧本的高明之处在于,Abner在听到了Joad的“”后,仍旧反问了Joad三次,Joad则三次用反问回应Abner的反问,这样的对话非常符合精神分析的经验。经过这样的一番对话之后,Abner对“zeal”的口头同情经过“”,被转换成为了斩钉截铁的“现在我加入虔诚者的队伍”。“行动”就发生在“说出”这个誓言的时刻。看来,除了神之外,同样应该被“”的就是能指无中生有的力量。

”之所以能制造出“反抗者Abner”这个全新的主体,和Joad分析家般的转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意指在言说中被夯实,行动也就是一个被符号化的行为。 

现在回到“犹达斯为什么背叛耶稣?”,回到最后的晚餐。

《玛窦福音》第26章21-25节: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

他们非常忧闷,开始各自对他说:「主,难道是我吗?」

耶稣回答说:「那同我一起把手蘸在盘子里的人,要出卖我。

那要出卖他的犹达斯也开口问耶稣说:「辣彼,难道是我吗?」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

思高圣经这个”你说的是”的翻译真是蠢到家了,因为如果这就是耶稣的意指,那么在场的其他门徒无论如何不会放过犹达斯。事实上,原文原比“你说的是”要更加有歧义性:“这是你说的。

先做个标记。

“「辣彼,难道是我吗?」

「这是你说的」”

除了《玛窦福音》,只有成书比它晚了差不多30年的《若望福音》记载了犹达斯和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互动,《若望福音》是这样写的:

那位紧靠在耶稣的胸膛上,问他说,‘主,是谁?’,

耶稣答复说,‘我蘸这片饼递给谁,谁就是’ ,

耶稣就蘸了一片饼,递给依斯加略人犹达斯,随着那片饼,撒殚进入了他的心,

于是耶稣对它说:‘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吧’。”  

“靠在耶稣的胸膛上的”就是若望(暂且不谈这个场景的同性恋情欲色彩),紧随着耶稣的回答:“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吧”,若望又补充道,“同席的人谁也没有明白耶稣为什么向他说了这话。不过,有人因为犹达斯掌管钱囊,以为耶稣是给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需要的」,或者,要他给穷人施舍一些东西。

再做个标记

‘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吧

“「辣彼,难道是我吗?」

「这是你说的」”

犹达斯的反应没有被《玛窦福音》记录下来。

在今天的读者看来,犹达斯的问话非常有挑衅性,但那纯粹是因为我们都先入为主认定了“叛徒就是犹达斯”,排除掉这个偏执,犹达斯的问话,置于当时的场景——门徒人人都问耶稣“是我吗?”,没有任何异样,耶稣不至于有那么特别的反应。所以玛窦的记载很似是而非,这是一个非常拙劣的回溯性想象。犹达斯和耶稣之间确实说了些什么,但是在事后差不多40年撰写福音的时候作者和其参考的某位在场者都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到底说了什么。

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吧”

听到这句话之后,犹达斯的反应被记录在了《若望福音》中:

犹达斯一吃了那一片饼,就立时出去了,那时,正是黑夜。” 犹达斯出去后,耶稣貌似如释重负,开始长篇大论。

两个关键能指:“去做”,“”,

比这两个能指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犹达斯一言不发。沉默,“出去”,“黑夜”。

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吧”对于所有其他在场的人都充满了歧义性,但偏偏在犹达斯这里没有歧义性。耶稣跟犹达斯在这次对话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不重要,事后几十年写作福音的时候,他们为了解释犹达斯的背叛做的回溯性想象普遍都很拙劣:伯达尼玛尔达家中的口角,30个银币, 所有这些想象都是为了掩盖这样一个令基督徒后背发凉的事实:耶稣的这句话激发了犹达斯的acting out,而没有犹达斯的acting out,所有受难-复活的戏码就可能不会上演

重点不是这些神学-历史阴谋论,我要说的是“”和“听从”的区别:Abner是“”,犹达斯则是“听从”,区别是前者会反问,后者只有沉默。在他者的话语和全新主体的诞生之间,显然还有一个环节,也就是听者对于话语的处理。Abner对答如流,那只是台词,在真实的精神分析活动中,分析者大部分时候都会跟犹达斯一样被动地沉默,所以需要大量“事后”的分析,“事后”才是“分析”真正发生的地方。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